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早就告诉我们了!瘟疫从哪里来?应该怎样避免?
凤凰中医: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中医药时事热点类自媒体!
来源丨云南中医 作者:卞秀娟 、李红艳(大理州中医医院) 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责编:杜杜 商务与投稿微信:FHzhongyi
同步丨公众号内容同步刊发在凤凰中医:视频号、微博号、头条号 敬请关注!
导读:从中世纪爆发的黑死病到1918-1919年造成全球5亿人感染的“西班牙流感”;再到我们较为熟悉的“非典”和新冠肺炎,人类漫长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与病毒的抗争史。中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对于瘟疫的认识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对瘟疫的认识就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认为瘟疫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原因之一是由于时令之气的不正常,是由“非时之气”造成的。《素问·刺法论》亦说“天地迭移,三年化疫”指出自然气候的反常可以引发疫病的流行。
《黄帝内经》中有几个重要的论述,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 病毒与野生动物
病毒从哪来?《内经》云:“瘟之至也,非江海鳞甲之类而不生。疫之至也,非虫兽毛羽而不存。”先辈认为:瘟是由接触和食用各种江河湖泊的水产和鳞甲类动物引起,疫病是由接触和食用有毛没毛的鸟兽昆虫引起。古人早已认识到这个问题,疾病的来源与杀害野生动物有关。
▶ 正气是最好的预防
当前流行的“新冠肺炎”虽然是一个新的疾病,但“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可遵从中医理论,适当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内经》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此话是说还未被感染者,体内有正气的存在,但是还不够,邪气依然可能会入侵,需要避开邪毒之气。凸显了中医未病先防、防重于治的优势。所以,预防新冠肺炎主要手段一是增强人体免疫力,二是避开邪毒,实施做好自身的隔离和防护工作,使得“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此次疫情一开始,有一部分人服用了一些板蓝板、双黄莲、利巴韦林等药物,希望能起到预防作用。其实盲目用药不仅预防不了病毒感染,而且还会造成免疫力低下,反变为易感人群,甚至引发其它疾病。所以,盲目用药对自己的身体是不负责任的。
▶ 合理饮食起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合理饮食起居精辟的论述。不论是居家隔离还是外出,都应该做到合理饮食起居。
一般来说就是遵守自然法则,该起床时起床,该睡觉时睡觉,不过度熬夜也不赖床,作息规律,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循序渐进地做一些运动,保持内心的安宁,调节自己的情志。对于居家隔离的人群来说,也要切记:不要葛优躺、手机不离手;饮食不规律、暴饮又暴食;晚上熬大夜、白天睡大觉。同时,居家也应遵从“春捂秋冻“的古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纷纷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这些举措,有效发挥了中医药的力量,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在持续抗击疫情中,坚定中医自信,扩大中医药在抗疫防治中的应用,可以肯定,在所有人的努力下,这场瘟疫会将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