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四十一)

(0)

相关推荐

  • 书法鉴赏|何谓线条之“厚”

    作为描述事物的形容词,"厚"与"薄"相对,书法中的"厚"是指书法作品中的那种"拙.重.大"的气象."厚&quo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 一 百零四)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 一 百零四)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九十四)

    节奏是一个既古又新的概念.从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节奏的较早记载开始,节奏概念已经有上千年的使用史.<礼记·乐记>称:"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八十四)

    一幅书法作品犹如一幅画,有色之处是画,无色之处也是画;同理,有字处有结构,无字处也有结构.有字之处,谓之"黑",无字之处,谓之"白",处理好通篇黑白关系,是章法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七十四)

    内容与形式是艺术创作一个永恒的话题.在艺术创作中,把内容放在主体的观点占大多数;而把形式作为艺术创作至为重要位置的观点也同样影响很多艺术家. 情感与形式的表现是所有艺术中最根本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四十九)

         书法美通过形式要素表达.本文对古人的书法理论与实践中对墨法的理解和运用梳理,从而阐释书法墨法与笔法.字形与章法三者的关系,旨在从书法形式美的体系中看墨法的作用.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载体,作字之初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四十七)

    我们知道,相比较于楷书的静态,行书是一种动态性书法,它既要有继承楷书结体"平正"的一面,更要有破楷书结体"平正"的一面,最终呈现出行书的"动态之美&q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四十六)

    由于汉碑隶书均非墨迹,所以无以窥见其用墨技巧,而清人隶书则极注重用墨的变化,枯涩湿润相映成趣,所以我们在学习隶书时,即从汉碑入手,兼学汉代墨迹,同时选学清人书作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传统的隶书中集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四十五)

    首先孙过庭从宏观方面对章法中的布局做了明确要求:"违而不犯,和而不同.""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是"中和之美"的真实体现,道出了草书章法形式美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四十四)

    隶之脉,也就是说我们来理一理隶书的的脉络,隶书的发展史,隶书的发展脉络.我们讲篆书的时候已经说过了,篆书的发展脉络是比较简单的,隶书的发展脉络也是比较简单的,不是很复杂.我归结了四句话:起于秦,兴于汉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四十三)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说过:"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画禅室随笔>)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指出:"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数幅,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