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鍾記郵 | 有故事的边城

(0)

相关推荐

  • 沈从文通过《边城》要传达的是什么

    如果提起乡土文学,大家一定会想到沈从文.他是20世纪最优秀的中国文学家之一,被称为"乡土文学"之父.他早年投身行伍,是白话文革命的重要践行者和代表作家.他凭一颗诚心.一支笔,用干净 ...

  • 湘西茶峒

    在湘西,与凤凰古城牵挂最多的是茶峒,凤凰人沈从文上世纪30年代的小说<边城>讲的是百里外小镇茶峒的故事.到现在,茶峒河边的两个小镇都成了边城,对岸重庆的叫边城洪安,湖南的叫边城茶峒.我还是 ...

  •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茶峒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的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q ...

  • (散文百家)吴 玲/边城之旅

    散文百家 边 城 之 旅 吴 玲(重庆渝北) 边城是一个令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它在我的心目中颇具神秘色彩,就因为沈从文著的<边城>,我在心里无数次想象过它的模样.洪安边城是重庆市秀山县的一个 ...

  • 沈从文只写出了湘西古镇10%的美,真正去过才能玩懂湘西!

    去年<怒晴湘西>热播的时候,谁都没想到,湘西居然可以火到今年的尾巴! 然而每一个去过湘西的人都会感慨:湘西,真的值得火! 都说湖南10分美,湘西占了9分.而湘西的10分美,湘西古镇就占了9 ...

  • 【西散原创:征文展示】周红作品 | 心中的凤凰

    西散原创主编手册--梅雨墨香 西散原创大型采风征文活动唯一官方发布基地 2021"我心中的凤凰"大型征文展示(050) 边城是一本书的名字. 说起边城,立即就让我联想起沈从文老先生 ...

  • 我相信你会来,所以我等

    2021-05-21 文/稻田 百年以前,一个行装里夹着字帖和诗集的年轻士兵,随部队从湖南到四川驻防,路过湘西边境一个叫"茶峒"的小山城,驻足凝视回眸间,山城秀美的风景与柔和的人烟 ...

  • 聞鍾記郵 | 有故事的长汀

    聞鍾記郵(2250)有故事的长汀 收到了旭东老师从长汀寄给我的明信片,玫瑰片加贴美丽中国第二组40分的雪乡普票,邮政用品加贴,加盖了长汀邮戳.直到写这篇博文之前,一直以为是福建的长汀.落笔之后才发现此 ...

  • 聞鍾記郵 | 海南故事之一——海南椰雕

    聞鍾記郵(2298)海南故事之一海南椰雕 海南是共和国年轻的一个省,1988年4月,海南建省,省会在海口,是中国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级经济区,海南别称琼崖.琼州,公元前110年,中央政府在海南 ...

  • 聞鍾記郵 | 海南故事之二——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

    聞鍾記郵(2299)海南故事之二--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 黎族的聚居地非海南莫属,当年黄道婆避难的时候曾远走海南,与当地的黎族百姓为师,从黎族人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被列入中国古代科学家之一 ...

  • 聞鍾記郵 | 海南故事之三——南海航道更路经

    聞鍾記郵(2300)海南故事之三--南海航道更路经 忘记查询此次海南邮政发行的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邮资片有几种了,这是我见到的第三种--南海航道更路经.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 ...

  • 聞鍾記郵 | 有故事的淮南立春邮戳

    淮 南 子 聞鍾記郵(2332) 有故事的淮南立春邮戳 2017年的立春有意思,120年来第一次出现在2月3日.于是中国邮政在全国找了多家邮局,同时启用了邮资机纪念邮戳,在湘信邮资机和必能宝邮资机上使 ...

  • 聞鍾記郵 | 荆州故事

    · 在集邮中认识世界,玩转生活 聞鍾記郵(2582)荆州故事 一本<三国演义>,熟悉了那个群雄并起的时代的各路英豪,也知道了硝烟四起的年代中令人难忘的人和事,还让人记住了很多的地名.尤其是 ...

  • 聞鍾記郵 | 有故事的酉阳

    聞鍾記郵(3156)有故事的酉阳 已经是第二次见到"酉阳"的邮戳了,第一次是在丁酉年的时候,有朋友从酉阳给我寄了一枚生肖实寄封.第二次就是最近,本家老师去重庆,从酉阳寄给我一枚邮资 ...

  • 聞鍾記郵 | 有故事的南星桥

    聞鍾記郵(3201)有故事的南星桥 南星桥在杭州,南起复兴街,北接江城路,因为西侧有南星古桥而得名.南星古桥始建于五代时期的吴越国,是当地百姓去圣果寺.焚天寺.栖云寺进香的必经之路,原有轮船客运码头, ...

  • 聞鍾記郵 | 有故事的老北京

    聞鍾記郵(3334)有故事的老北京 不知为什么,说起老北京,第一个就会想起老北京炸酱面,唉,吃货一个,不过也不是高级的,充其量属于路边摊的那种.北京邮政在和平里邮局使用了"老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