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变通,既不能撕破脸皮,又要维护己方利益,这样才能合作共赢
“ 职场智谋 ” 专注研究人性的规律与智慧,揭秘职场潜规则以及办公室政治
【参考书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公元前510年)
【译文】范献子对魏献子,与其戍守成周不如增筑城墙,天子已经发话,即使以后有事,晋国可以不参与,服从天子的命令而让诸侯松一口气,晋国也没有忧患。
这样的事不致力去做,还做什么?魏献子说:好,派伯音回复说:天子有命令岂敢不遵命而奔走告知诸侯,工程进度和工程量的分配,都听从天子的安排。
【解析】

增筑城墙
周王室势力越来越弱,周敬王为加强周王室的国防安全,打算增筑城墙以抵抗外敌,但增筑城墙要花不少钱,而周王室又没有这个财力,在财力不足又要增筑城墙,只能向诸侯们拉赞助。
所以周敬王派富辛和石张到晋国去,请求晋国为周王室增筑成周的城墙,而晋国其实也不想出这笔钱,但又不能直接拒绝,因为周王室虽然微弱但仍然是天下共主。
不敢拒绝
晋国之所以能成为盟主,也是周天子分封的,如果晋国直接拒绝,那么就会留下白眼狼的把柄,传出去也不好听,所以不能直接拒绝,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
晋国作为霸主国力强盛,此时的晋国比周王室大近20倍,周王室完全不是晋国的对手,就算晋国直接拒绝周王室,周敬王也不敢说什么,那么为何晋国不拒绝呢?
避免谴责
如果晋国拒绝周敬王的请求,那么就会被别的诸侯抓住把柄,别的诸侯就会挟持天子以令诸侯,以晋国违抗君令为由攻打晋国,甚至有可能被众多诸侯围攻,特别是楚国,因为晋楚两国是死对头。
而晋国不敢拒绝周敬王并不是怕周王室,而是怕被别的诸侯国站在道德制高点谴责,另外如果拒绝周敬王那么就是将把自己的柄送给别人,到时候枪口将会对准晋国,为何?
维护声誉
因为晋国如果拒绝周敬王,那么楚国齐国就有可能主动请缨,为周王室增筑城墙,到时候楚国齐国将获得极大的名声,而晋国则名声扫地而被众诸侯鄙视。
范献子经过详细分析后对魏献子说:与其戍守成周不如增筑城墙,这个方案相当合理,因为晋国作为霸主而且国土与周王室相连,是有义务保护周王室的安危的,晋国平时也是派兵保护周王室。
合理撤兵
晋国平时派兵保护周王室,士兵的吃喝拉撒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是长期保护,只要周王室还在那么晋国就得派兵保护,按长久来说保护周王室这笔数目比增筑城墙琮还要高。
所以晋国决定帮助周王室增筑城墙,等城墙建好到时候就有理由撤兵了,不是我晋国不派兵保护周王室,而是我晋国已经为周王室修建城墙,这城墙完全可以抵抗外敌入侵。
灵活变通
我晋国在确保周王室安全的情况下才撤兵,晋国相当于把保护晋国的费用,用于修建城墙,只是一下子拿出大笔费用而已,相当于分期付款与一次性付款的区别。
另外晋国也不敢与周王室撕破脸皮,虽然周王室构不成威胁,但也不能撕破脸皮,因为如果与周王室撕破脸皮,周天子就有可能不再亲近晋国,到时候将不能以周天子的名义行事。
晋国与周王室撕破脸皮,周王室就有可能亲近楚国,晋国将失去话事权,到时候楚国就会以周天子的名义行事,到时号召诸侯的就是楚国,而不是晋国,晋国为避免这个局面,所以恭敬不如从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