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上海味”与“北京味”
相关推荐
-
莫逆之交丨《陈小手》读后感
<陈小手>读后感 作者:莫逆之交 我读过汪曾祺的许多语录,觉得很美.富于哲理.如:"人生如梦,我投入的确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又如:"泰山既不 ...
-
一座城市的南腔北调
一座城市的南腔北调 城市像一个巨型磁铁,吸引着各个地方的人齐刷刷地涌向它的中心,形成一个错落有致的综合体.城市本身有着自己的原生文化,或者叫土著文化,而同时又吸纳着外来文化,像一个大的熔炉,把不同的成 ...
-
韩少功:乡村人可以作为我们文学上的老师
十月的瓷城醴陵,木芙蓉开得颤颤巍巍,一幅人间好光景的气象.韩少功散文集<人生忽然>发布,渌江讲堂上的他精神抖擞,和读者分享书名的来源:"忽啊,这个忽字在汉语里面有几种解释,第一个 ...
-
北上广深到底哪个城市更有机会?
来自读者朋友"小姚的幸福生活"的提问: 奶爸您好,现在大家一说大城市就是北上广深,但是对于县城的小孩真的不太明白这些情况,感觉每个大城市都一样,不知道您可否在这些方面写一写,给后来 ...
-
北京问答两则
一.老北京方言是怎样形成的 任何一个地方的方言都是本地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等因素,长期融合发展的结果.北京方言自然也是北京这一方水土上生活着的一代代的人们,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长期孕育发展的结果.人员交流 ...
-
余华、王安忆、陈彦、梁晓声、周梅森……文坛名家为2021年献上怎样的新故事
新春伊始,文学界一条重磅消息引人关注:写<活着>的余华回来了,携最新长篇小说<文城>回归,这距离他上一部长篇作品问世已经过去了8年.新书虽3月初才正式上市,但各路读者翘首以盼的 ...
-
王安忆 | 中国的影视剧为什么总是缺乏生活常识
文:王安忆 编:木叶 现在都喜欢说"文化","文化"这概念过于伟大了,其实只是日常生活的一点常识.很多情理都是从常识里生出来的,缺乏常识就情理不通了,也就是人 ...
-
王安忆 : 我们的影视作品里,总是缺乏日常生活的常识
我们的影视作品里 总是缺乏日常生活的常识 文:王安忆 编:木叶 现在都喜欢说"文化","文化"这概念过于伟大了,其实只是日常生活的一点常识.很多情理都是从常识 ...
-
文学课丨王安忆:所经历的事情都已经写完了,我们还能继续写什么?
王安忆拍纽约地铁 1 "我最初的写作很被自己的经验缠绕" "我与写作"这个题目很大,可以谈的内容有很多,今天我主要想谈两点.第一点是我的经验与写作,第二点是我的 ...
-
作家读作家|张怡微:作为王安忆的学生
王安忆 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王安忆除了是中国一位优秀的作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教授. 2020年秋天,王安忆教授在复旦大学创意写作MFA专业开设了一门新课--"非虚构写作实践".这 ...
-
夜话丨王安忆: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
"想来想去,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他们管也罢,不管也罢,都是他们的作品.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 风 筝 (节选)作者:王安忆 想来想去,他们管也罢,不管也罢,儿女都是父母的 ...
-
文学课 | 王安忆:小说的时间与事实
王安忆 小说的时间与事实 王安忆 小说的形式是叙述.它的叙述是在一维时间里进行的,和二维绘画不一样.首先,它通过语言的描述让你知道,比较间接:其次,只能依次进行,次序的确定,要视具体情况.不直观带来什 ...
-
王安忆:英雄和神早已死去,我们是否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没有神的日子到了,没有英雄的日子也到了.众所周知,一个需要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 英雄和神早已死去,我们是否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文/王安忆 (当代中国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 如我这样出 ...
-
现实主义心灵轨迹:王安忆读外国文学
<文汇报>2021年4月24日 (星期六)第七版 现实主义心灵轨迹:王安忆读外国文学 张屏瑾 <遥想手工业时代--王安忆谈外国文学> 王安忆著 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2021年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