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皇帝 弑杀太后 重用太监侵略广西 和宋仁宗齐名
如果说宋朝在哪段时期人民最幸福,那一定是宋仁宗时期。宋仁宗可以说是古代皇帝楷模,几乎就是好皇帝的代名词。

而几乎与此同一时期,越南李朝也出了李仁宗。这位李仁宗,在越南史官口中简直比宋仁宗还要牛。到底是不是那么回事呢,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这位李仁宗生平事迹,大家就清楚了。这李朝仁宗名乾德。是个典型的儿皇帝,七岁时,其父李日尊薨,庙号圣宗。太子李乾德承嗣大统,上阳皇后升级为太后垂帘听政,宦官李常杰为大内总管, 李日成为首辅大臣。留下了这样一套领导班子辅弼幼主李乾德治国。

看起来这样一套领导班子完美无缺,平时的政务由首辅大臣解决。大内总管负责宫廷内务和政务的决策。太后负责管理后宫和重大事项的决策。看起来是三权分立,然而专制时代,哪会容得下这么和谐的分权。这上阳太后垂帘听政,权利凌驾于皇帝和顾命太监,大臣之上。可以说事无巨细,都是太后一人独断。不仅李乾德完全是傀儡,就连李常杰和李日成也沦为了她的橡皮图章。

这李乾德稍长,自然畏惧太后的淫威,内外两大顾命大臣也不满太后专断。而在这其中还有一个潜在的反对力量,那就是李乾德的生母元妃。就这样四方势力一齐发作,居然将上阳太后逼的陪先皇殉葬。元妃顺利成为太后。这么精彩的宫斗故事,如果写成《后宫.元妃传》一定大受欢迎,搞不懂为啥猴子老要抄咱们的,一点创造力也没有。

这是李乾德时期的第一次政治洗牌,这一次洗牌造成了李乾德执政早期的微妙政治平衡,但是这种大平衡下也造成了小专政。宦官李常杰的权利有所扩大,这李常杰的故事,小子会专门摘出一篇来讲。但这李常杰不同,他不像一般的太监出身寒微,而是出身官宦世家,不知道咋整的就成宦官了。早年间也读过书,习过武。有那么两把刷子,所以他不紧管理宫廷内务,还负责监军打仗,那权利有多大,可想而知。

这位李常杰最为中国人熟知的事情就是发动大规模侵宋,史称熙宁战争,这越南以前虽然也在宋越边境上小打小闹,但是始终保持对宋的宗藩关系,这宋朝也就保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对越南的骚扰始终严正抗议,高度克制。最终让越南以为宋朝是软柿子,李常杰发动大军侵略广西,一路上土匪作风,三光政策,对广西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老虎不发威,真当大宋是病猫呀。大宋以前不打越南是因为越南孙子装的好,而今不听话,只好揍揍这孙子的屁股了。很快大宋军就雄赳赳,气昂昂。打过了琼山关。这把李乾德吓尿了,急忙献表称臣,遣使求和。这场战争明明是越南侵宋在先,宋军进行反击进入越境进行威慑在后。到后世越南史官嘴里成了越南自卫反击战的大胜利,如此颠倒黑白,意淫成性。这猴子比棒子还要可怜可恨。

宋越熙宁战争,不仅让越南知道了自己有几斤几两。从此不敢主动挑衅大宋,对李乾德而言,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熙宁战争爆发时,李乾德年仅十岁。这一代阉竖李常杰不仅在总管内务,而且对政务也有一定的决策权。此时伐宋,是和居心,路人皆知。宋朝反击胜利后,李常杰的嚣张气焰也有所收敛。这对方便李乾德亲政是一件大好事。这越南毕竟是小国,以举国之力侵宋。最终结局自然是国帑空虚,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可谓得不偿失。

这场战争失败后,越南不敢上窜下跳了。老老实实的恢复生产,推行文治。此后越南的元气有所恢复,由此李乾德死后能得个仁宗的庙号也有几分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