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游戏 | 告别了定海港路,但定海桥的一部分魂器还留在多伦

▲ 海报设计:黄奕

正如很多友邻所知道的,定海桥互助社和它的伙伴们目前在进行一项名为辞「海」游戏 的项目。我们以“共同编写词条”作为行动和连结的入口,打捞出这几年以来以定海桥互助社为承托在定海桥社区开展的社群实践经验中浮现出的线索与意识,并由文字拓展至版画、剧场游戏、影像、装置等多重媒介形式,形成关于定海桥社区和关于当代社会替代性社群实践的立体叙事。

这个项目定海桥互助社及伙伴对即将成为历史记忆的定海桥社区的一种「辞别」,目前也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的最新展览“未知游戏”里,进行阶段性的呈现和推进。另外想提醒大家的是,“未知游戏”将于本周末10月17日闭展,感兴趣的友友请请抓紧~】。

很多伙伴来看了展览,感觉是把小部分定海桥和大半个互助社挪到了美术馆——确实,今年第四季度定海港路252号所在的146地块即将启动拆迁,说不定展览结束的时候互助社所在物理空间已经成为历史,那我们干脆想,不如把互助社物理空间的一楼的氛围复现到展览里,成为一个更开放的客厅。

——辞「海」游戏策划小小小组(曹书韵、黄奕、赵伊人)

关于  辞「海」游戏 

~Weaving the Waves of Togetherness~

发起主创:曹书韵

共同协调:黄奕、赵伊人

合作策划和集体创作:定海桥互助社、城市油鸡促进局、木刻波流、2522小组、关怀家剧团

参与艺术家:关怀家互助网络、流体愈学(殷艾雯、赵蒙旸、赵伊人)、潘燕楠

支持: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 展览“未知游戏”展览现场之“辞海游戏”部分,图片提供: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辞「海」游戏 I:“辞海丛林”

~Collecting the Horcrux of Dinghaiqiao~

不知不觉,定海桥互助社自发起至今竟已走过了六年,而自2018年夏天开始的定海桥互助社共治计划也晃晃悠悠地迈入了第四年。“定海桥”,这个名字在关于社区与桥的指称上层层叠叠地凝聚起一些线索,也指向一段“在一起”的集体练习——关乎与地方相连、向邻里学习、社群网络的聚合流动,也关于“互助”“自我教育”和“共同创造”,或者说“另一种可能”的漫漫摸索。

据说,汉娜·阿伦特发现有名字的流浪狗会比没有名字的活得更久一些。选择为一些浪花命名,也源于我们的珍视与守护的愿望。这些名字的碎片或可被视为定海桥的“魂器”,碎碎片片都映照着我们共同的经验。

——书韵

▲辞海丛林,拍摄:书韵

一些补充的感谢:

被悬挂于这面墙上的物件,并不全是定海桥互助社和它的社员们的作品,很多物件也是定海桥互助社与它的跨地域朋友们所编织的关系网络的成果产物,因此我们还希望感谢以下友谊单位(不分先后):本广大画廊,刺鸟栖息地,冯火,副本制作,复印info,NO-LIMIT,paan,跳水台,上阳台。感谢它们在这数年间不同的联结时刻下和我们一起创造了这面展墙。

同时,我们也感谢以下朋友来到现场共同参与了“辞海丛林”的布展工作(不分先后):包包,大伟,Hey,加,罗渣,圈圈,书韵,wongyik,夕岸,小丽娜,XX,燕子,伊人,音悦。

#相关辞条

> 辞海

即将辞别定海桥时共同辞条写作所构成的记忆海洋。这种海洋不是《新世纪福音战士》中 ,自我和客观世界分割开的那赌墙(A.T.力场,Absolute Terror Field)消失后,个体的意识不分彼此的巨大海洋(L.C.L之海,Link Connect Liquid);而是保有个体的独立和自主,通过动态关系网络中连接绵延、集聚能量,而集体又不会变得绝对重要从而绑架个人。总之,是一种关系性生活方式的物理折射。(伊人)

▲ 《东南西北》,创意制作:XX

> 大作战

比较大规模的胡闹或搞事情,通常会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笨蛋,花很多时间精力来一起创造。搞一次大作战之后,大家也会因此建立了紧密的知识和情感联结,从此以后互相联系、互相关心、互相批评、互相启发。(小黄)

▲ 展览“未知游戏”之“辞海丛林”,图片提供: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 语言

创造新生活同时意味着构想一套新语言,一组在同伴间排除陈词滥调,互相指认出生活面相的替代性方案。新语汇不可能打一开始就是定义明确的,只有在搞事情、大作战、各种油鸡行动中,用法用例才会渐渐明朗起来。不知不觉间它们便已经积水成渊,汇为辞海。

(吉琛佳)

▲  “辞海丛林”之辞条互动区,图片提供: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  “辞海丛林”观众投稿,拍摄:伊人

*如果你有一些感触很深的语词(并且是从自身及所在网络的经验中所生长出来的),欢迎写下辞条发给我们,我们会挑选呈现在未来的《辞海游戏》。

可以邮件dinghaiqiao@yeah.net抄送contact@dinghaiqiao.org

《辞海丛林》,2020-2021年

辞条集体创作撰写

版画集体创作刻印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定海桥互助社共治计划

辞条作者:见辞条落款处

版画作者:见版画落款处

项目发起:曹书韵

统筹与编辑:黄奕、赵伊人、曹书韵

校对:罗渣、叮叮、竹子、

赵伊人、曹书韵、黄奕

版式设计与排版:黄奕

版式设计支持:叮叮

版画工作坊召集:定海桥互助社、木刻波流

特别鸣谢:子杰、小海鲜、懒汉之家、atelierAnchor 锚坞

*欲购《辞海游戏》可咨询定海桥互助社社员或邮件至dinghaiqiao@yeah.net并抄送contact@dinghaiqiao.org

▲ 围绕着《辞海游戏》的是《辞海丛林:贴纸大作战》,统筹制作:燕子

▲ 罗渣,《懒汉鱼》,动图制作:致谢chchchi

辞「海」游戏 II:生活, 在定海路上

通过访谈、影像、文字等方式记录定海路沿街约120家店铺被正式拆迁前的样貌,借此呈现这些在定海路上生活了几年至几十年的、来自各地的“异乡人”在定海路的生存状态,以及由他们所经营的店铺们为定海路构建起的独特生态模式。

潘燕楠,《生活,在定海路上》,2021年,

摄影、墙绘、装置,尺寸可变

协作:2522小组

(任俊杰,薛梦真,钱又嘉,潘燕楠)

特别鸣谢:定海桥互助社

燕楠是在今年创作“浮萍定海”游戏期间,因拍摄游戏剧照一同在定海桥驻地时,与大家认识并熟悉的。她和其他2522小组成员一起,被定海路所吸引并流连徘徊,也与我们经常相互讨论和支持。

#相关辞条

> 苏北

- 定海魂(?)(Hey)

- 印尼华文界里指代“苏门答腊北部省”的简称。是我的家乡之一。(许振华)

- 既可以用来称呼江苏北部,也可以在某些定海桥之友的口中指代苏门答腊北部。两者之间几乎相隔四分之一个地球。但也折射出文艺青年们热爱的历史“耦合”感。事实上,它告诉我们二十世纪的历史在空间里折叠得多么吓人。定海路的工人社区有许多苏北移民,经过漫长的岁月之后老苏北人变成了上海人,新来的依旧是苏北人。当一些本帮朋友说起“苏北”的时候,大家往往不知道ta是在进行地域歧视,还是以地域歧视的外壳开一个讽刺自己这些上海人的玩笑,也许两者兼有。苏北笑话的延展性和接受度间接说明了互助社这个空间的丰富程度和宽容度。(其然)

> 双汇冷鲜肉

用晾衣叉敲一敲定海路的某一块路牌,原本挨在一起的双汇冷鲜肉和五丰上食就会分开,打开通往互助社的入口。(Zn)

▲ 《辞海游戏》内页之“定海炸猪排”

> 炒粉

特指平凉路定海路路口的炒粉档口,除了炒米粉还有炒饭、炒河粉、粉丝汤等多种品类。老板是安徽人,很多人排队的时候可以记住每个人要吃的东西和大家的排队顺序。帮手的有时是他的妻子,有时是一位更年长的男性,忙不过来的时候会两个人一起炒。后来我加了他建的群,可以在群里下单,有空时他还会亲自外送,最晚下单时间是夜里两点半。从群里看到他的名字叫“小龙”。我基本每次只点炒米粉,很少加菜,会加酸豆角和辣椒,后来即使我不提,老板也会多加酸豆角。去定海桥只要是参加晚上的活动,我基本都会带一份炒米粉到互助社里吃,间接导致对定海路上的其他美食缺乏了解。(罗渣)

▲  绘:燕子

辞「海」游戏 III:“浮萍定海:去中心化的关怀社会长什么样?”

“浮萍定海:去中心化的关怀社会长什么样?”游戏由关怀家互助网络发起,基于其长期研究成型的社会互动系统,与定海桥互助社多年的社群互助关怀经验,想象、倡导并试图实践一种流动但又落地的坚韧的支持网络,在游戏中预演一种关怀导向的社会生活。游戏融合了实演角色扮演游戏、表演及引导等要素,由参与观众抽取人物角色卡,编织个性化故事,模拟体验一个未来关怀社会,并进行反思和讨论。

▲ 展览“未知游戏”之“浮萍定海”部分,图片提供: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相关辞条

> 安全网

可以看作是个体生活状态的衡量维度(常见于“浮萍定海”游戏里);也可以理解为行动者支持的现实需要和具体路径;还可以概括成应对社会结构性失衡风险的自主性策略;但归根结底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构造出一座足够安放自己的堡垒,与不变的变动和不确定动态博弈着。在这座堡垒里,应该既有独立自主、内在丰盈的个人世界,又有志同道合、互相托举的外界联盟;能够滋养平凡生活的英雄梦想,或是世事浮沉的一隅偏安;也能在风沙弥漫的迷途中洗去倦怠与麻木,代之以去直面、去接受、去抵御、去改变的勇气。本就复杂、未知、无常的人生境遇设定提醒着所有在世俗的云山雾罩里攀登着的人——扎根结网,防止跌落。(音悦)

> 货币

货币是量化的社会意识形态,也是社会关系的媒介。除了测量“价值”以外,它往往规劝着人们在社会中与关系内的价值观,决定着我们如何看待彼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里分配着我们的优先级。但货币并非“中立地”“独立地”界定着这一切,相反,它往往与社会制度、经济环境和个人选择互相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平凡的购买和选择。(艾雯)

▲ 浮萍定海(结合互助币),2021,剧场游戏:流体愈学,摄影:潘燕楠

> 情感劳动

情感劳动是在与人合作、相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沟通过程,具体承担情感劳动的人需要付出精力和能量去安抚他人,协调各方的情绪。“不可见”也是情感劳动的常态,因此经常导致付出劳动的人处于疲劳状态却得不到相应的认可和回报。(郭芸)

影像:关怀家互助网络

游戏主创:流体愈学

(殷艾雯、赵蒙旸、赵伊人)

游戏NPC人物共同创作:关怀家剧团

空间设计:易红杜,邢星

工作坊策划:尹悦,赵伊人

表演指导:铁头

▲ 辞「海」游戏创作团队,拍摄:吴风

#共同创作

木刻波流是一个流动的木刻版画工作小组,一种流动的木刻版画工作组织方式。小组成员通过携带部分必需的版画器材,结合不同地区的社群的具体工作议题和在地物料、人力情况,以互助、互酬的方式与各地社群联合开展木刻版画工作坊。

城市油鸡促进局是一个关注地方与城市议题,以公共空间为实验场,一起探索落脚“游击城市主义”之丰富可能性的松散社群。以日常为入口,追求相互激发出各种灵活、即兴、开放、流动且可爱的玩法以彼此连结、反思社会、翻转城市,用身体实践、编织或重塑“公共”,自由自然地舒展开“替代性的城市行动想象”。

关怀家剧团是“浮萍定海”剧场游戏衍生的NPC人物角色创作及表演社群,致力于共同演绎和构建去中心化的关怀社会,在集体创作及表演互动中自助、互助、助人,以虚拟的身份叩问彼此,在替代的时空撬动现实。

发起成员(按姓名拼音排序):阿润、巴卫、布林、丁小丁、林凤、Muli、Nelson、偲瑞、铁头、夕岸、小璇、邢星、燕楠、易红杜、艾雯、音悦、又嘉、伊人、竹子

#关于展览

未知游戏

策展人:曾玉兰、顾佳君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上海市虹口区多伦路27号

展期至2021年10月17日

撰文:伊人&书韵

排版设计:书韵

// 关于定海桥互助社

定海桥互助社成立于2015年夏天,地处新老工人混居的历史性社区定海桥。它是一个聚集的场所,也是一个共治的社群:通过日常生活互助和在地共同行动,持续自我教育和相互解放;也在重新定位艺术和知识劳动的过程中,生成和深化互助性的关系,并探求新的社会想象力持续生成的工作方法和行动路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