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书法的中和之美

(0)

相关推荐

  • 颜真卿书法中的“大唐气象”,古往今来,根本无人能超越

    颜真卿是唐代一位承前启后的书法大家,他为人正直,书法秉其品性,用笔平正遒劲,结体舒张宽博,形态浑厚雄健.他的书法很好的体现了真正的雄强进取的"大唐气象",因而深受千百年来的群众喜爱 ...

  • 中国书法艺术之根在于儒家文化

    摘要:本文以儒家文化对书法艺术影响为切入点,分析了儒家文化在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发展演进,乃至今后的传承与创新中所发挥的作用,儒家文化的意识形态决定了书法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要求,进而论证了儒家文化是中国 ...

  • 古代思想一向以儒家为首,为什么在书法领域道家思想却拔得头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向来以儒释道三家为主.其中,儒家思想居于首要地位,比如治国治军都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古人讲究"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三国时代,曹操以曹氏和夏侯氏亲属为军队和国 ...

  • 感受儒家雅乐的“中和之美”

    2020年12月31日 12: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孙甜甜 张建平儒学是教化之学.为达成道德教化之目的,儒家特别推重"礼乐",故其有"礼乐教化 ...

  • “德艺双馨,匠心独具”当代杰出艺术家段学愚作品欣赏

    臻藏天下2021-05-27 14:29:10 段学愚,字痴徒,号半坡庐翁.1936年生,安徽砀山人.高级农艺师,东方之子.历任内蒙古诗书画群团负责人,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现任人民艺术鉴赏中心名誉副主 ...

  • 寒嫣:让传统文化回归,才能真正诗意地栖居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生活,回忆美好岁月, ...

  • 古今书法名贴都避不开这个规律:浅议书法中的二维图形轮廓美

    一.原理的一点补充 前天我在艺术论基本原理中讲: 美是在N层的分歧与N+1层的统一:美是矢量,即有大小又有方向:美是一切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层是人类可以感知的存在之于人类大脑的影射. 与美相对 ...

  • 成忠臣:浅议书法之美

    书法是一门有生命力的综合造型艺术,是书法家文化艺术修养.人品.知识.毅力.理想.精神面貌相互影响的综合艺术.书法不是表演艺术,而是一种表现艺术,表现书法家的思想修养.道德规范.审美趣味,表现我们中华民 ...

  • 田英章浅议欧阳中石与启功书法

    本文只是为了艺术,因此权且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拙见,仅供诸位参考.  启功和欧阳中石先生他们首先说应是学者,其次才是艺术家,他们的学识远远大于他们的技能.  我对启功先生的专业了解的不多,但书法应只算作 ...

  • 良家妇女何以变成压寨夫人———浅议当代书法的审美分歧

    司俊杰/文 摘要 书法离不开写字,鉴赏书法作品时并不单纯在鉴赏汉字.在写字与书法的两大阵营里,前者坚守汉字原形的毛笔书写立场:后者高举以汉字书写为媒介,植入传统技术法度.当代艺术思想.现代美学理念以及 ...

  • 国学大师王国维,文人书法直入高妙之境界,浅议

    王国维(1877-1927),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静安先生是近现代史上举世公认的学术大师,1925-1927年曾担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门导师.他早年追 ...

  • 近其理 进其理 尽其理——浅议米芾书法

    临帖各有招数,效果不同.荀子有言:"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因此,围绕"理"字动脑子临帖非常关键.余临习米芾书法多年,粗浅体会有三重境界: 一.&quo ...

  • 田英章:浅议欧阳中石与启功书法

    本文只是为了艺术,因此权且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拙见,仅供诸位参考. 启功和欧阳中石先生他们首先说应是学者,其次才是艺术家,他们的学识远远大于他们的技能. 我对启功先生的专业了解的不多,但书法应只算作他的 ...

  • 浅议毛体书法

    毛体书法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主席青少年时代,主要是以楷书为主,字体工整有力,是书法基础阶段.第二阶段从1921年到1949年,以行草书为主,字体清秀,字形略长,上下自左向右略有倾斜,194 ...

  • 王士祯的“孤平说”浅议

    王士祯的"孤平说"浅议 --兼谈吴丈蜀.王步高对王士祯"凡平不可令单"的误解 邓旺林 王士祯 [1]是清代神韵诗派代表人物.在康熙年间曾一度主盟诗坛.据说王士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