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中的黄金分割
(1441)
谈话中的黄金分割
下午,宋校长办公室。因为两个学生之间的纠纷,一个学生家长正一刻不停、絮絮叨叨地向宋校长解释着。趁着家长喘气的间隙,宋校长才终于插上了嘴:“你先告诉我,你家孩子是受害方还是…”。宋校长的话还没有说完,家长又匆匆地打断,接着又是一阵机关枪般的连珠炮。看着宋校长很无奈的笑容,我想,不论他家孩子属于哪一方,也不论她滔滔不绝地讲出了多少道理,作为任何一个旁听者,都会情不自禁地在心里,对她的“道理”减去一分。
谈心也好,反映情况也罢,任何的交流都是双方的事,太过于霸占话语权,或者自我表现,很多时候的谈话效果都不会太好。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感觉永远大于事实。
那么在建议、反映、表扬、批评时,说话的多少如何才是最恰当呢?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曾经发现了一个神奇而有魔力的一个数字,这就是黄金分割点0.618。在数学上,按照这个比例画出的一切图形都能给人一种美感。在生活中,按照这个比例规划的一切事情好像也能给人一种更加和谐的美。例如人的身高与臂长,再例如上课时老师站在黑板前最合适的位置等。
同样道理,人们在交流、沟通、谈话的时候,每个人说话的时间,如果按照这个比例0.618(大约在5:3和6:4之间),也许能谈得更加融洽和投机。否则,就像哪个家长那样,始终不给对方说话的机会,交流还没有开始,对方心里一定就开始了厌烦。
黄金分割给我们教师的启示是:第一,老师与学生谈心或者与家长沟通时,双方谈话的时间比例用黄金分割比例最合适。也就是说,我们不要一言堂,要给学生或家长一定比例的说话时间。这不仅是一种尊重,而是能够让沟通与交流更加和谐地进行下去。第二,我们在表扬或批评学生的时候,表扬和批评的时间也要按六四开的比例最合适。表扬的太多会骄傲,批评的太多,也会厌烦。
1、别人要的永远多给一点,别人不要的永远少给一点。
2、凡事先求了解人,再求被了解。
3、褒贬适度最和谐。
这三句话也许就是人与人谈话时黄金分割的最好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