带有“鸟名”的诗词大全,一起来看看

(0)

相关推荐

  • 十二首描写鸟的古诗词,爱护鸟儿,更喜欢诗词

    作者:品诗赏词 发表时间:18-04-2205:35文化达人,优质原创作者 清晨,天还刚蒙蒙亮,枝头上的鸟儿已经开始婉转地歌唱了,告诉人们一日之计在于晨.当夕阳刚刚下山,天边还燃烧着桔黄色的晚霞,霞光 ...

  • 双调·大德歌·春(子规啼)

    [原文]     双调·大德歌·春(子规啼)     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注释]     子规啼,不如归:杜鹃 ...

  • 第六季第九场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一堤杨柳叶,十里芰荷风.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龙洋:不要人夸颜色 ...

  • 谷雨:昨日春风欺不在,一年弹指又春归

    2021年04月20日 09:01:30 来源:凤凰网读书 那天我刚到古猗园就发现天色正悄悄地沉下来,空气中饱含的水汽每一秒钟都在变重.刚打开手机想拍下这大雨将至的天空,突然收到了一条微信:谷雨是我最 ...

  • 古诗中常见动物意动物意象辑录

    诗歌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quo ...

  • 初高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

    古典诗歌常用意象例析 1.秋(秋+心=愁)景 A.表现环境凄苦.心境凄凉.内心忧愁:风雨飘摇.四野荒凉.空山寂寂.万木萧条: B.由自然万物的凋零而想到人生时光流失. 2.落花 叹年华易逝,光阴不再: ...

  • 有关杜鹃的诗词曲摘句

    有关杜鹃(杜宇.子规.啼鹃.蜀鸟)的诗词曲摘句 一.    杜鹃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唐·白居易< ...

  •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飞花令集锦(第九场)

    国学369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已经落下帷幕,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每一场的飞花令视频+文字版,建议收藏起来慢慢看!<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第六季第九场:花名 中学生听书< ...

  • 牛年出生的男孩起名测名,诗词中逸志青云的宝宝名字大全

    说到男生的名字,大家应该都知道,一般都是比较有个性的,或者就是比较霸气一点,毕竟是男生的名字.所以如果想要给一个男孩起名,怎么样才能起名听起来比较霸气呢?下面就和卜广鉴老师一起来看看吧! 男孩起名,诗 ...

  • 珍贵老照片|清末民初京剧“生行名伶”照片大全

    今日推送之<珍贵老照片之「生部名伶小影」>出自徐慕云编著的<梨园影事>一书,此书为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东华公司出版,「生部名伶小影」为其中章节之一,收集了谭鑫培.杨小楼. ...

  • 《红楼梦》诗词大全,终于收集齐了,留着慢慢背!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入红楼,终身未醒. 原应叹息,余意彷徨. <红楼梦>不知创造了多少个"之最" 其中最难以复制的一点是 它明明是一本 ...

  • 先秦两汉三国诗词大全

    先秦两汉三国诗词精选 诗经(18)--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 ...

  • 《红楼梦》诗词大全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入红楼,终身未醒. 原应叹息,余意彷徨. <红楼梦>不知创造了多少个"之最" 其中最难以复制的一点是 它明明是一本 ...

  • 爱国诗词 大全 爱国古诗词100首

    爱国诗词 大全 爱国古诗词100首

  • 【香港视界】宋名竞诗词二首

    宋名竞诗词两首 一,七律 . 宜春市第37届谷雨诗会感吟 文/雅轩逸人(江西) 岁正春潮滚涌时,莺歌蝶舞闹新枝. 群贤欢聚辉华夏,美酒参源映靓姿. 诗咏千篇情意醉,鼓擂万载激扬思.① 今当告慰灵宗祖, ...

  • 《红楼梦》诗词大全 终于收集齐了 留着慢慢背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入红楼,终身未醒. 原应叹息,余意彷徨. <红楼梦>不知创造了多少个"之最" 其中最难以复制的一点是 它明明是一本 ...

  • 近代·陈名珂诗词(江阴)

    陈名珂,字季鸣,号茗柯,又号文无,亦称当归子,江阴人.工诗词,作大小篆由擅场.丁丑战事,陶社既毁,甲申与谢鼎镕等复社于海上,所致力独多.并同辑<陶社丛编甲.乙集>及<独学庵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