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 一封信 一生情
97岁的老兵杨富安,用十一年时间从济源“走”到孟县,“打”到山西、陕西,“乘船”过河过江,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在云南谢绝安置,因牵挂老母转业回到家乡,却和母亲阴阳相隔。


01
“当兵的人不想家。”1944年,22岁的杨爷爷家乡发生蝗灾,兵荒马乱的年月里自己和老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糊口,他应聘去装菜,却鬼使神差被留下当了兵。“白天休息晚上打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每天两顿饭,早上六点和晚上六点,有一次因为战争延续时间长,只到晌午才吃上了早饭。虽然顿顿玉米面和高粱面,毕竟还能填报肚子,比忍饥挨饿的老百姓强多了,当时只想赶紧打完仗,让老娘吃口饱饭,根本没有时间想念家乡。”谈及往事,我们都唏嘘感叹,杨爷爷却没有感伤,苦难早已让他心如止水,九死一生的战场早已练就了他的铁石心肠。

02
“当兵的人不害怕。”淮海战役是伤亡最多的一次,有个连打仗前一百多人,打完仗只有一人幸存,他们连也死伤大半,踩着尸体过去那是家常便饭。“能看贼吃饭,不看贼挨打,你不打人就要被人打,战士的身体一层一层被包扎,那全是打出来的。还有什么能比死更可怕?”是啊,生死攸关,能活着就是唯一的希望。

03
“当兵的人不会跑不动。”用脚走路乘“邮包”(塑料布做成的船)过河,一不小心掉到河里一“邮包”人(大约十几个)就会全部淹死,不管什么情况,你必须紧跟大部队,跑不动是不可能的。大敌当前,你不光要跑得动,还要端起枪,射击敌人,打仗、打仗,跑不动怎么能打仗?打完仗才能回家乡!

04
“当兵的人不后悔。”当兵十一年来,不识字的杨爷爷只求秘书给家里写过一封信,从来没有领过一分钱工资,春夏秋冬都奔波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十一年后,在云南剿匪成功,他谢绝安排,身无分文回到家乡,一心想照顾孤苦伶仃的母亲,却不料母亲在自己当兵第五年已经去世。“不后悔,现在的社会多好,每个人都可以稳稳当当过日子。”

人生能有几个十一年?祝愿97岁的杨爷爷再平安幸福地度过11年、22年、3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