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沂蒙抗战史]12年生死征战未曾回过一次家
相关推荐
-
白刃战所向披靡,入敌穴巧计锄奸;日军惊呼他是“活阎王”
"连振明的盒子炮哒哒哒,鬼子汉奸全怕他--" "小鬼子,莫张狂,出门撞见连阎王--" 抗战时期,这两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在冀鲁边区被广为传唱."连阎王& ...
-
胡炳云将军忆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一大队(胡大队)战斗历程
回忆苏鲁豫支队一大队战斗历程 胡炳云 1938年8月,我所在的八路军115师685团参加平型关.娘子关.武城镇战斗之后不久,又奉总部命令到达八路军总部当时的所在地长治休整,并准备接受新的任务.部队到长 ...
-
八路军很纳闷的一场战斗,伪军竟然会反攻,团长:怪事
1942年8月,华北抗日根据地实施的"反蚕食"斗争中,在冀南平原活动的八路军129师骑兵团也开始反击敌人. 日军发动"五一大扫荡"后,骑兵团快仨月没跟鬼子打仗了 ...
-
巧端马官屯炮楼
1942年5月1日,日本华北派谴军司令冈村宁次纠集骑.步.炮兵共5万多人,采取"四面围歼,连续合击"的战术,对冀中进行了疯狂的"扫荡",企图将冀中抗日根据地机关 ...
-
眼看鬼子要屠村,“伪”保长急中生智大喊:“快抓,别让它跑了”
序章:前脚八路隐蔽,后脚鬼子进村 1942年初,日寇对位于北平-天津-保定一带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十分区展开规模空前的"扫荡",妄图一举消灭活动在根据地的八路军力量. 为了保存实力 ...
-
一位母亲和一双儿女的牺牲
2021-09-08 孙成烈士甚至不曾留下任何形象 有时候写基层那些不为今人所知的英烈,我的内心很挣扎,写与不写,都是痛. 比如这位被汉奸用砖砸死的女烈士,牺牲后,他的一双儿女,就守在妈妈尸前,最终活 ...
-
《房亭河风云》第十八回:闫集村伪保长反正 许伯言王庄村建功(王以太)
随着我边区根据地反"扫荡"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更加鼓舞了王庄村人民的抗战积极性,在我党"加强边区.积极开展对敌占区伪军工作"号召鼓舞下,王庄人民迅速积极行动起 ...
-
范占坤:用影像为英烈立传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范占坤:用影像为英烈立传 曹广欣 杨金丽 2015年10月26日,刚刚创作完微电影大纲<抗日英雄范洪君> ...
-
[口述沂蒙抗战史]赵中林:12岁参加革命 死里逃生送情报
"口述沂蒙抗战历史"活动 主办单位 市委宣传部 / 市社科联 / 市委党史研究室 沂蒙晚报 / 沂蒙文化学会 年轻时,他们的名字叫中国军人,用抛头颅,洒热血的代价拼出了共和国今日的 ...
-
[口述沂蒙抗战史]徐启胜:每人7发子弹 5枪放倒4个小鬼子
"口述沂蒙抗战历史"活动 主办单位 市委宣传部 / 市社科联 / 市委党史研究室 沂蒙晚报 / 沂蒙文化学会 年轻时,他们的名字叫中国军人,用抛头颅,洒热血的代价拼出了共和国今日的 ...
-
[口述沂蒙抗战史]李桂芳:跑遍几十个村庄发动群众支前
口述人简介: 李桂芳,1925年出生于临沂市沂南县南岩路村,14岁担任村妇救会长.革命胜利后,李桂芳成了沂南县妇联第一任会长,1984年,从临沂地区民政局副局长职位退休.1992年3月,李桂芳被省妇联 ...
-
[口述沂蒙抗战史]上官清敏:15岁参加武工队,打游击杀鬼子
主办单位 市委宣传部 / 市社科联 / 市委党史研究室 沂蒙晚报 / 沂蒙文化学会 一寸河山一寸血.在沂蒙这块热土上,广大军民团结一致,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写下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壮丽史卷.走访那些曾经 ...
-
[口述沂蒙抗战史]王培瑞:嫁给打鬼子的战士,我很自豪
王培瑞(左)与王济海回顾革命生涯. 口述:王培瑞 整理:车少远 录制:<沂蒙风采>摄制组 麦地里躲避鬼子扫荡 亲眼见证鬼子的暴行 我的老家在葛布口村(现属安丘市石埠子镇),老伴王济海的老家 ...
-
[口述沂蒙抗战史]高守茂:程子村之战我们活捉三名鬼子
说起小鬼子,高守茂变得严肃.怒目. 口述:高守茂 整理:车少远 录制:<沂蒙风采>摄制组 鬼子烧死6名无辜村民,乡亲们恨得牙根痒痒 1926年我出生在万粮庄,1941年秋一小队鬼子进驻常山 ...
-
[口述沂蒙抗战史]前方打鬼子 后方支前忙
杨希月向年轻人讲述拥军支前的往事. 口述人:杨希月 整理:车少远 录制:<沂蒙风采>摄制组 帮军烈属砍柴.挑水.推磨,照顾老人 1921年,我出生在临沂尤家埠子村,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村里担任 ...
-
[口述沂蒙抗战史]狭路相逢 全歼日军小分队
口述:秦永庆 整理:赵细溪 录制:<沂蒙风采>摄制组 睡梦中遭遇日军逼近,全歼日巡逻小分队 1944年,八路军第115师344旅进驻临沂费县.乡亲们说这支队伍不但打鬼子,对老百姓还特别好. ...
-
[口述沂蒙抗战史]扛起大刀长矛,杀鬼子保家园
主办单位 市委宣传部 / 市社科联 / 市委党史研究室 沂蒙晚报 / 沂蒙文化学会 年轻时,他们的名字叫中国军人,用抛头颅,洒热血的代价拼出了共和国今日的未来:年老时,他们是幸存老兵,在为数不多的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