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待发的行情

 昨天
我把岁月酿成酒张白水 - 我把岁月酿成酒

今天,市场继续震荡,只要不跌回箱体,仍可看作是蓄势待发。

行情没什么说的,继续闲聊。

1、强者与弱者

强者的优势有很多:

规模效应,成本费用占比少;品牌优势,信任度高,营销活动容易;老客户会介绍新客户;容易招到人才;弱者被击败后,市场份额都归强者所有;新的竞争者不敢贸然入场,会三思而后行。

弱者该如何应对?

坚决避免与强者正面硬刚,几乎必然被耗死。农村包围城市,从强者看不上的市场入手,做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先建立局部优势,再积累利润和品牌。

华为创立之初,面对的是技术强大的国外厂商。如果与它们在大城市正面硬刚,华为可能早就阵亡了。

华为采取的措施,就是农村包围城市,进入国外厂商力量薄弱的农村,利用成本优势,在对技术要求相对不高,但对价格比较敏感的农村市场获得了生存空间,积累了品牌和资金,发展了技术。

后来华为进入国际市场,一开始也避开竞争激烈的欧美市场,而是从非洲、东欧、西亚等“农村”入手,再慢慢包围“城市”。

国内手机厂商Vivo,OPPO等都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这就是弱者的最佳策略。

2、真相。

在历史上,王阳明有不同的形象。

在《明实录》中,王阳明的形象很不好,极度虚伪,奸诈,恶毒。他的功劳要么是从别人那冒领来的,要么是虚报来的,要么是眼看作乱不成,仓皇反水得到的。这和我们熟知的王阳明截然相反。

《明实录》是什么书呢?在明朝,每一个继位的君主,都要组个团队,搜集整理上一任君主的资料档案,然后编年纪事。崇祯是最后一位君主,没人给他编修实录,所以《明实录》中没有崇祯。

按理说,继任的君主,编修的史书年代更近,应该更加真实。事实上,由于情感利益存在,距离越近的历史,往往越不真实。

如果不是王阳明弟子的记载流传下来,加上后来清代编修的《明史》给王阳明翻案,也许现在人们眼中的王阳明,就完全是不同的形象了。若真的如此,他的心学也会被后人因噎废食,成为被丢弃在角落的异端邪说。

由此也可知,我们都无法知道客观世界的全部真相。提高自身全方位多角度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最好的投资。

什么样的信息最有价值?

一种信息是,可以帮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核实现有信息的真假的,多角度分析,不断接近事物本质;另一种信息是,提供一条不同的路,让我们多一种选择。

阅读、与高质量人脉交流,都是获取信息的途径。

以上就是今天的思考,希望对你有帮助,晚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