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的除湿益气汤
相关推荐
-
小儿脾胃不和,中脘气痞,心腹胀满,全不思食
[处方]净苍术2两(用生姜2两,切作片子,一同捣烂,炒黄色),厚朴(去粗皮,同前治),小枣儿24个(去核,焙干),白术(去芦)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广术(煨,锉)半两,青皮(去白)半两,木香半两, ...
-
中药古今研究:枳实
一.典籍摘要 1.<本草备要>:其功皆能破气.治胸痹结胸,食积五膈,痰癖症结,呕逆咳嗽,水肿胁胀(肝郁),泻痢淋闭,痔肿肠风.除风去痹(辛散风),开胃健脾. 2.<本草便读>: ...
-
【浑身沉重没精神,一方升阳益气,健脾除湿】
中国人普遍喜欢吃,吃是爱好,也是幸福.不过如果吃的不对,那问题就来了. 中医有个术语叫"升清降浊",对于脾胃来说,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如果脾胃虚弱,以至升清降浊功能受到影响,不 ...
-
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配伍规律意义(下)
导读:与东垣之前最重要的临床著作<伤寒杂病论>相比,李东垣遣方用药,药味较多,而药量很轻,开创了脾胃内伤疾病用药应当轻清灵动为主,时时顾护脾胃已伤之气,不可猛药重剂的原则.所有这些,奠定了 ...
-
中药古今研究:麦芽
一.典籍摘要 1.<药性论>:"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2.<日华子本草>:"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消痰,破癥结,能催生落胎. ...
-
着痹(即麻木不仁):芍药补气汤。人参益气汤。除湿补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建中汤。清阳补气汤。补气升阳和中汤。温经除湿汤。羌活汤。茯苓汤。续断丸。前胡散
[卷之十二·肝胆部 诸痹] 着痹(即麻木不仁) [<灵>]卫气不行,则为麻木.(刺真节邪篇) [垣]∶神效黄汤治浑身麻木不仁,或左或右,半身麻木,或面,或头,或手臂,或 脚腿,麻木 ...
-
李东垣升阳除湿汤最有名的3个方子
李杲生于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姩)卒于元年(公元1251年),终年71岁他家世居真定(今省,因真定汉初为东垣国所以李杲晚年自号东垣老人),富甲一方曾从学医.其医论以为饮食不节.劳役所伤及情绪失常易致 ...
-
升阳除湿防风汤 李东垣
"升阳除湿防风汤 苍术(泔浸,去皮净,四两) 防风(二钱) 白术 白茯苓 白芍药(以上各一钱) 上件 咀.除苍术另作片子,水一碗半,煮至二大盏,纳诸药,同煎至一大盏,去渣,稍热服,空心食前. ...
-
李东垣效方集锦——聪明益气汤
益气聪明汤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黄芪15克,甘草15克,人参15克,升麻9克,葛根9克,蔓荆子4.5克,白芍3克,黄柏3克. [用法用量]上药共研粗末,每取9克,加水300毫升,煮取150毫升,去渣, ...
-
李东垣的调卫汤是治疗湿胜自汗的好方子。调...
李东垣的调卫汤是治疗湿胜自汗的好方子. 调卫汤 苏木 红花 猪苓 麦门冬 生地黄 半夏 生黄芩 生甘草 当归梢 羌活 麻黄根 黄耆 五味子 当中用了极少量的苏木.红花,有些朋友觉得多余,其实是非常必要 ...
-
李东垣的调卫汤是治疗湿胜自汗的好方子。
调卫汤 苏木 红花 猪苓 麦门冬 生地黄 半夏 生黄芩 生甘草 当归梢 羌活 麻黄根 黄耆 五味子 当中用了极少量的苏木.红花,有些朋友觉得多余,其实是非常必要的. <黄帝内经>说,&qu ...
-
李东垣“升阳顺气汤”与“升阳补气汤”或因后世传抄有颠倒之误
近日再读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至于"升阳顺气汤"及"升阳补气汤"条文时,似有不快之感,细细察之,觉此二方之组成或因后世传抄之误而有颠倒之嫌.原文中 ...
-
〖中药佳方〗《除湿解毒汤》主治急性女阴溃疡
〖中药佳方〗《除湿解毒汤》主治急性女阴溃疡
-
麻木。麻:用补中益气汤加当归木香香附青皮川芎少加桂枝引经。木:用四物汤并二陈汤加桃仁红花二方俱用竹沥姜汁白芥子以行经至胁肋,达痰之所在也。竹沥枳术丸、搜风顺气丸皆可选用。加减补中益气汤。人参益气汤。开
麻木 脉 脉浮而濡,属气虚.关前得之,麻在上:关后得之,麻在下也. 脉浮而缓,属湿,为麻痹:脉紧而浮,属寒,为痛痹:脉涩而芤,属死血,为木,不知痛痒. 证 丹溪曰∶麻是气虚,木是湿痰死血. 治 十指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