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人物记(1)---写下《送别》的李叔同
相关推荐
-
弘一法师(李叔同)作品拜赏
弘一法师(李叔同)作品拜赏
-
弘一法师李叔同书法作品欣赏
2021-03-30 21:58:26·书画艺术家 弘一法师李叔同书法作品欣赏
-
每一面都追求极致,他是李叔同,也是弘一法师
作者|李佳蔓 字数:2625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 曾有人这样评价李叔同:"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风流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 ...
-
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上)
这是历史文化题材第51篇随笔 1 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林语堂说:"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 ...
-
#弘一法师 半世繁华半世僧,世间再无李叔同!
#弘一法师 半世繁华半世僧,世间再无李叔同!
-
李叔同(弘一法师)故居
李叔同(弘一法师)故居在海河岸边,位于天津河北区粮店街62号,由四套四合院组成.这座清代建筑距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院内建有游廊和小花园,花园内建弘一大师纪念亭和雕像等设施,环境幽雅. 李叔同是我国 ...
-
唐代许浑在一地——安徽宣城谢朓楼写下送别诗《谢亭送别》,因诗作太有名,让这里成为有名的送别之地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在秋高气爽的某一天里,宣城敬亭山南麓林木掩映的小道上, ...
-
许浑在一地写下送别诗,因诗作太有名,让这里成为有名的送别之地
在秋高气爽的某一天里,宣城敬亭山南麓林木掩映的小道上,有一位诗人漫步穿行其中.林荫小道通向谢朓楼,当谢朓楼映入诗人的眼帘,他的脸上洋溢着一丝喜悦,他登上谢朓楼,放眼远眺,宣城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 句溪 ...
-
苏轼为了送别老友,写下一首《临江仙》,最后两句惊艳了后世千年
宋哲宗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苏轼同时受到朝中新旧党人的"怨仇交攻",主动请求外放杭州. 在杭州任上,苏轼得知老友钱勰(字穆父)将要被贬到瀛州,想起三年前,自己曾在长安城门口为 ...
-
送别袁老!肥东一高三学子用古文写下《谷殇》
一缕米香, 一阵稻浪, 一方禾田. 5月24日 "杂交水稻之父"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袁隆平院士的遗体送别仪式 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举行 禾下乘凉梦,仓 ...
-
今天,送别袁老!肥东一高三学子用古文写下《谷殇》
一缕米香, 一阵稻浪, 一方禾田. 今天 "杂交水稻之父"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袁隆平院士的遗体送别仪式 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举行 禾下乘凉梦,仓满无饥 ...
-
无名氏写下一首送别诗,对唐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多人都引用过
古代很多的诗人,他们在创作好了一首作品之后,往往在流传的过程,可能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使得作品没有流传下来,或者说即使是流传下来,但经历了一千多年,后世的读者又无法知道读者是谁,这也就造成了一个 ...
-
李白写下一首绝美送别诗,人人都会背,其中一句被赞“千古丽句”
古代由于交通极不便利,通信极不发达,亲朋好友之间往往一别就要数年才能相见.因此古人特别看重离别,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也总是歌吟不绝.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
-
送别友人时,王昌龄写下一首深情的诗,短短4句打动无数人
提起王昌龄,相信很多朋友第一反应就会想起一个词--"著名边塞诗人".在全唐诗中,边塞诗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题材,有人曾经统计过,<全唐诗>中有边塞诗两千多首,而王昌龄一人就 ...
-
昨日记||一种药,两首歌,谁能写下你的美
所记之事生于农历丁酉年 三月二十二日,周二 清明节后,越发感到白天一天天长了起来. 今天6点起床.发现左耳朵里不适,有睡着时流出的水结了垢.掏出来后,连自己说话都有点耳鸣--这让我担心. 在校园里转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