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永清:论“黄疸必伤血,治黄要活血”(上)
相关推荐
-
经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原文] 麻黄二两(去节) 连轺二两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擘) 生梓白皮一升(切) 生姜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 ...
-
《临证实验录》茵陈蒿汤证
李某,女,37岁,木芝村人.带下淋漓一年余,服消炎药,静脉点滴青霉素.灭滴灵,易医与服易黄汤加味. 均不见好,遂来求诊.询其质状,黄稠如脓,阴痒蚀痛,少腹坠胀,体倦困乏,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谷正常, ...
-
经方:栀子柏皮汤
栀子柏皮汤 [原文] 肥栀子十五个(擘) 甘草一两(炙) 黄柏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伤寒淤热在里,身必 ...
-
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非表里同治
此文已经发表在<环球中医药>,我的代表作. 摘要:对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历代医家观点争议较少,成无己云:"湿热相交,民多病瘅.瘅,黄也.伤寒为寒湿在表,发黄为瘀热在里,与麻 ...
-
经方: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 [原文]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 ...
-
水蛭:活血而不伤血,可调治11种疑难杂症
水蛭系药性平和之化瘀药,化瘀血而不伤生血,能与诸多药物相配伍而收良效. 闭经:以水蛭.赤芍.三棱.三七.莪术.生地.人参.怀牛膝.柴胡.香附,治疗气滞血瘀所致闭经.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 ...
-
治湿疹,先治脾!中医前辈裴永清的“湿疹方”,咱们一起学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
-
裴永清教授:五苓散非治太阳蓄水证之一功
论五苓散的临床应用 裴永清 五苓散始出于<伤寒论>第71条,用以治疗因太阳表邪不解而随经入腑,阻碍膀胱气化,致发水饮内停的太阳蓄水证.五苓散的这种化气利水兼解表的功用已被世人普遍认识, ...
-
治湿疹,先治脾!中医前辈裴永清的方子,湿气散,疹子消,请体会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我还是从一张医案说起吧. 故事的主人公,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裴永清先生.他是我国当代的伤寒大家,早年师从刘渡舟大师.裴师 ...
-
裴永清:加味苍柏散治痛风
加味苍柏散出自<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原方为治湿热下注.红肿热痒之脚气病所设.裴永清教授将其应用于痛风.丹毒属于湿热者,疗效显著,值得学习. 裴永清教授认为,经方为源,时方为流,源流结 ...
-
跟师裴永清学治湿热病
裴永清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京城名医.他虽为伤寒大家,但治疗湿热病证的"先定其性,再明其位,分消走泄"辨治思路,使吾受益颇多,今总结如下. 定湿热之性 <湿热论>提出& ...
-
中医前辈裴永清治“湿疹”的方子,湿气散,疹子消,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裴永清"先生方子.他是我国当代的伤寒大家,早年师从刘渡舟大师.裴师许多经验,在业界是广为流传的. 有一回,裴师接诊了一个女性湿疹患者,年龄在62岁,性张. 她小 ...
-
【裴永清:加味苍柏散-治痛风】
导读:加味苍柏散出自<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原方为治湿热下注.红肿热痒之脚气病所设.裴永清教授将其应用于痛风.丹毒属于湿热者,疗效显著,值得学习. 裴永清加味苍柏散运用经验 作者/石瑞 ...
-
久汗必伤身!中医出大招,治爱出汗、常感冒,三张老方子密切合作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有时候,我仰望夜空,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