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天地一人齐白石(连载3)

天地一人齐白石(连载3)
刘晓林

(四)情感
“艺术原本是人类思想情感的造型化,换句话,艺术是需要借外物之形以寄存自我的;或说时代的思想与感情的,古人所谓心声心影即是……艺术假使不借这些形体以为寄存思感之具,则人类的思维将不能借造型艺术以表现,或说所谓造型艺术将不成为造型艺术!”(林风眠先生语)情感依附于人类,艺术系牵于情感。没有情感,谈何艺术?情感连接人类与艺术。 世间最具穿透力的是情感,情感在冥冥中自由行走于时空之无形的有形。而情感,它可以引起系列连锁互动。如此神奇、不可言的”玄妙之物”被伟大的艺术家方能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出来了!艺术家笔下能够做到传神的已经是凤毛麟角了,传情远胜于传神。传情是传神基础上的进一步!如果说传神是艺术家把所描述事物的相对永恒的总体特征做再现的话,那么传情是在此基础上又把“特定瞬间”本人的“状态”融入了作品中。比如说艺术家画春山大都可以做到生机盅然(春山的总体特征),而先生却可以把春山描绘的既欢快又伤感。(艺术家的“状态”)画情传情太难了,它如同老子说讲的无形大象一样。(见刘晓林《睁眼画梦·巨匠林风眠》)

毫无疑问,每个优秀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的个人情感不尽相同。综合而论,无论艺术家具体的情感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做到“流露”的自然与真挚。前面书者谈到了生活之与齐白石,他对生活的感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高明的白石老人在对生活深刻感悟的前提下又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延伸,即将“无形的情感”化作“有形的画面”然后又将“无形的情感”传递出来与赏者共融。在老人众多的作品中令我们深有感受的是先生那对生活无比的热爱,他的童心、乡情、蔬笋气都笼罩在了对艺术与人生的热爱这一伟大情感之中。“安得手有羸化赶山鞭,将一家草木过此桥耶!”“不是独夸根有味,须知此老是农夫。”……一系列的真情实感汇聚于齐璜的腕底与笔下、刀锋与石上,加先生那摧枯拉朽的功力、神乎其神的化解,他最终拥有了“齐氏艺术”。

对于一位屡经坎坷磨难的艺术家来说,其竟然将对艺术与人生的热爱这一伟大情感保持得如此长久实在是个奇迹。在白石老人的作品除了间或对社会现象的讽刺谴责外,我们很少看到他自己悲愁抑郁。因为他对万物热爱这一伟大情感的存在使得其画面的描述呈现了蓬勃的生机。《蛙声十里出山泉》、《可惜无声》、《和平鸽》等作品将世间蓬勃的生机做了生动演绎,即便是《不倒翁》中你我也能够体味出生命的律动。在白石老人晚年的《牡丹》中,他将对生活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缤纷满目。生命暮年的齐白石如同自己笔下的风中牡丹,似乎有着萧瑟!然而始终掩盖不住那对艺术自由、生命自由的无尽追求与热爱。如果将“九十七岁齐白石”几个字给去掉,有谁会相信若此的作品会出自日近西山的期颐之人?! 

艺术离不开一定的技法,技法的使用为了更好表达情感。如果某一高超技法不能表达人情感,艺术家完全可以弃置不用。艺术家能做到对客观物象的再现值得称道,但是否能够激起赏者内心深处的灵魂却不好说。将个体的情感注入作品中而后传递出来,这是一切或抽象或具象的优秀艺术的必需之物。

真、善、美的情感被白石老人那赤诚的热爱维系着附在了他的艺术中,这样的艺术生命必将得到永生。

(五)平衡
没有平衡,宇宙也会瞬间灭亡。万物无不受制于平衡,平衡的存在导致了物体得以循环的可能。中国的易经中提出平衡是宇宙的根本,其纲目如下:阴阳和则生,阴阳离则灭;阴阳错则变,阴阳平则佳;把握阴阳则统御整体。阴阳运行于宇宙,道弥纶于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包括宇宙自身)的根本规律在这里必须要指出,阴阳并非确指我们习惯认为上的一个或无数个肉体生命消失后所处的空间(阴)及一个或无数个肉体生命存在时所处的空间(阳);也并非专指物质结构(阴)和功能属性。阴阳本身具有广义、相对、动态的涵义,对于具体事物而言其含义会随之具体变化。如此来述并非说“阴阳”可以替代万物、任意变化,而万物则的确是由阴阳相互生发而成。因此,我认为阴阳是指存在于宇宙间万物的任何对立而统一的两个因素或者是对多个因素的大致归纳后的泛指。它具有广义、相对、动态的涵义,因所分析事物的不同而被赋予了不同的具体涵义。比如,优劣、美丑、大小等。道者,核心(首)之路(道的左偏旁),隐于事物之中而非显于皮相。

观白石老人的一生,无论他的艺术创作还是为人行事都极好地运用着平衡。我们先来探讨在先生的艺术中是如何体现着平衡。书画是不二的造型艺术,它离不开构图;要想更好呈现描述对象的丰富性,艺术家常会施之以色彩、创造多重的空间、运用特定的技法……这一切都需要很好的平衡。优秀的中国国画家善于将现实世界中那流逝的、无限的时间、三维立体的空间自如地转换为静止的、有限的时间、两维的平面。在构图上讲究奇正相生,奇多则险,正多则呆。道理很简单,艺术家真正能将其得心应手做到非常之难。大艺术家在画面的构图上无不精心而为,20世纪百年美术史上潘天寿、石鲁、齐白石等人是个中高手。优秀的艺术对色彩、技法、层次等的“要求”也是如此:平艳合律、繁简适宜、孤绝赏心、雅俗悦目。

平衡问题换言即为度的把握问题,它都隐含在细节的处理中。我在关于王雪涛先生艺术的访谈录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中国近百年间的花鸟画家中真正能做到雅俗共赏并且被世人公认的,唯“齐王”二人。我在上面提到“阴阳是指存在于宇宙间万物的任何对立而统一的两个因素或者是对多个因素的大致归纳后的泛指”,也就是说实际中的“阴阳平衡”更多的时候是多个因素的平衡。

齐璜对艺术平衡的把握远远超出了常人,他可以把“写意”与“工笔”和谐地置于同一画面,也能在刚刚完成“写意”作品后旋即进行“工笔”的创作。在中国美术史上他既是巍巍然的“写意”高峰,也是举足轻重的“工笔”圣手。他既能豪放不羁如侠客,也能婉约清丽如娇娜。这不能不说是得力于齐璜对精微与宏大的极好把握。“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他在艺术上既既不流于媚俗也不狂怪欺世,他自如行走在“综合审美”的两个极端附近,奇崛又平正。当然,这一幅作品细节的平衡与否导致了整体的平衡与否:些许之距,层层而加,终为天别。世人不解,何故?惟有度存。度之内外,一天一壤!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细节失衡的叠加造成了众生与天才的差异。

我跟许多朋友讲,我们研究齐白石今把其作为大艺术家是不够的。对于一个从大山里走出的穷娃子齐阿芝来说,他是如何在没有社会地位的情况下做到了卖画养家?他是如何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年代里几番进出?我想这里面的原因一定不少,比如白石老人的勇气与胆识。若归根作论,实在是离不开他对自身各方面最大限度的平衡。基于这种平衡,齐白石在得以保存自己身价性命、尽量过好日子的前提下,他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作为艺术家的人格独立性也最低限度地做出了对社会权贵妥协。(20世纪年代末羸弱的白石老人在自己大门贴出告白:“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 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 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一个人既能苟全性命于“乱世”又能得获闻达于诸侯,即使得罪了要人也能幸免于难,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同样的奇迹发生在徐悲鸿先生的身上。

平衡实在是人世间的大学问,白石老人那庞杂有序、令你我高山仰止的艺术得益于他的平衡,那近百岁的生命历程更是印证了得平衡者必得人生大美。

(0)

相关推荐

  • 李小可先生,一路走好!

    今日小克勒收到讣告:著名艺术家.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李可染先生之子李小可先生因病逝世,终年76岁. 心中非常悲痛,六年多以前,李小可先生在"克勒门"的音容笑貌又浮现眼前. ...

  • 刘晓林:天地一人齐白石(连载10)

    天地一人齐白石(连载10) 刘晓林  四.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白石老人终生在向宇宙的"造化"最大限度地学习,前贤与今人都是自己的学习对象:他也终生在向自己的"心源&qu ...

  • 刘晓林:天地一人齐白石(连载9)

    天地一人齐白石(连载9) 刘晓林 二.传统与创新并重,承中求变. 只要你我承认事物的发展性,那么在属于事物范畴的艺术上对传统的继承就是一种本能的必然.由于传统的复杂性及你我自身的独特性使得每个人在继承 ...

  • 刘晓林:天地一人齐白石(连载8)

    天地一人齐白石(连载8) 刘晓林  跋文与画共千秋 --齐白石先生的题款 杰出的画作可以不需要跋文,赏者通过所绘就可以领悟其中的趣味与玄机.自况与他指.杰出的画作也可以需要跋文,图文的相融较之前者更为 ...

  • 刘晓林:天地一人齐白石(连载7)

    天地一人齐白石(连载7) 刘晓林 神借我手传天趣 --齐白石的人物画 许多艺术家的翰墨生涯从人物画开始,这里面自有道理所在."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智基于一个人的先天而形成于后天, ...

  • 刘晓林:天地一人齐白石(连载6)

    天地一人齐白石(连载6) 刘晓林 (四)芥子腾挪化须弥 --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 20世纪的中国画坛上有哪位艺术家的笔下既能力撼五岳,又能和风细雨?既能摧枯拉朽,又能旖旎缠绵?既能点墨纵横.又能循规入 ...

  • 刘晓林:天地一人齐白石(连载5)

    天地一人齐白石(连载5) 刘晓林 (二)色飞魂绝缘刀下 --齐白石先生的篆刻 齐白石.陈师曾.陈半丁.寿石工,中国20世纪的"篆刻四家".他们精研"六书"而巧布 ...

  • 刘晓林:天地一人齐白石(连载4)

    天地一人齐白石(连载4) 刘晓林 (六)化解 齐白石之所以成为了齐白石,这与我前面所谈的自知.勤奋.生活.情感.平衡自然密不可分.而上述一切的落脚点都可以放在化解上,因为白石老人对艺术那无与伦比的化解 ...

  • 刘晓林:天地一人齐白石(连载2)

    天地一人齐白石(连载2) 刘晓林  (二)勤奋 白石老人的勤奋在整个世界美术史上已然罕见,他的勤奋可以与苏东坡.达芬奇.毕加索.李叔同等人同列.据说老人一生画了3万多张画,当然也有人称此数字有些夸大. ...

  • 刘晓林:启功与齐白石的“绝交”

    启功与齐白石的"绝交" 刘晓林 启功与齐白石,两位先生在艺术界已然成为彪炳青史的人物.后者曾是前者的师父,但时间不长便终止了!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