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周孟中书法墨迹
相关推荐
-
明代官员周孟中书法墨迹
周孟中(1437-1502),字时可,号畏斋,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今江西吉安)人.成化五年(1469年)进士,累迁广东布政使.弘治元年(1488)任广西副使提学,弘治中终右副都御史.有<畏斋集&g ...
-
江西吉安渼陂永慕堂
吉安渼陂永慕堂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渼陂古村.距吉安富田诚敬堂西北21公里.距东固平民银行旧址西北50.8公里. 1930年红四军在东固根据地活动期间,总部设在永慕堂.渼陂永慕祠堂始建于南宋初年 ...
-
一九八三年《书法》第一期刊登赵孟頫墨迹
一九八三年《书法》第一期刊登赵孟頫墨迹
-
中书协理事孟鸿声书法守正出新,草书大气磅礴,获首届全国兰亭奖
众所周知,草书是书法的最高境界,而能够达到这一境界的书法可谓是少之又少,很多书法家甚至不敢轻易触及草书,因为草书不仅仅是写得洒脱就可以了,而且草书中所包含的法度更多,更加难以掌控,而他的草书就写出了一 ...
-
杨凝式《韭花帖》古代书法墨迹中的美味佳肴(五代十国时期)
杨凝式《韭花帖》古代书法墨迹中的美味佳肴(五代十国时期)
-
《四库全书》中的茅山读书堂——宋朝宰相在此读书三年,范仲淹、滕子京、胡瑗、周孟阳等在此多次聚会!
据乾隆皇帝钦定.纪晓岚总编的<四库全书>记载,宋元最大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江西诗派诗人韩驹在其<陵阳集卷三>中写道:"闻富郑公少时随侍至此读书,景德寺后人为作祠堂, ...
-
从商代至魏晋的书法墨迹中,窥探笔法的演变过程
研究笔法的演变过程,首先应选择墨迹书法来研究,因为墨迹比铭文刻石更加真实可靠. 在浏览这篇文章之前,请大家先看看这篇文章--以简单易懂的物理学原理,揭秘古人书法论著中神秘的笔法,更有助于大家理解此文所 ...
-
明南京左副都御史陈璚书法墨迹
陈璚(1440-1506),字玉汝,号诚斋,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历官庶吉士.给事中.南京左副都御史.博学工诗,尝与杜琼.陈颀等合纂府志,有<成斋集> ...
-
一周修炼出书法笔力?看完受益匪浅!
古人论书 ,以笔力的有无断定字的好坏: " 古今既异,无以辨其优劣,惟见笔力惊绝耳." --王僧虔 "字无一笔可以不用力,无一法可以不用力,即牵丝使转亦皆有力.& ...
-
聊斋先生蒲松龄罕见书法墨迹,书风高古洒落自然
一部<聊斋志异> 让大部分中国人记住蒲松龄的名字 这个与"花妖狐鬼"相伴一生的落魄文人 给中国文言小说留下一笔灿烂的遗产 也为现代影视剧提供 长盛不衰的取材来源 留仙 ...
-
蒲松龄书法墨迹,世为罕见,太美了!
清 蒲松龄 聊斋诗存(局部) 细看: 蒲松龄精于书法,其书苍劲古朴,挥洒自如.青年时期学书即远追钟.王,小楷体式似钟繇横张,笔法如羲献之精熟,顺畅舒展:而能质朴厚重,气息高古.行书用之信札,信手拈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