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何处话凄凉
最近秋雨不断,气温越来越寒,而且天气预报说,接下来的29日至31日,新一股冷空气将紧随而至,中东部地区气温还会持续走低,甚至“一秒入冬”。
双手紧紧抱着身子走在秋风秋雨之中,同事们总在议论着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校门口的花坪餐馆关闭之后,大伙儿真不知道去哪儿喝酒谈天了。”
是的,老板的儿子今年考上了重点大学,陪读的任务圆满完成,自然就回家了,可他这一走,那些隔三差五爱去花坪餐馆喝点小酒的伙计们倒有些怀念了。
说到怀念,我也不例外。于是,一篇写在前年的小文章又浮现在了眼前。

北风呼啸,又到了生火取暖、温酒御寒的时节,冬天的味道渐渐地弥漫开来。
有人说,冬天的味道在雪中,银装素裹才是妖娆的冬装。也有人说,冬天的味道在午后,闻一闻晒过的被,便知晓。还有人说,冬天的味道在诗里,岂不闻“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但我觉得,冬天的味道,尤其是在这龙凤坝上的冬味,只有在路边的小餐馆里才能感受得彻底。
恩施高中周围并不缺少大餐馆。若要讲排场,自然该去巴乡古寨,那土苗特色的建筑,那击鼓迎宾的盛情,那民歌下酒的情调,足以让每一个前往进餐的食客流连忘返。而想要获得安静,还可以去大堰塘农家乐。你只须往免费接送的专车上一坐,便可饱看一路的农舍,山间的流岚,以及带水河边的芦花。可是呀,我总感觉所谓的大餐馆还是显得太高档,太奢华,太不合心意啦。在寒冷的冬季里,对我们这些当老师的人来说,小餐馆里小桌小凳上的温暖才是最可贵的。
花坪,就是一家距离恩施高中很近的小餐馆,约摸算来也就七八分钟的脚程。因得了地利之便,餐馆的生意向来都十分红火,甚至有很多人都在说,“这里无异于恩施高中教职工的第二食堂”。餐馆里的火锅似乎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仿佛每一次都是大杂烩,每一次都是家常味,但每一次都保管让你吃得津津有味。火锅的价格也无甚变化,只收20元一个人,可肉却不少,算得上名副其实的物美价廉。在这家餐馆里,我尝过瘦肉的香,豆腐的嫩,蔬菜的鲜美,也品到了师徒之情,同事之谊。

前不久,朋友前来与我共进晚餐,我们去的便是这家花坪餐馆。说是一起吃饭,其实我并没有饿,但是酒杯一端,谈兴正浓,一个火锅竟被我吃了大半。畅谈过后,神清气爽,返回的路上竟然觅得几个句子。激动之余,我大胆地发给朋友一看,在得到了对方的一句“与有荣焉”的鼓励之后,那些句子也被排成了诗行:
我微小的身躯开始颤抖
因那满池的清荷早已没了绿波
只剩下些枯枝败叶伴着白鹅
悲歌
站在方家垭口
我微小的身躯开始颤抖
因那远山的浓雾遮蔽着雄峰
也隐没了谷底花丛
迷蒙
站在方家垭口
我微小的身躯开始颤抖
因那入冬的冷风侵占了我的衣襟
钻进我的身,我的骨
凄寒
堪怜啊
这秀美的山川
凝着血和泪
装点我的世界
阴暗
去过一次便想着再去一次,我们很快就约好了第二回见面的时间。
等待的日子算不上太长,但盼望的心情总是那么急切,我甚至觉得那几天在食堂吃饭都没了味道,巴不得日日前往花坪就餐。生活总是充满了变数,仿佛是故意作弄我一样,花坪竟然在接下来的好几天都没有营业,据说餐馆的老板有事回家去了。我真担忧他不会再来啊,那样的话,我怕这一生都会留下遗憾。花坪餐馆后来终于还是照旧营业了,我们再去的时候在很远的地方就看见了老板。可是,它的生意火爆而人手有限,晚上收摊的时间实在太早。只不过才六点多种,我们特意赶去的,老板却只用一句“收摊了”就打发了我们。仅仅三个字便浇灭了我日日夜夜的盼望,致使当时的心情十分低落。但是没有法子,我们只好折回。
好在路边吃饭的地方不止一家,我们后来在“我家特色小吃”的餐馆里依旧吃得很好。这家餐馆同样很小,小到连一个像样的厨房都没有,老板只在路边支起了一个露天的篷车。餐厅也没有门,朝外坐着的顾客一边吃饭还可以一边留意路上的行人。那晚,店子里只有我们一桌顾客,两人就餐,略微有些冷清,但老板笑容不减,又是上花生米,又是添饭的,比起平日来竟还热情了许多,我也因此感到了一点安慰。看来,我想要品味的除了饭菜,还有冬日里的人情味。

朋友从来不沾酒,这一回我照例独酌。酒后散步,我越发觉得方家垭口到响水桥这一段公路的迷人之处了。没有往日漫天的灰尘,没有白天车流的喧闹,甚至没有过多的行人来打扰,我走在路上充分体验到了宁静的美好。由于刚刚下过一点微雨,地面上还是湿漉漉的,踩上去的软犹如冰雪在脚下默默地融化,化成了一条诗意的河流,而那昏暗的路灯光照着我的脚步就好像照见了水上的一叶扁舟。此情此情,万物妙不可言,此时此刻,心志唯诗可表: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享受着《诗经》,享受着夜色,享受了生活的趣味,我真该感谢路边的小餐馆啊。它们让我忘却了天气的寒,它们让我品尝到了冬天的一点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