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即将问世,全卷3500万字,全部采用白话文引发争议
相关推荐
-
《清史》用现代文编纂更具有历史价值
"当代修志,隔代修史"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传统.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大清王朝也远离我们110年了,<清史>终于在人们的翘首企盼与千呼万唤中即将揭开神秘的面纱.但 ...
-
耗资9亿的《清史》或将问世!因用白话文编写遭热议
耗资9亿的《清史》或将问世!因用白话文编写遭热议
-
谈一谈即将问世的《清史》,3500万字数并不算多,背后有原因
首先恭喜<清史>问世,相信这是一部超高质量且完善的官修史书.不过质疑声也随之而来,其中最多的是为何不用文言文书写?有人认为如果用文言文写的话,估计就几百万字,不会冗繁到3500万那么多. ...
-
《清史》终于全部出炉了,撒花!不算前期准...
<清史>终于全部出炉了,撒花!不算前期准备,从2002年编修清史工程正式开始,迄今共耗时二十年,前后投入十几亿,由著名清史专家戴逸先生为总主编,上千位专家共同参与.之前约在2010年已经完 ...
-
为什么《清史》应该用白话文而非文言文?
前段时间,即将完稿的<清史>在网上引起了一阵争议.大家的争论焦点,主要是这套史书居然不是用文言文,而是用白话文写的.这让一帮古文和历史爱好者很不爽,还吧唧吧唧的列举了一大堆文言的好处:什么 ...
-
《清史》即将问世,洋洋洒洒3500万字全用白话文,为何不用文言文
二十年前,著名清史专家戴逸发文呼吁:"编纂<清史>,此其时也!"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也曾讲过:"如果我们今天不完成纂修清史这项工作,我们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后世子 ...
-
新《清史》问世,代替《清史稿》,为第二十五史,新史观让人担忧
中国有"易代修史"的文化传统. 清末帝溥仪宣读了退位诏书后不久,北洋政府便拨款大修清史. 担任清史馆馆长的是晚清督抚赵尔巽,此人祖籍在奉天铁岭,为汉军正蓝旗人,于同治年间举进士第, ...
-
元 邓文原章草书法《临急就章全卷》史上最超清!
史上最超清!并逐字标注释文!必收藏! 元·邓文原章草书法<临急就章全卷>,纸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书法#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 ...
-
《中医舌诊》,26张临床高清舌诊图,附带解析,史上最全!
掌纹医学,看手知健康,疾病早知道..... 舌质 色:淡紫.淡白: 形:偏嫩.少量瘀点.轻度齿痕. 舌苔 苔质:薄.润: 苔色:白. [临床意义] 阳虚.气虚.气滞等原因导致的气血瘀滞. 舌质 色:淡 ...
-
历代画论(连载61)《好古堂书画记》(上下全卷)(清)姚际恒
钱塘姚际恆首源撰 姚际恒 姚际恒,(1647-约1715)清目录学家.藏书家.字立方,号首源,一号善夫.安徽休宁人,居浙江仁和(今杭州).少年时折节读书,为诸生,旋弃词章之学,专心于考证.敢于批评前人 ...
-
史上最全的紫砂壶种类及介绍 附高清鉴赏图集
史上最全的紫砂壶种类及介绍 附高清鉴赏图集
-
史上最全!高清舌诊图谱
舌诊,又称为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来诊察.了解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 ...
-
史上最全!高清舌诊图谱,诊断疾病的好帮手
舌诊,又称为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来诊察.了解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