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智慧——上经小结
1.三千年读易,无非是极尽曲意附会之能事
《周易》的智慧上经部分写完了,休息一下再继续。
看完上经部分,大家会发现我解易从不用阴阳、八卦、象数这些传统易学必用的手段、工具。
因为当我梳理历史后发现,这些都是后人强加给《周易》的东西,《周易》中本是没有的。
所以,历代沿着阴阳、八卦、象数的路数解读《周易》,只能是一团浆糊。沿着这条路的三千年易学,无非极尽曲意附会之能事罢了。
凡是把阴阳、八卦、象数这些东西做为《周易》基础根底的,我都视其为《周易》门外。入其庭,不见其人者也。

2.文本是《周易》的重心
拂去象数、卜筮这层迷雾后,展现真容的《周易》其实很简单——与《论语》《老子》等其他传统经典一样,都是用生动地文字绽放作者所思所想所知所闻的人文著作。
卦符不是什么文本的源泉,只是六段叙事的一种编号形式。
吉凶悔吝不是什么卜辞,只是叙事阐理时的一种是非判断。
总之,忽视文本而把重心放在卦符上,是历代易学者最大的失误。三千年读易,皆离本趋末也。

3.《周易》是现存最早的史记
《周易》可谓现存最早的史记。
作者把一部兴周灭商的历史,以文王、武王传记的形式表现出来。
上经是武王的经历,下经是文王的事迹。内容完全按照历史事件进程推进。
上经以乾坤开篇。乾坤是武王一生的缩影,也是上经的纲要。
屯蒙潜龙勿用,十年寒窗修学业;
需讼师比现龙在田,进入社会勤历练;
小畜履泰否终日乾乾,辅佐文王尽心力;
同人大有或跃在渊,蓄势备战待时机;
谦豫随蛊飞龙在天,武王伐纣显身手;
临观——颐大过执政十卦,亢龙有悔以史为鉴。
坎离为上经终篇,写武王积劳成疾撒手人寰。

4.读《易》要去阴阳、弃八卦
《周易》被周王室奉为典藏是当之无愧的。
《周易》被称为中华群经之首是当之无愧的。
从卜筮角度是小看了周公的智慧,从哲学角度是偏离了作品的主线,从科技角度是扭曲了《周易》的意旨。
作为一部政史论著作,《周易》架构之恢宏,立意之深远,开创的同时也遗憾地成为绝响,此后世解《易》者之失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