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大讲堂】第十四讲 咏物散文的写法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第十四讲 咏物散文的写法

主讲人 张宝树 

咏物的散文很普遍,广大读者也都比较爱看,因为它既可 以增长知识,又可以陶冶情操,算得上是广受欢迎的散文了。可是,不少同志对写作咏物散文有些犯难,即使写出来也不大像样儿,不免产生畏难情绪。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写咏物散文的方法,供大家练笔时借鉴。

咏物散文,题材十分广泛,可写的东西太多了。天地山川、花草树木、一幅画、一件墨宝、古玩,甚至人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穿戴等方方面面,均可作写作素材。但是,越是素材多,越是不好写。因为再写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如果写不出新意,就不如不写。这就增加了咏物散文的写作难度。另外,既然叫 “咏物散文”,那首先就该是文学的,就该用文学的情思、文学的语言来描摹、歌咏。如果写成了纯说明性的应用文,比如产品说明书或一些广告之类,也就不能称其为咏物散文了。以上情形,都说明写作咏物散文,还真得下点功夫。

由此说来,面对纷纭多变、斑斓多彩的万物,古往今来,文学家们的确留下了太多的咏物散文。于是有人要问:“那咏物散文有什么类型吗?”依我个人的阅读和创作的体验,我认为 若从散文的主旨来区分,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托物言志, 二是寓理于物。

先讲讲第一类。古代散文中就有许多托物言志的佳作。先秦时代屈原的《桔颂》,通过对桔的赞颂,自比坚贞,托物言志;魏晋山水诗人谢灵运的族弟谢惠连以《雪赋》来歌咏高洁的人格;唐人刘禹锡的《陋室铭》,用陋室来抒发高洁的理想与抱负以及悠闲恬适的生活情趣;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则托物言志,借莲花的纯洁可爱勉励世人不要追求荣华富贵,不要与庸俗小人同流合污,要保持君子的高洁品格;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是在清朝雍正时代大兴文字狱的严峻冷酷的社会现实中,借对病梅的描写来抒发作者强烈的民主意识和反对束缚人才、压制自由,追求自然真美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

以上都是古代托物言志散文的精品。我个人也写了不少这类散文。这类散文大多是通过绘形状物,品味其特性内涵,或寄托自己的志向、抱负与追求,或赋予其人性人格等象征意义,或抒发个人或喜或悲或乐或忧的思想感情。我举一些作品来给大家做一介绍。

《片麻石赞》(原载1997年7月27日《天津农民报》,收入《张宝树散文精选》第148页),我写的是游承德避暑山庄松云峡时在御道旁草丛中发现的一堆片状乱石。当时,我把玩之间,心生波澜,再环视四周美景,便顿生出怜爱之情。换句话说,也就是片麻石一时激发起了我的感情,引发出了我的联想与想象,从而产生了一种灵感。这常常是写作的一个感兴和缘起,是必须注意及时把握的。当时,我设身处地地替片麻石着想,提出了一个总摄全文的疑问:“片麻石,你终日在此仰望古松,俯视御道,默对御碑,遥向磬锤,心里该是什么滋味?” 我把它作为了全篇的文脉、文思,也就是我在游记里所体现的 的思维线索、思绪走向。接着,我分四个层次展开铺叙,其中运用拟人化写法,与片麻石对话,作心灵沟通,再分别诉说片麻石的心情、态度和处世立身原则。比如说起松云峡里弄姿作影的古松颇得当年康熙皇帝的青睐,而从未垂青过片麻石的时候,我写了片麻石的心态:“然而片麻石并不沮丧,它不想造作姿态来摇尾乞怜,虽长在草丛野径,却要朴朴实实地立身。”比如说起青石铺就的御道两旁,八旗卫士或垂手而立,或匍匐在地,向进山拈香礼佛的乾隆皇帝恭请圣安的时候,我则反问片麻石:“你为何只冷眼相望?难道不仰慕负载皇上的青石兄弟的荣耀?”而片麻石的反映“竟也一点未动心”。又说起松云峡的乾隆御碑,“大块青石作碑”,“周遭铁栏护身延年”,够气派!可是“片麻石投去的却时常是鄙夷的目光”。因为它觉得乾隆爷的诗中早已透露出了他对国运渐衰的忡忡忧心,所以它认为“青石碑也决非丰碑,充其量只是一块昭示清王朝厄运即临的墓志铭罢了”。最后说起“片麻石遥望那奇秀无比的磬锤峰”,我便质问片麻石:“难道你不曾为之爱羡?”这时,我没有简单地给出什么答案,而是动情地描述了我拨开荒草所见的动人景象:“我拨开荒草,想再拾一片,也好聆听它的心声。谁料草丛间抖落了无数水珠,于是,片麻石上现出斑斑湿痕。”我不由自主地询问:“莫非荒草为它落下不平泪?或是片麻石洒下了伤心泪?”我对片麻石的伤心落泪表示了谅解,马上又将思绪拉回亿万年前,用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诠释了轰轰烈烈的造山运动 结束之后,何以会有“竞秀于千山万壑之中”的磬锤峰和满山遍野的片麻石的缘故。然后进一步展开了新的更广阔联想:我想到泰山之上“任人践踏、助人登攀的石阶”,想起黄山之上“谷下流石、山间断崖和古栈道之上那固定护栏铁链的根根柱石”,又想起了珠江入海口曾经“周身弹痕累累、鲜血流淌”,并昂扬托举那号称“金锁铜关”的威远炮台的“无名岩”,由此我抒发感慨来提升我对片麻石的赞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同是天工造化所为,有的出类拔萃,成为或雄或奇或美或艳的佼佼者, 而极多的却素朴平实,成了无闻者。佼佼者,实堪赏羡,然而 对于无闻者呢?”我用反问的句式,来表达更加敬佩与赞美的感情。读者有谁听不出来呢?结尾一段,我将思绪收束回来,又落笔到承德磬锤峰下的片麻石,我感叹磬锤峰“历经沧桑, 不改秀色,作为精卫填海的传世之杰作,不愧为承德的精魂”,我更赞赏片麻石“在感喟之余,却丝毫不妒不悲”的豁达心态,片麻石竟能“不甘寂寞,不存奢望,把自己化作了普普通通的 沙砾与土石,全身心地填充到了承德的新路、新桥、新学校、 新厂房中去,创造出承德的繁荣新貌”。请大家想一想,像片麻石这样的默默无闻者,怎么就不该赞美呢?

深味这篇咏物散文,我觉得“托物言志”的“志”,就是一种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志向。赞美这种志向,赞美像片麻石一样的劳动者,就是我本篇散文的主旨。读了这篇作品,再反观社会众生相,恐怕你、我、他、你们、我们、他们当中,就有不少像片麻石那样的默默无闻者。当然也不排除作者我自己,我们大家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联想和感慨来,很可能就会想到自己就是一块“片麻石”,这也许就是托物言志的咏物散文的艺术魅力吧。

再讲讲第二类寓理于物的咏物散文。

《绿色箴言》(原载上海1990年5月30日《文学报》,收 入《张宝树散文精选》第134页)写的是绿色——凡花小草对人们的规劝和告诫。我说的凡花小草,其实就是我自家养的三种草花:吊兰、常春藤和茉莉花。我先写怎样养这些花凡花小草以及徜徉在“绿色王国”里逍遥自在和喜悦心情,但是我同时又流露出了愧疚之情。为什么呢?因为春节时,为了装点陋室,我曾把常春藤盘旋的枝条折断了,我为我人为粗暴地摧残常春藤的绿色生命而懊悔不及。可是没想到清明一过,“不但折断处又钻出了好几片新叶,而且被盘旋在花盆之上、扭曲在花 盆之下的枝条上也长出了许多新枝条。”在我看来,“新枝向上 垂直挺立,枝头摇曳出一片片朝天的绿叶,有如一颗颗不肯屈尊低下的头颅,令人肃然起敬”。而伏天里,当茉莉“张开了可 人的笑脸,吐蕊放香”之时,我却因为“贪恋花香,把茉莉搬至屋内,竟使她无辜地蒙受到蚊香烟雾的侵袭,不消两天,叶枯蒂落,顿然失去了婷婷美女的丰姿”。不料,人祸接踵而来,顽皮的侄儿又将她一根花枝撞断。于是“几天里,我惴惴不安, 唯恐这一熏一撞白白地断送茉莉的卿卿性命。”可是,又没想到, 茉莉竟很快恢复了生机。写完了这一大段之后,我便抒发我的感慨:“我流连徜徉于窗前这小小的绿色王国,就仿佛是在读一部《植物王国启示录》,我肃然起敬,我愧疚不安,我看到了我 过去对待花花草草的傲慢和只求逍遥解闷的浅薄。”进而我又体 味、领悟了其中的哲理:“大自然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规律,不断再造世界,现今存活世界上的绿色植物,哪怕是再娇弱的花卉也都是生命的强者。造化于不经意中留下了真理。大自然当是人类的圣母,人类的导师。人类走出森林不过几十万年的历史,而大自然却蕴蓄了亿万年的生命与智慧。窗前三株凡花小草奇特壮美的生命现象,几乎浓缩着一切生命的哲理, 足以使人类思考生命的本源,反省自己的生存意识,感悟生命的真谛和巨大的潜力。”《箴言》一文,确实是在颂扬、赞美,而在颂赞之中显然也寄寓了一种让人折服的生命哲理。

以上,我讲了大体上的两类咏物散文,其中自然也设及了一些写作技巧。下面我想归纳一下我通常釆用的写法,作为经验之谈给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直绘其形,细描其神,赋予象征意义。前面所举托物言志类咏物散文《片麻石赞》,其片麻石也被我赋予了象征意义,它象征的就是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甘愿奉献的劳动者。此外,还有《丰碑》《生命的辉煌》《生命之旗》《生命之旅》等篇章,我都在绘形描神中分别赋予给了 “青石碑” “断体小蚕” “手” “凿痕与石孔”等物以各自的象征意义。关于“生命”这一永恒主题的散文,我写的最多,这里就是集中的反映。

第二、拟人笔法,物我交融,抒发情思志向。前面讲的《雪松之吻》是个典型的例子,此外还有《老屋》(原载1993年第2期《散文百家》,收入《张宝树散文精选》第139页)《崂山泉》《铁塔在诉说》等篇章,都是运用拟人笔法来写的。《老屋》一文可以说是淋漓尽致、真挚动情地叙写了我的家庭和我的人生的那些凄楚、坎坷的遭遇,但我并不平铺直叙地写,而是通篇都将百年老屋人格化了。

第三、物为线索,钩沉古今,彰显文章主旨。这种笔法在《扁担情》(原载《北方文学》1988年第3期,收入《张宝树散文精选》第123页)、《口琴声声》(原载1990年8月16日《河北日报》,转载于《散文选刊》1991年第12期)两篇散文中有典型的应用。“扁担”为线索,串起了我一生好几个时期有关扁担的人生经历;而“口琴”则以“口琴”为线索,将我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境遇贯通一体。《扁担》一文结尾一句话揭示了作品主旨:“我不想重续旧日的扁担梦,我只想从扁担身上寻觅出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的魂魄一一在任何艰险困厄之中都能顽强地拼搏奋争的伟大精神。”《口琴》一文有这么一段总括全文、耐人寻味的话:“有谁会想到这把普通的旧式口琴竟能串起一家三 代人的悲欢苦乐呢?其实,三代人半个世纪中断续的琴声犹如一首’三部曲,,它演奏的正是中国一部历史悲喜剧。笑脸是泪水洗出来的,欢乐也常常是劫后余生。忘却过去,焉能懂得今天?鉴于历史,方能达于未来。断断续续的琴声正是这样告诉我的。”而这段话,就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主旨。当然,这类散文也可以划到叙事散文中去。

第四、探寻物理,对照类比,揭示人生哲理。前面讲的《彩石梦的断想》就是最好的例文。此外还有《扶桑》(原载1987年10月16日《厦门日报》“海燕”副刊,收入《张宝树散文精 选》第119页)和《放风筝》(原载澳洲《汉声杂志》2003年 10月179期,收入《张宝树散文精选》第174页)。这类散文,最重要也最难的是找准类比事物之间的契合点,《扶桑》里的养花与育人,《放风筝》中风筝的放飞与人的成长,这两对事物间的确存在着极其相近相通之处,所以文中的类比推理,就自然贴切,就水到渠成,就能产生启迪人的效果。比如《放风筝》有这么一大段夹叙夹议的文字,请看:

“风筝尽管还在天上飘着,可是我觉得老站在一个地方放, 风筝好像就飞得不那么带劲儿。我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放飞,发现一放线,风筝就下落;一拉线,风筝又向上升;后来我把线放得太快,风筝就晃晃悠悠地下落,就像败下阵来的逃兵一样。刚飞上了天,怎么能让它落下来呢?我赶紧拉起线绳,又跑出去了几十米,因为是在沙滩稍近处的一片草地上跑,所以跑的速度比较快。顿时,风筝又迅速往上飞,竟然升上了高空。远远的,风筝变小了,竟全然没有了低空时那东摇西摆的样子, 一下子变得那么矫健和稳重。跑累了,头上冒着热汗,我随意躺在了绿茸茸的草地上,风筝几乎飞到了我的头顶。据随行的技师说,当风筝飞得与放飞者头顶垂直时,是最佳状态,比赛也会得到高分。我心满意足地躺在草地上,翘起二郎腿,凝望着蓝天,看上去,多么从容悠闲!可是,此时我的脑海里却像天马行空一般。为什么老在一个原地放飞,风筝就飞得不带劲儿?为什么一放线就下落,一拉线就上升?为什么在低空风筝就摇晃,飞到高空反而就不摇晃了呢?而日常生活中不是也经常发生类似的情形吗?风筝真好像是个孩子。孩提初期,大人就得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不断引领他们走进新的天地,而关键时刻大人还得下大功夫,花大力气,领着它们跑一阵子。而人是往高处走的,因此大人们只能不断促进,不断激励,绝不能一味松线,放任孩子的退步和落后。这松一松要和拉一拉,后果可大不一样!有句俗话说得好:'一瓶子不满,半瓶子逛荡’, 说的不就是一个人在一知半解、学无所成的时候常常会浮躁,偶有所得便容易满足,甚至露出洋洋得意的样子吗?可是人的成长又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这样的阶段,因此大人们又要理解和宽容,切不可大惊小怪,厉声斥责。记得还有一句古话:'学然后知不足’。一个人的学习一旦进入状态,他就会如饥似渴地追求,而他进入一个更高的档次时,随着知识、阅历和经验的增多,他就自然会变得沉稳和持重起来,就如同风筝飞得越高,反而不晃荡摇摆一样。”

读了这段文字,大家感觉怎么样?由此,我们大约可以得知,对于类比事物之间的契合点夹叙夹议得越自然恰当,其中的道理就推论得越入情入理,读者的感受就越亲切,受到的启发也就越大。

总之,两类咏物散文,题材多样,写法多样,我讲的这些也难以包括咏物散文的全部技法。不过,有一点请大家记住:咏物散文,取材广泛,能从平凡事物的身上找到一个新奇的视角,写出新奇的意境和思想来,却是最关键的。因此,写作者在不断关注社会万象、人生百态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和思想修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我希望能在这方面与大家共勉。

主讲人简介

张宝树,1942年7月20日生,男,汉族,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作家》(纪实)签约作家、河北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天津散文研究会名誉会长、《散文福地》杂志主编。

1986年5月26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发表处女作《觅春》,从此开始文学之旅,先后发表作品数百篇,200余万字。结集出版的作品有:《中国现代寓言赏析》,散文集《生命的辉煌》、《走近真实》、《幸福在彼岸》、《张宝树散文精选》,报告文学集《寸草春晖——来自教育的报告》,文化随笔集《造神史话》等。代表作品和获奖作品有:《雁北魂》收入《中国游记年选》,《口琴声声》入选《当代散文选萃》,《生命的辉煌》获全国“红玫瑰”散文大赛优秀奖,《感情的香味》获全国“人间真情”征文大赛一等奖, 《生命之旅》获天津市第四届“文化杯”散文一等奖,《爱的天平》获天津市第五届“文化杯”报告文学一等奖,散文集《走近真实》获天津市第十一届“文化杯”最佳散文集奖,《这个女人让我心静》获河北省散文名作一等奖,报告文学集《寸草春晖》荣获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主办的报告文学大型征文一等奖。

1986年与著名作家袁鹰合作主编《当代中年作家散文选》(31万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1992、1994年先后主编“中国当代美术家”传记文学丛书两部《耗牛、骆驼、雄鹰》和《一 代宗师——林风眠》(共计48万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2000年与著名学者、作家林非合作主编“大视野”散文随笔丛书12部(170多万字,天津社科院出版社出版发行),2002 年主编“鲁迅年”文学丛书5部(88万多字,远方出版社出版), 2010、2011年先后主编老年人散文集《为自己鼓掌》和《心灵盛宴》,计60万字。

1995年郑重入选《中国文艺家传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入选《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辞典》,2001年入选《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作家出版社),2006年入选《中国艺术家宝典》,2010年8月荣获“国家最高当代文化名人”荣誉称号,2011-2012年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多种文化荣誉称号。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陈彩洁

编校:紫   月

制作:紫   月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周璇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732241689@qq.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0)

相关推荐

  • 张宝树 || 卓尔山看日出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品味小桃树的成长经历

    张广武 --<一棵小桃树>教学实录节选 教学背景 贾平凹的散文<一棵小桃树>,选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导语指出,"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 ...

  • 散文主要分为四类,写人记事,托物言志,哲...

    散文主要分为四类,写人记事,托物言志,哲理散文,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称为散文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四类散文,他均有代表作,依次如<背影><荷塘月色><匆匆>< ...

  • 【散文大讲堂】第四讲 散文如何炼意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散文福地杂志(纸刊)的选稿基地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第四讲 散文如何炼意 主讲人 张宝树 在散文写作之前,有一件事必须要做,那就是提炼并 ...

  • 《烟台诗词》第十四期“咏物寄怀”栏目欣赏

    <烟台诗词>是烟台市诗词学会的会刊,微刊"山海诗韵"的姊妹刊物.本期刊登第十四期<烟台诗词>杂志"咏物寄怀"栏目,欢迎鉴赏. 杨 逸 明 ...

  • 舒卿:69种疑难杂症,针灸教学答疑 (第十四讲)

    舒卿:69种疑难杂症,针灸教学答疑 (第十四讲)

  • 第十四讲——中国人拜什么神

    <论语>是高一要求的必读书,也是考试范围,更是最重要的传统经典之一.大家听一听讲解,除了方便理解和背诵,还可以积累文言文的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三得.以往各期可以点击文章下方链接直接 ...

  • 第二十四讲:三对关系

    <论语>是高一要求的必读书,也是考试范围,更是最重要的传统经典之一.大家听一听讲解,除了方便理解和背诵,还可以积累文言文的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三得.以往各期可以点击文章下方链接直接 ...

  • 第五十四讲:君子三戒三怕

    <论语>是高一要求的必读书,也是考试范围,更是最重要的传统经典之一.大家听一听讲解,除了方便理解和背诵,还可以积累文言文的知识,作文素材,提升语文素养,可谓一举四得.以往各期可以点击文章下 ...

  • 王羲之集字《圣教序》笔法解析(第十四讲)图文精讲

    第十四讲:而.易.识.者. 而:"而"字,在<圣教序>里重复多遍,且写法不尽相同.这次的"而",将"横折钩"的拐弯放大,留出内轮 ...

  • 王羲之集字《圣教序》笔法解析(第二十四讲)图文精讲

    第二十四讲:崇.虚.乘.幽.控.寂. 崇:此处的"崇"字出自<兰亭序>的"崇山峻岭",而<兰亭序>里的"崇山"却是王 ...

  • 跟我一起学手机也能拍出大片(第十四讲)

    来自话题 #手机摄影教程基础知识 329篇 前十三讲跟我学手机也能拍出大片主要讲手机相机各种功能及使用方法,这一讲还是从基本的曝光三元素说起. 学手机摄影,也要学会曝光三要素,它是拍摄一张正常照片的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