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的将军们——从大别山走来
相关推荐
-
三进大别山 ——五句头民歌 | 作者 王守安
三进大别山 --五句头民歌 王守安 一进大别山 题记:1966年11月,我17岁.为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学习红军精神,徒步长征串联的号召,参加了河南省一技校红卫兵组织的"向东长征队", ...
-
第一军军长许继慎
1927年11月,中华湖北省委派遣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等领导了湖北黄(安)麻(城)地区的农民起义,开辟了鄂豫边根据地,革命队伍编为红十一军第三十一师. 1929年5月,徐子清.肖方.周维炯.徐其虚等 ...
-
荐读 | 陈峻峰:歧路
他话一落音,天就黑了. 歧路 文·陈峻峰 一 毛云志真不胖,一米八几的大个,威武.雄壮,大块头,咋就叫了他毛胖子,不改口了.他出现在我办公室门口,屋子里晃眼暗了,招眼我就看见是他.他右手扶着门框,单腿 ...
-
贯通大别山,创建鄂豫皖,为何这一宏伟战略当初却险些夭折?
大别山深处的鄂豫皖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主要根据地之一,是红四方面军的发源地.这里横贯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气势雄伟的大别山脉纵横盘结,襟长江而带淮河,东控江淮平原,西扼京汉 ...
-
【总第150期】《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最新原创散文《鄂豫皖红色首府的难忘记忆 》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属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位于绵绵八百里大别山的腹地,这里是红军的故乡,是将军的摇篮,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 2017年4月10日下午,我们参加平顶山市 ...
-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刘宏江作品丨雄鹰飞过鹞落坪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四月的大别山,青山滴翠,春意正浓.我随大别山 ...
-
全中国亏欠最深的恩情:“第一将军县”14万儿女,无一生还......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2021年9月3日, 对全中国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今天,是中华民族, 抗日战争胜利76周年纪念日, 英雄血泪,换我山 ...
-
红安天台山,天籁禅音(叶平)
天台山位于湖北革命摇篮红安县,地处鄂豫交界大别山脉的群山之间,因其峰顶似台,势若接天而得名,史称"淮南第一峰".天台山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灵秀"而著称,是中国佛 ...
-
从大别山走出的“泥腿子将军”(1,2)
作 者 简 介 尹高朝,中国湖北人,生于1959年2月.大学法学和管理学双学历.政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知名传记作家.党史.军史学者.毛泽东研究专家.长期致力于红色历史文化的研究,自二十世纪八十年 ...
-
共和国优秀将军
田厚义 (1906--1987)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湖南军区副司令员. 田厚义,1907年3月10日出生,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民主村王家田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 ...
-
部下打算分散游击,张才千将军暴怒:一个都不能走
一九四六年六月二十六日,我中原军区各部按计划突围,一纵和十五旅组成左路军,在王树声将军的指挥下,突破国军重重包围,于八月二十七日在房县与江汉军区部队会合,即正式组成鄂西北军区和四个军分区. 国军纠集了 ...
-
共和国开国将军之最:最年轻的少将授衔时仅35岁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原载于<档案大观>2009年10月2日,作者齐 霁 乔彦丽 将军最多的省和县 在1955-1965年期间,人民解放军共授少将以上将帅1614 ...
-
痴人怀梦 | 从大别山走出的来的草根文人——黄中元
作者简介 痴人怀梦:男,五十三岁,湖北荆州人:农民工,现在海上工作,爱好写作,曾有拙作发表小报上. 从大别山里走出来的草根文人 --黄中元 去年的八月十五日,我与荆州城区的几位好友,在唐光辉先生 ...
-
大别山走出来的画家易成林艺术欣赏
作品欣赏
-
长征时,这位将军跟大部队走散,再见面时已经成了乞丐
1934年10月,红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毕占云的任务,是负责掩护红军主力撤离. 毕占云一边与敌军斗智斗勇,一边向沿途群众宣传我党的思想,等他赶上大部队时,惊喜地发现,原本不足100人的队伍,已经壮大到 ...
-
紫阆一座鲜为人知的古村,从这块风水宝地里,走出了共和国将军
紫阆古村,位于浙江诸暨市西北部,坐落于有"轻纺重镇"之称的应店街镇,与杭州富阳交界,历史上紫阆古村曾属于杭州市富阳区,于1957年划归诸暨.紫阆古村群山环抱,环境幽美,风景秀丽,著 ...
-
主席下达特殊命令,打包调走三野4位主将,粟裕感慨:将军无选择
老话说得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回顾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不难看出要想坚守一座江山,是十分困难的. 秦始皇千古一帝可以说是中国封建帝王的鼻祖,能够横扫六国统一天下这是何等的实力,但是他的秦王朝却在二世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