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没有笔墨,不能光讲笔墨

文章来源_网络

看艺术的出发点多种多样,但最高标准是一样的,比如只要在纸上和布上,就摆脱不了绘画性的要求,而中国画的绘画性要求就是笔墨,笔墨不行,再怎么花枝招展的画就不行。

受过书法、国画训练的人大多无法割舍对中国书画的热爱,与笔墨无关的绘画形式一般很难得到他们的认同。所以不管新的艺术样式如何甚嚣尘上,笔墨这个情结在中国文化人心头分量是最重的。

学贯中西的人是无论什么画,专看好不好,不以画种区分,能从一大堆各色画里一眼明辨好画与劣画。比如傅雷、傅抱石、关良们,可惜,这类人太少。笔墨和油画的笔触明显不同,工具不一样,但在运笔的感觉上确有共通之处。

对笔墨论反感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学不进笔墨不懂笔墨的人,还有一种是精于笔墨但并不安于笔墨现状的人,后者比前者可贵。

动不动把“观念”放在嘴上的画家,其实犯不着多嘴,观念和概念由理论家去讲就可以了,嘴上老是讲观念的画家很容易把自己也忽悠了进去。讲观念的人是耻于谈技术、谈笔墨,他们觉得当代谈这个太落伍了,只有观念才是当代性的。“观念”大行其道于绘画系统肯定是角度出了问题,是个误区,因为一幅画好不好,还是要讲技术和感觉的最佳契合点在哪里,观念和图式只是给外行观画者的一个提示。

谈笔墨不是具体的谈笔与谈墨,笔墨优劣等同于画的质量好坏,不谈笔墨就是等同于不谈质量。过分强调观念是以牺牲绘画性为代价的,没有绘画质量的观念等于零。精于笔墨的人看油画也是有笔墨的,精于油画的人对传统笔墨也是如痴如醉的,我相信毕加索、马蒂斯肯定看得懂倪瓒、黄宾虹,此笔墨非彼笔墨,画是一致的,笔墨是中国画的魂魄,是评判中国书画质量优劣的一把卡尺。观念对绘画范畴缺乏足够的统领性,可能更适用于装置呀行为呀比较倾向于先锋的艺术的阐释。

对笔墨理解透彻了,笔墨不可孤立于作品之外,笔墨不是黄宾虹、齐白石,也不是四王吴恽,也不是四大家三大匠。最好的笔墨是个人化的,并非有统一的标准可循,最好的笔墨是学不来的,是练出来悟出来的。

中国画没有笔墨是不行的,中国画光讲笔墨也是不行的,一直讲一直强调反而离事物的本质越远,但笔墨确是中国画的基础和前提。

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的水墨画从原则意义上来说是不能称为中国画的,叫水墨画或彩墨画(徐悲鸿语)比较妥帖。从绘画性来看,三人中林风眠画得最好,但依然不能改变不是中国画的局面。以中国画千年来约定俗成的标准,三人的作品与中国画历史关系不大,近代革新者众,以此三人为甚,由于他们本身对中国画本体认识的局限性,他们注定是美术史耀眼的枝干,他们以及他们追随者改变不了中国画亘古不变的笔墨流转轨迹。他们有意义但只与郎世宁相当,可以看、可以搞,但就中国画标准来界定,是不能和黄宾虹、齐白石比的,黄和齐在个性创新的面目下有笔有墨,同样是创新与个性,徐、林、吴三人的笔墨前提是站不住脚的,他们是在用纸和墨画画,笔没有了。中国画一旦失去笔墨这个核心,就不能称为中国画。徐悲鸿的彩墨放在笔墨的系统来看就是一般的作品,林风眠画在生宣上的广告色几十年下来都干裂了,吴冠中的水墨徒有其形式,绘画性太弱。反观齐黄,在笔墨水准超强的基础上别开生面自成一格,其创新的独到之处亦是不让于徐、林、吴的。故从中国画的传承发展角度,齐白石和黄宾虹的模式堪称典范。

好和坏应在整个美术史的范围看,而不是截取一个时段一个区域看,把一味的新无限放大。现时代更需从整个世界艺术的范围看中国画,有人说,只有中西结合才会成功,徐、林、吴是最好的例子,我认为这是一种偏离方向的论定,他们所认为的成功依然是社会化的成功,与艺术本身的成就相去甚远。现在是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当代艺术早跟着欧美走了,但口号竟然也是中西结合,我看只有跟风没有结合。中国画自身系统有强大、不可摧毁的生命力,如果中国画传统能与时代性结合而不是唯西是从才可能产生当下伟大的艺术。大画家必有介入时代的素质,否则就成了终日讲传统抄传统陷入故纸堆里的画家,一辈子找不到自己的北在哪里,一辈子也搞不清搞的是谁的艺术。

一开始学习传统是正确的,怕的是到死还在那里,根本就没出来过,四王只有王原祁出来一点,马上就比其他三位高一大截,现在也有打着传统旗号的摹古之风,眼里只有古人与古画,以至于忘记了自我与自然。所谓打进去打出来是有道理的,怕的是根本没打进去就急着出来了,还有就是刚刚说的四王、小四王们打进去了从没回来过。李可染说这话是有道理的,但他自己打进去的功力还不够,他还不够全面地理解传统,他打了一段时间,但大部分在做打出来的事,所以他佩服黄秋园,黄秋园在李可染眼里是打进去了,实际黄秋园只打进去了一半。那么谁打进去又打出来了呢?还是黄宾虹和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们本来就没想过打进去这件事,而是想如何打掉传统,自己白手起家搞一套,搞一套意思是有的,才情足的可以获取成功,但这种成功还是策划的社会化的成功,而非艺术本身的成功,艺术本身的成功相对独立,与社会化可以没有关系。

打进去,也可以认定为传统笔墨功夫建立的过程;打出来,指的是艺术家本人充分调动才情,介入时代融入自然的能力,要做中国画大家,没有这两个过程是免谈的,传统、笔墨、时代、自然、自我缺一不可。你可以玩,搞些技术方面的创新夺目,一时过瘾,但终究不是大道。不在金光大道上走,在小路上自称大师或被徒子徒孙们哄抬着、崇拜着的江湖画家多如牛毛。

转载请注明来源

特别声明

编辑并不确定作品之真伪,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本号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0)

相关推荐

  • UC头条:中国画走向极端“重图轻道”忽视了传统绘画的“重道轻图”的精髓

    摘 要: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被当代人称为"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 借助于康氏的反写实绘画观念, 可以很好地反观中国画界 20世纪围绕中学与西学绘画关系展开的几次大型论 ...

  • 京津画派与北京画坛

    "京津画派"是近十几年学术界出现的一种提法,日渐频繁地出现在美术史研究.博物馆展览和艺术品拍卖等诸多领域.它是指从 20 世纪初期开始,主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

  • 他的画,当年一元没人要,如今却拍出3亿高价!

    黄宾虹 黄宾虹拍出3.45亿,当年卖1元没人要   2017年6月19日晚,黄宾虹巨制<黄山汤口>以7200万元在嘉德2017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起拍,价格很快突破亿元大关,随后更是以1 ...

  • 龚贤讲笔墨的运用,精辟!

    清 龚贤 一道飞泉 清"金陵八家"之首龚贤是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山水画家,作品多写金陵山水,长于用墨. 龚贤提出了笔法.墨气.丘壑.气韵作为画家四要,主张作画要中锋用笔 ...

  • 王和平的文人写意花鸟画——讲笔墨、讲文心,平和雅致

    王和平(1949年生) 当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人物. 擅画写意花鸟,偶作山水,且诗书画印俱佳,其作品平和雅致,风格蕴藉,颇具书卷文人之气. 王和平作为花鸟画家,他选择了文人写意的道 ...

  • 陈子庄:讲笔墨容易,画“意”难

    艺术报2019-06-26 11:38:18 一幅画,如果看起来就是画成的,则是失败了:要看起来不是画成的而是理应如此,才是成功.俗画俗诗皆冲闭门造车而来. 作画最后形象有定形,一有定型,则成桎梏.但 ...

  • 刘文西-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作

    刘文西(1933年10月17日-2019年7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水竹村,中国人物画泰斗,"浙派人物画"代表画家之一.黄土画派创始人.第五套人民币毛泽东画像的作者.19 ...

  • 重造型讲笔墨,画出真性情 王家训甘孜州写生

    "专在内心搜寻是达不到美的踪迹的,美的踪迹要到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里去找." 对于画家王家训来说,最平凡的生活中寓藏着最深刻和最永久的主题.如果缺少丰富的生活积淀,将难以创作 ...

  • 龚贤讲笔墨的运用,精辟

    清 龚贤 一道飞泉 清"金陵八家"之首龚贤是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山水画家,作品多写金陵山水,长于用墨. 龚贤提出了笔法.墨气.丘壑.气韵作为画家四要,主张作画要中锋用笔 ...

  • 名家 | 龚贤讲笔墨,高级精炼!

    清"金陵八家"之首龚贤是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山水画家,作品多写金陵山水,长于用墨. 龚贤提出了笔法.墨气.丘壑.气韵作为画家四要,主张作画要中锋用笔,并且要古.健.老. ...

  • 张旭光讲书法的神采

    说到书法的神采,是所有书法人士谈到的话题,也是书法必须具备的内涵因素. 网上看张旭光讲书法神采的视频,其中讲到书法神采为笔法.结构的表现,说下笔.行笔.收笔都能体现书法的神采,另外结构的变化体现神采, ...

  • 画家张大悲 写意人物画作品 生动笔墨 尽显传统笔墨魅力

    谈到国画人物画,不由让人想起古人的话,画花鸟易,画山水难,画人物尤其难,要想表现人物的形态.神态.动作,不仅要对人物的体形.神态有深刻的认识,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以增强表现力. 在当代画坛上,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