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月 摸秋三

关于月饼的起源,相传始于元末的农民起义。因为当时官兵搜查防范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困难,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内,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到时一起行动;还有一说法,说是武昌起义前夕,革命党人在售卖的月饼中藏入一方小纸,上书“八月十五杀鞑子”,百姓见之,遂于中秋之夜揭竿而起。

可这都不是事实。因为北宋虽有了“中秋节”的名称,但类似当今的“月饼”似未形成。从史籍里看,当时中秋节重在尝新,如品尝石榴、红枣、栗子、柑橘、葡萄等时新水果,还没有将月饼作为重要的节令食品。苏东坡所品尝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指的是一种加糖和油酥的小圆饼。直到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卷六“蒸作从食”中才正式出现“月饼”二字,南宋临安(杭州)一带出现的“七色烧饼”,那种用果仁、饴糖、油酥烧烤成的圆饼,应该视作现代月饼的雏形。

时至今日,月饼的生产越来越形成地域风格,在内馅、形制及加工方法上都有自己各自的特色:京式月饼酥皮冰糖馅,广式月饼以糖浆面皮为主,有咸甜两味,馅有肉类与莲蓉、豆沙等;而苏式月饼虽也是酥皮的,饼馅常用桃仁、瓜子、松子,配以桂花、玫瑰花等天然香料。传统的月饼讲究糖多油重,而现在则要么流行低糖或者少糖的,要么是以果类为馅的,要么是重口味的月饼。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1961年的中秋之夜的那个月饼。

在父亲等待重新安排工作期间,正好遇上1961年的中秋节,父亲就拿着补发的工资在当时二马路的华侨商店买了一个不要计划、但是议价的豆沙月饼。那个时候,那个不大的月饼给我们家、尤其是我们兄弟俩带来的惊喜和欢乐至今仍历历在目。

那是一个多么好的中秋之夜啊。那个时候,我家住在宜昌市南正下街一栋至今还存在的破旧板壁房的二楼。虽然因为经济困难、物质匮乏,很多人家在那个月圆之夜也许根本没能吃上月饼,可是在我们楼下的小院和窗外的南正街上依然很热闹,有孩子们捉迷藏,还有出去逛街的回家,到江边赏月的男女出门,还有女孩子提着花灯边走边念宜昌童谣:“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提花篓!”

很多年后,我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我们在南正下街虽然住的时间不太长,而且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那间二楼用报纸裱糊过的板壁屋却依然留给我一些像电影蒙太奇般的温暖的印象:铁锅里冒着热腾腾的水蒸气,玉米面的小窝头已经快蒸好了,小饭桌上还有一盘大头菜,我和弟弟就趴在桌边写作业……

上楼梯的拐角那间房里住有一个老大爷,咳得很厉害,会拉那种很沧桑的胡琴,琴声咿咿呀呀的;他也会唱,嗓音嘶哑的,记忆中似乎总是那首“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几十年过去,当我也许是最后一次站在那栋木楼的楼道里,老大爷那咿咿呀呀的胡琴声和那嘶哑而苍老的歌声似乎又在耳边缭绕,就像那些变形的胶木唱片,唱针在上面起伏,声音也在上面起伏。

(0)

相关推荐

  •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的由来 文/刘辉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 说着说着,明天就是中秋节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赏月,是我国人民一项传统习俗,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这夜月亮又圆又亮,是合家团聚赏月,庆 ...

  • 赏月 摸秋一

    我国现存的四大民间节日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而农历八月十五日如今被视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虽然中秋在唐初就已成为我国的一项较为流行的民俗活动,也有了"八月十五中秋节&quo ...

  • 赏月 摸秋四

    时代是进步的,习俗也是跟随着时代而变化的.宋代的中秋之夜,倾城人家,无论贫富,也不分男女,都要登楼或于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子期望"早步蟾宫,高攀仙桂" ...

  • 赏月 摸秋五

    其实,八月十五的民间习俗从最开始的唐宋间的"拜月"发展到明清间的"夜游".晚上一帮女人走来走去,渴了饿了累了,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曾经风靡全国.幽默诙谐,民众喜闻 ...

  • 赏月 摸秋六

    清同治版的<宜昌府志>记载了宜昌"摸秋"的风俗:"乞儿者更深潜入他人园中,摘瓜而还,谓之摸秋.又戚友以鼓乐彩红,置瓜于盘,送入求子之家,谓之送瓜,取瓜瓞(di ...

  • 赏月 摸秋七

    关于中秋节,各个年龄段各有各的记忆,我们这些五十年代记得的是传统童谣:"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提花篓,一提提到大门口."八十年代的孩子记得的儿歌却是电影插曲:"八月十五 ...

  • 赏月 mo秋二

    中秋节这个传统佳节的由来无论有多少说法,其本质都来自于国人对月亮的原.始崇拜.既然是崇拜,就自然会有拜祭:既然是拜祭,就会有仪式感:既然有仪式感,就会摆上香案,放上女人爱吃的蜜食鲜果,一边遥祭在月宫里 ...

  • 赏月 mo秋四

    时代是进步的,习俗也是跟随着时代而变化的.宋代的中秋之夜,倾城人家,无论贫富,也不分男.女,都要登楼或于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子期望"早步蟾宫,高攀仙桂" ...

  • 赏月 mo秋五

    其实,八月十五的民间习俗从zui开始的唐宋间的"拜月"发展到明清间的"夜游".晚上一帮女人走来走去,渴了饿了累了,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曾经风靡全国.幽默诙谐,民众 ...

  • 赏月 mo秋六

    清同治版的<宜昌府志>记载了宜昌"mo秋"的风俗:"乞儿者更深qian入他人园中,摘瓜而还,谓之mo秋.又戚友以鼓乐彩红,置瓜于盘,送.入求子之家,谓之送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