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深度匠心

很难想象,在日本,“落语”这种传统表演形式会有大批的青年粉丝,还有大批的年轻人愿意去传承这种艺术形式。还有三味线、剑道等等。而在我们国家中,一提到武术,别人就会说“哦,太极!”,甚至他们并不真的了解太极拳,只会认为那是一种老年人慢悠悠的锻炼身体的方式——这真是一种可怕的现象。

田蕴章老师讲过一个现象:书画界里的人要么喜欢抄古人的诗,什么“故人西辞黄鹤楼”啊,“黄河远上白云间”啊……要么喜欢自己搞创新自己作诗。可实际上,前者还好一点,后者作的都是不堪入目的打油诗,没有任何音律可言……

套用评书里的一句话:那就是形式上的打油诗,标准的顺口溜。

诗、词,这都是讲究格律的,每个字是平声还是入声,都是有讲究的。有句话叫“没五音不成六律,无规矩不正方圆”。我们读诗词为什么朗朗上口?是因为每个字都符合我们的发音习惯,符合我们的气息,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打油诗看起来像是压上了韵,但是我们读起来却是怪怪的,为什么呢?因为它只有最后一个字压上了韵,前面都是凑数的。

事情总要慢慢去做,深入了解,才能不断进步。学问、知识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遇到无法学以致用的问题,并不是所学出了错,而是我们还没有实现从“学”到“用”的转化,还差一段功夫。

功夫,不是kongfu,功夫,就是时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