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晨:【忆章立】(散文)

编者按:

章立是一位优秀的农民诗人。一边劳动,一边写诗,出版《银锄新歌》、《竹板新声》两本诗集。章立又是一位出色的农民诗歌活动家。1983年,他和著名农民诗人李强华等人,组建了户县画乡诗社,他任副社长。1994年,他联合陕西五大民间诗社,组建了陕西农民诗歌学会,他任会长。学会成功地举办了西北五省农民诗歌大赛和陕西第二届农民诗歌大赛,出版了《黄土地》、《陕西当代乡土诗选》两本诗集。学会还创办了诗刊《黄土地》,为团结农民诗歌队伍、繁荣农民诗歌创作,作出了贡献。终年六十六岁。

忆章立

◎余晨

农民诗歌光辉岁月

老婆骑车

老婆尖尖脚,
骑了个自行车,
载着孙孙大街过。
有人笑老婆。
老婆下了车,
含笑把话说:
 “你这人,见识薄,
难道我骑车出了格?
如今政策好,钱路多。
我全家勤劳致富把穷皮脱,
不信你往后看,
 俺老汉还骑了个新摩托!”

看完这首诗的朋友 脑海里都会浮现一幅俏皮而喜乐的乡村道路上 ,老夫妻带着小孙一路祥和的欢乐场景。作者章立,通过这首八十年代初的诗,展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新生活,新景象的美好画面,同时也是作者向往和追求的一种美好生活,奠定了他农民诗坛的地位,陕西农民诗歌在他和他的伙伴勤奋努力中,成立画乡诗社,经过十余年的辛勤耕耘,九十年代初举办了西北农民诗歌大赛,这是农民诗歌第一次大规模,高规格的赛事,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届聚合西北泥腿子文化人的赛事,他的风采是第二代农民诗歌的代表,他将农民文化上升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

到今天,先生离世将近八年了,很多的亲人和朋友已经忘掉了先生曾经走过的哪些泥泞的道路,他为农民诗歌所付出的,为了生活所付出的,作为晚辈,不能忘却,他所经历的苦难,始终是凄美而奋发向上的与命运抗争之路。

五十年代临潼的一个小村,上白村,村西头的碾盘上,一个瘦弱的小男孩唱着秦腔,演着秦腔里边的人物,惟妙惟肖,围着看的大人无不叫好,虽然家里已经因为地主成分被打倒,但是童年的他依然快乐得生活,等到渐渐长大成了小伙子,看着门中的哥哥写给广播站,渭南日报的豆腐块被诵读,被刊载,读了几年书的他开始了写诗的懵懂,王老九那个时代是农民诗歌的代表人物,如日中天。于是他把自己写的诗歌拿给门中的哥哥看,哥哥笔名白亮,于是他说,“那我就叫白星了”,不经意的一句话,让自己奋斗半辈子,成了农民诗歌的一颗明星。

小荷才露尖尖角,乌云密布暴风来,白星还没有叫起来,政治运动的号角却把地主的崽子白正华(同音)叫的满村一夜一夜响,终于有一天,小伙子的已经不能承受这种压力,来到门中这位白亮哥哥家中,“哥,我准备上门呀。”

作为长他几岁的哥哥,看这小兄弟小小年纪紧拧的眉头,心里也不是滋味。苦难的生活呀,让一个曾经那么开朗的少年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对生活要妥协的青年,“到那上门,说好了没,家里啥情况呀,你看你去行不?

”去户县,家里姐妹五个,不管咋说,总不至于天天被批斗吧,哥,下再大的苦都不怕,心里总能过去“。

看着小兄弟黯然离去,哥哥无奈的不知道送他什么礼物好,这个条件下都是穷人,曾经的地主,富农,中农在大生产中一律平等了,自然灾害刚刚过去,谁家都是一贫如洗。

时光在逆境中前进着,随着渐渐宽松的政策,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成了户县的菜农,改名章立,在他心里,那个白正华已经死去,他需要用每天早上天不亮就担上担子去卖菜,一年半载里抽空匆忙的夜里骑着自行车回上白村看一眼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和自己的哥哥们,依然急匆匆到白亮哥家坐一会,嫂子看着那双泥水里泡过满是裂口的手背,心疼的落泪,直到现在说起来,老太太还是一句话,把苦下了,把罪受了,用自己本事成事,那是他该得到的。

依然在夜里笔耕不辍,写自己喜欢的农民诗歌,一步一个脚印,终于苦尽甘来,在忙忙碌碌中进了甘亭镇文化站,凭着一部一部有力的作品,登上了农民诗歌的巅峰,自己也拥有了一些头衔,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甘亭镇文化站站长,户县曲艺协会副主席的工作一直兢兢业业的干着。

到了九十年代末,带着自己的作品集,章立回过一次上白村,给自己的家人,门中哥哥弟弟散着自己的作品,手里提着参加文代会的那个蓝色公文袋,还是那么笑着,脸上的沟壑洋溢着成功者的喜悦。

章立的一张照片很久在我家里相框里,家父,就是那个章立口中的白亮,一直很欣慰他有这样一个弟弟,有一年单位组织退休职工去朱雀森岭公园,应当是正月刚上班几天,车队在户县停车大家上厕所,结果家父迟缓了点,从厕所出来车队走了,无奈的一个人在街上转转吧,也是很久没去过户县了。走在马路上想起了自己兄弟在户县呀,走着问着到甘亭文化站,看着哥哥从天而降,老弟兄两还都是叫着小时候的乳名,一起吃了饭,和哥哥在办公室兼宿舍的房子聊到下午上班时间,他要去开会,“哥,你要休息就在这休息,要出去转就去转转,么回去把门一拉就行了,我得去开个会去,现在每年的社火都是兄弟给组织搞呢”。

“我也回去呀,车站我知道,你不用管了”当哥的看着兄弟生活工作都不错,一路上乐乐呵呵回家,回到家还在给老伴,那个曾经他只见过一面的嫂子,对他依然不能忘的嫂子,说着兄弟如何如何对自己好,多么亲切,还给带回来他的作品册子,临了还背诵了这个文章开头那首他兄弟的成名诗,几本册子一直在他床头放了好多年,直到因为生病瓶瓶罐罐占据了地方,才被放进了柜子。

我与章立是零三年去户县因为其他业务需要帮忙找个库房,就去找他了,还是在他那个文化站的办公室,很忙,很热情,因为我和父亲长的像,所以我一说我名字,他就知道我是谁,简短的把事情说完,可能是文人的通病吧,不是去探讨文学的,说完就走人,把我送到大门外。但是当我离开户县回到西安上班,也就一个礼拜时间,他却打电话给我问我还要不要找库房,有一间合适的,心里酸酸的,临走也没给他说一声,我不在那边干了,实在是对不起这个热心的亲人呀。

再之后一直没有联系,虽然父亲也写写打油诗,但总是写不过他这兄弟。当听老家人说他不在了,也没人通知我们,前两年去户县还问过他们家在哪,朋友倒是给了,可是一直匆匆忙忙,没能去看望他的家人。心里总觉得有些悲凉。

有几次在电视上看户县的社火,总想在人群中,在那个指挥的位置上找到他,总感觉他没有走,他还在组织着甘亭镇的社火,夺取一项项桂冠,总感觉他在农民的队伍中,汲取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要抒写更加灿烂的农民诗歌。

他是临潼走出去的孩子,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户县那个家,他是临潼人的骄傲,更是户县人的自豪,历史给了户县画乡的美誉,因为有他,户县有了农民诗歌之乡的美誉,农民诗歌起源在临潼,光辉在户县。

一个时代,一面旗帜,他是农民诗歌的一面旗帜,他是勤勤恳恳那一代农民的旗帜,让乡土气息的农民诗歌充满着自己的世界,也带给田间劳作的人们文化的幸福与快乐。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者简介】:余晨,原名白英举,陕西临潼人。小村子转到大城市的孤独浮叶。生活的磨砺打造一种对人生的态度,嬉笑怒骂皆平常,一纸字行诉心绪。简约的文字诠释深邃人生,平和心态书写哲理人文,积极向上的心态感恩所有的经历,书写生活的点点滴滴,感悟人生真谛。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1、投稿必须原创且首发,题材不限。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投稿后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以便稿酬发放。

3、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微信平台发放后三日内发放。

4、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三秦宗旨:

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三秦团队:

文学顾问: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平台策划:李书忠

主       编:鱼儿姐姐    副主编:守望

编       辑:马兰兰       康开瑜    杨春玲

签约作家:程双红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

  • T.003【户县农民画】特种邮票

    T3 户县农民画 (1)8分 老书记 1500万枚(2)8分 高原打井 1500万枚(3)8分 春耕 1500万枚(4)8分 科学种田 1500万枚(5)8分 林茂粮丰 1500万枚(6)8分 金山银 ...

  • T003 户县农民画

    户县农民画 (1)8分 老书记 1500万枚 (2)8分 高原打井 1500万枚 (3)8分 春耕 1500万枚 (4)8分 科学种田 1500万枚 (5)8分 林茂粮丰 1500万枚 (6)8分 金 ...

  • 余晨:【一面之缘 ——忆与陈忠实的一面】(散文)

    一面之缘 --忆与陈忠实的一面 ◎余晨 [作者简介]:余晨,原名白英举,陕西临潼人.小村子转到大城市的孤独浮叶.生活的磨砺打造一种对人生的态度,嬉笑怒骂皆平常,一纸字行诉心绪.简约的文字诠释深邃人生, ...

  • 【三秦文学】余晨:【梦中的迎春花】(散文)朗诵:英子

    点击上方蓝色关注我们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梦中的迎春花 作者:余晨 暖暖的风吹进房间,夜幕已经降临.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蜗居的房间,打开昏暗的灯光,沏一杯廉价的茶叶,拿出一支别人发的高档烟 ...

  • 余晨:《​父子情深缘归真》(散文)

                        父子情深缘归真 写在<父子情真>上线之既 父子情真是我作词演唱的一首抒情歌曲.作为儿子,深切的感到父爱如山,父爱情真的同时也是作为看过了很多父子之间 ...

  • 余晨:【秋夜】(散文)

    秋夜 秋天的夜不如夏夜那般浮躁,也不如春夜那般让人沉迷,更不如冬季漫漫无尽.窗外的蟋蟀叫得累了,沉寂了下来,远处的霓虹灯也停止了耀眼的闪烁,楼下的路灯也已经熄灭,一排排车辆在墙根静静歇息着. 月亮不知 ...

  • 余晨:【粽叶一片雄黄香】(散文)

    粽叶一片雄黄香 ◎余晨 [作者简介]:余晨,原名白英举,陕西临潼人.小村子转到大城市的孤独浮叶.生活的磨砺打造一种对人生的态度,嬉笑怒骂皆平常,一纸字行诉心绪.简约的文字诠释深邃人生,平和心态书写哲理 ...

  • 余晨:【华发真爱青苗赞】(散文)

    华发真爱青苗赞 ◎余晨 [作者简介]:余晨,原名白英举,陕西临潼人.小村子转到大城市的孤独浮叶.生活的磨砺打造一种对人生的态度,嬉笑怒骂皆平常,一纸字行诉心绪.简约的文字诠释深邃人生,平和心态书写哲理 ...

  • 贾国勇/新安三章(散文)

    汉函谷关,一阙出塞月不寒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站在新安县的汉函谷关前,我想起了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诗.此时,顺皂涧河吹来的就不仅仅是 ...

  • 胡祥友 | 一把篾刀忆父亲 (散文)

      一把篾刀忆父亲 文 / 胡祥友 (安徽岳西)  2021.04.04 今天是清明节,父亲离开我已经整整31年了.隔着31年长长的时间长廊,我常常想写一点文字,纪念我亲爱的父亲.       父亲是 ...

  • 忆章校长视察一附中

    八十年代,我刚任一附中后勤副校长. 一天,华中师大章开沅校长陪同教育部某领导視察一附中.李水生校长热情接待,参覌校园,边走边听李校长汇报工作,还到教学楼与师生交流,一直到学生放学吃晚饭. 李校长让人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