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型导弹跟雪糕一样,一边飞一边融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俄罗斯27倍音速的高超音速先锋导弹试射画面

随着军事科技的不断发展,早年堪称“天下无敌”的各类导弹防御系统,面对如今不断发展的高超音速武器,几无还手之力,而这种可以刺破反导盾牌的“利剑”,也逐步成为各国的杀手锏武器。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9月23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还半调侃了一下本国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在俄核工业代表举行的会议上,普京将俄罗斯当前开发的高超音速滑翔弹头的“先锋”导弹系统承受超高温的能力比作“爱斯基摩雪糕”。他说:“我曾多次说过,这就像是“冰棍效应”,(高超音速导弹)一边飞,一边融化。飞行中的温度接近2000度,只比太阳温度低一点儿,但材料可在需要的时间内抵御住这一高温。”

俄印合作的“布拉莫斯”2高超音速导弹模型

普京的此番表示,虽然让人感到新奇,但也是异常精确和生动的形容了飞行中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所面临的“融化”问题。即便是在耐热材料冠绝全球的俄罗斯,也无法完全解决高超音速飞行器在极速飞行中,耐热材料不断融化剥落的问题。因为在飞行过程中,弹体与空气的高速摩擦,能产生高达2000余摄氏度的高温,虽然时间极短,但如果无法克服这个问题,将会很快达到高超音速飞行器作战效能的天花板,甚至使得一些优秀设计,只能是存在于图纸上的“虚拟利剑”。

印度高超音速飞行器构造示意图

当然这个问题,不光对俄罗斯的基础材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还考验着各国的军工单位,其中就包括了前段时间在高超音速飞行器领域“名声大噪”的印度。作为地区大国,虽说印度相比其他国家还是具备一定的武器研发能力的,但问题是印度并不满足于当前的国际地位,而现今如果拥有可以投入实战的高超音速武器,便是如普京说的那样“堪比苏联时期第一枚核弹的成功研制”。因此这种极富有战略威慑价值的高超音速飞行器,便是印度梦寐以求的,爬上世界大国地位的“上天梯”。面对如此军事实力与政治地位的双重诱惑,印度早就难以抑制了。

印度高超音速飞行器风洞测试

因此早在2009年时,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就提出了要发展研制一种射程高达5000千米的高超音速武器,而且该系统还要兼顾反卫星能力。随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断有疑似印度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概念图,风洞测试图,内构演示图等相关资料流出。这也间接的表明了,印度的确在高超音速飞行器的设计与制造上,下了不少工夫。但无法忽视的是,印度的基础材料科学并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此在高超音速飞行器上所需的很多高精尖材料,印度军工并没有可以达标的成熟产品,面对这些问题,印度最终还是寻求了俄罗斯的帮助。

印度高超音速飞行器测试发射

随后印度的高超音速飞行器研制便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紧接着印度军工“不负众望”的又搞了一个“伪国产”,于是令印度欣慰的是,他们终于在今年的九月份,在奥里萨邦巴拉索尔试验场试射了其研发的高超音速测试演示机。这次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测试使用了烈火-1弹道导弹的助推器,进行了5分钟测试飞行,其中发动机持续燃烧20秒,飞行距离40千米。面对如此振奋人心的成果,印度媒体急不可待的就宣布了,该系统是“世界第一强大的武器”,而印度则光荣的成为了“第四个加入高超声速武器俱乐部的成员”。着实的让印度的“民族精神”又“迷之自信”了一把。

印度高超音速飞行器展示模型

可回到最初普京所说的“冰棍效应”上来,即便是基础材料学异常发达的俄罗斯,都着力对耐热材料进行不断攻关,以求突破,那使用着从俄罗斯手里拿过来的减配缩水版本材料的印度,其飞行器效果自然是更加的惨不忍睹。如果说俄罗斯拥有的被特种耐热材料加持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是冻得硬邦邦的“冰棍”的话,那印度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就是只能相当于太阳底下的“奶油雪糕”了,在极高温度下,堪堪达标的印度高超音速飞行器,只能一边飞,一边不断“融化”,稀里哗啦的达到了一个还不如火箭炮射程的距离。由此来看,印度这信心十足的想通过现有的该套高超音速飞行器,妄图跻身世界强国,恐怕还不如老老实实的研究研究,怎么吃下去自己新做的这个“奶油雪糕”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