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凝德格印经院

(0)

相关推荐

  • 炉边漫话之德格印经院(四)

    偌大的院中,最吸引人的当然要数收储书版的藏版库了.我们跟随主人一库一库细心观看,间间库房都整整齐齐地排立着密密麻麻的陈版架子,人只能在架间穿行.那特制的多层架子上,分门别类插满了书版,上上下下,井然有 ...

  • 【阅读悦读丨散文】杨全富《康北高原的色彩》

    [阅读悦读丨散文]杨全富<嘉绒酒事> 文/杨全富 [作者简介]杨全富,又名阿都登巴,藏族,现年43岁,康巴作家群作家,四川省教育报刊社特约作者.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八月,原本就是高原 ...

  • 炉边漫话之德格印经院(一)

    雪山深处的藏族文化宝库      --访德格印经院并德格藏医院 访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以珍藏着丰富的藏文典籍而闻名中外.我虽不是个佛教信徒,也早有造访这座藏族宗教文化宝库的宿愿.一个难得的机会,使我得 ...

  • 炉边漫话之德格印经院(七)

    金沙江以西的同普江达地方,那时也是德格土司的领地.那里有个叫意绒的村子,村里有个叫拉翁的"差巴"(农奴),从小就爱读书写字.有天晚上,他做了个梦,梦中把写在纸上的字一个一个贴在木板 ...

  • 炉边漫话之德格印经院(十一)

    却吉.登巴泽仁去世后,他的子孙琐朗贡布.彭错丹巴.洛珠加措又继续主持刻制,前后用了十六年时间,才基本完成.仅花去的粮食就达二十七万四千九百三十二克(合一千零九十九万七千二百八十斤).茶叶四万零七百七十 ...

  • 雪山下的明珠——德格【317西藏行之十五】

    雪山下的明珠--德格[317西藏行之十五] 摄影/文字  阳光脚步 [纪实] 下午六时许到达德格县,太拥挤了 两山间宽五十米左右,中间一条马路一条渠 两侧拥挤的特色楼房,到处楼内的污水排进沟内 似乎用 ...

  • 炉边漫话之德格印经院(十二)

    边看边听,耳濡目染,着实让人领略到了这个文化宝库昔日的辉煌,方明白那些虔诚的信徒和有志于藏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们,为何以能得到一部刻工精到.印刷讲究.资料珍贵的德格印经院版本的藏文典籍为美事.往日,这里印 ...

  • 炉边漫话之德格印经院(九)

    刻版印书,这是造福后人的大事,方方面面都须仔细琢磨.就拿选用什么样的字体来说,也是经过反复比较后才确定的.土司从各地调来一百多位写字能手,展示各家本领,经反复比试,最终选定一个叫恶尔迫的差民的字体.恶 ...

  • 德格印经院:雪山下的文化宝库,中国“最后的刻版印刷活化石”

    在长江上游的金沙江畔.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更庆镇,有一处古老.吉祥聚慧的宝地--德格印经院.它奇迹般地完整保存着32万多块经版和大量藏画版,(其中古旧印版228814块),现藏典籍830余部5亿 ...

  • 炉边漫话之德格印经院(六)

    讲到这里,扎西多吉带着几分崇敬的神情对我们说,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创建印经院的土司,还特地为他绘了一幅彩像.这时,外面有事叫他,他便趁此邀我们同他一道下到佛堂,去拜谒却吉. 登巴泽仁的圣容.进到昏暗的佛堂 ...

  • 炉边漫话之德格印经院(二)

    一座不同于周边土屋的藏式高楼,恰好矗立在"扇"把上,分外引人注目.绿树森森,将它半遍半掩,给人几分神秘之感.我不禁向身边一位德格同志问道:"那是座喇嘛寺吧?"& ...

  • 藏地明珠 德格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以收藏藏族文化典籍最广博.门类最齐全.完备而严格的管理.原材料制作考究,精湛的创工技艺,高质量的印刷,以及对建筑壁画.刻版及其他文物的全面保护,在西藏三大印经院(拉萨印经院.拉卜楞印经院. ...

  • 炉边漫话之德格印经院(八)

    院里壁画上已被神化了的却吉.登巴泽仁画像 却吉.登巴泽仁见这驮经版正好撒在小土包前,心想这一定有菩萨指点,是天意,便决定就在这里修建一座印经院.其实土司心中也很清楚,在这之前,属下臣民早已有人在刻版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