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跋║自编诗文集《行者歌吟》之《代序》与《后记》

自编诗文集行者歌吟》

之《代序》与《后记》

作者:风  流

诗意地行走(代序)

(文字略,请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本文)

诗意地行走(一)

诗意地行走(二)

诗意地行走(三)

诗意地行走(四)

后  记

之所以打印这本小册子,一是应朋友之约,二是想对以前写过的东西,再做个小结。

搜尽全部家当,像样点儿的东西,仅得散文37篇,诗歌29首(其中古诗词14首),文学评论10篇,通讯(或报告文学)3篇,加上序,约11万字。其中,大部分文字来自前几年自编的个人诗文集《流水潺潺》,其余为近几年所写。

很欣慰,有这么多朋友向我投来关注的目光。尽管其中很多人并不研究文学,但是,在滚滚红尘中,在奔波忙碌里,在物欲横流下,能耐住性子,听我絮絮叨叨地谈个人行走的经历,这本身就很令我感动。当今社会,不缺追求,多有浮躁,少静思,欠理解。有这样的目光,主动伸向我的心湖来握手,我又深感惶恐起来,怕我这等文字辜负了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于是,我便将阅读与写作的历程及一些感悟写出来,表一下心志。想不到一落笔便收不住,说了那么多,但仍然难免挂一漏万,特别是对我的“行走”多有帮助的人,不能一一提及,请多见谅。以此为序,是否有“头重脚轻”之嫌,也顾不得了。

本书篇章,既杂又“嫩”,不值得炫耀。好在只是汇编一下个人资料,供朋友消闲。如有方家看到并指正其中谬误,则深表感谢。诚盼斯言!

2007年11月15日于“一鹤轩”

作者简介:

风流,原名冯昌红,后改为冯伟,男,汉族,山东肥城人,肥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工作室主任科员。文史学者、业余作家。1967年4月生于泰山西南、汶水之阳东军寨村。1988年7月毕业于泰安师专中文系并参加工作,1995年7月函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由乡镇中学语文教师转任乡(镇)党委宣传干事、党委秘书、党政办公室主任,后调市优化办(纠风办),再调市政协。曾任肥城市左丘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安市政协文史委特邀研究员,泰安市重点社科课题负责人,肥城地方志特约研究员。个人业绩入编《中国散文家大辞典》《肥城年鉴(2018)》《边院文化》和新编《边院镇志》以及肥城市情网等,在新浪网建有个人博客(风流的博客)。斋名泰山西麓一鹤轩。

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诗词,作品散见于《时代文学》《山东文学》《散文百家》《青年文学》《泰安日报》《泰山学院报》等,入多部文选。出版散文集《清且涟猗》《甲午书简》。2017年1月,《甲午书简》荣获泰安市人民政府最高文艺奖“第三届泰安市文学艺术奖”三等奖。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左丘明文化和肥城历史文化。主编、合编(副主编)、参编和策划文学、历史、文化、教育、党建、史志等各类图书20多部(正式出版11部,将出2部);创办左丘明研究唯一专门杂志《左丘明文化》(省内部刊号),主编(执行)8期;在省级和泰安市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消息与通讯百余篇。多次荣获省市以上文学奖、新闻奖、社科奖。2016年4月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