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中国戏曲的重要发祥地(多位专家学者考证戏曲起源)

丰台园博园戏曲花车巡游

北京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丰台区因为汇集了众多的专业院团和戏曲学校,更是被称为“梨园之乡”。平时,各类剧种的演出丰富,聚集了大批发烧友。每逢春节庙会,庆典假日,在丰台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到民间戏剧社团载歌载舞。老百姓对戏曲文化也是相当热衷,大人小孩都能唱上两句。

近年来,丰台区提出要建设中国戏曲文化中心,展示戏曲文化历史的“戏曲博物馆”正在积极筹建,北京戏曲文化周也将在今年“五一”期间在北京园博园上演。为什么丰台区有如此浓厚的戏曲氛围?大批专业院团为何汇集于此?日前,有专家学者考证,丰台一带作为金中都主要遗址的所在地,应是金院本,也就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此种说法,使不少人对丰台的戏曲文化历史渊源发生了浓厚兴趣。

戏曲演员在莲花池荷花节上表演京剧,莲花池是金中都的重要遗迹

中国戏曲起源于金元杂剧

关于中国戏曲文化的起源,目前最权威的说法出自于王国维先生的考证。著名昆曲专家、国家一级导演丛兆桓先生表示,王国维在《戏曲考源》开篇首句就指出:“楚词之作,《沧浪》、《风云》二歌先之,诗余之兴,齐梁小乐府先之,独戏曲一体,崛起于金元之间……”,明确指出戏曲起源于金元杂剧。

杂剧,最早出现在唐朝,两宋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它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汉族传统艺术形式,体裁大多一本四折。两宋“杂剧”到了金始有“院本”之名,它是宋杂剧在北方金国直接发展为一种供“行院”(指民间演出组织)演出的院本。“金院本”的内容、形式、角色以及“务在滑稽”的艺术特点,与宋杂剧一脉相承,在北方的金国相当流行。

金院本为元杂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元杂剧继承了金院本戏台的演出形式,由上、下场门出入,确定了中国戏曲独有的上下场的连场形式;而且元杂剧在金院本角色分行基础上,扩充为旦、末、外、净、杂,逐渐演变为今天的戏曲分行。

“正是金院本催生出了辉煌灿烂的元杂剧,诞生了关汉卿等一大批灿若星辰的伟大剧作家,把中国戏剧推上了一个高峰,可以说,金院本是中国戏剧发源的基石。”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授谢柏梁告诉记者。

谢教授表示,金院本保留下来大量剧目名录,据统计有706个,从中可以推测出人物、故事和情节相当丰富,但非常可惜的是,至今没有留下一个剧本,这在戏剧历史研究领域几乎成了一个谜,“我们非常期待有新的考古发现能够找到金院本的完整剧本。”

据史料记载,金代的戏剧演出繁盛,如上元观灯,京师结彩山、搭棚台,集伎乐杂剧与歌舞百戏,中都市民竞相观看,热闹非凡。而当时金中都的所在地,便是今天北京西南部包括丰台区所在的一片区域。

  丰台区保留金中都大量遗迹

著名考古学者齐心指出,丰台区曾是金中都所在地,卢沟桥、辽金城垣等金中都的重要遗迹都在丰台区。金中都是金代戏曲文化的中心,戏曲起源于金代,可以说,丰台区是中国戏曲文化的发祥地。

1153年,完颜亮从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正式迁都燕京(今北京),并将其定名为中都大兴府,开启了北京成为王朝都城之肇始。至此,一个掌控华夏半壁江山的金王朝于中国北方崛起,书写了一段短暂而辉煌的历史传奇。

虽然金中都是以辽燕京城为基础而建立的,但从规模上看,已经远远超过燕京城。清代官书《日下旧闻考·宫室》载,金中都“宫阙壮丽,延亘阡陌,上切霄汉,虽秦阿房(宫)、汉建章(宫),不过如是。”从城墙遗迹来看,中都城占据北京城西南,以宫室为正中,外围依次设皇城、外城,使整体格局呈一个层层嵌套的“回”字形,体现了统治者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岁月流转,中都城昔日繁华已不再,但在战火中幸存下来的城垣西南残段,还在故地驻守,使人们得以对中都盛景略窥一二。如今只有丰台区还保留着三段金中都城墙的遗迹。

凤凰嘴村南和马连道附近的地面上,尚保存有南垣和西垣的夯土残壁。墙体残高3米,绵亘约百余米,墙南面的水渠应为金代护城河遗迹。右安门外玉林小区在施工时,发现了金中都城墙水关遗址,引起了轰动,今天已辟为博物馆,供人们凭吊金中都城垣遗存。

包括丰台大部分地区在内的金中都,开启了中国戏剧的繁荣时代,发展到元杂剧则到达了辉煌顶峰。“元大都时期的北京,已经是中国戏曲文化的中心,这个地位,从元开始,到明、清、民国、当代至今一直没有改变过。其中宫廷皇家戏剧和服务于皇族的艺人大多集中于颐和园为中心的城北,而百姓喜欢的民间戏曲则集中在城南,关汉卿等大批戏剧家都是生活在城南,靠市井文化的滋养写出不朽的剧作。”谢柏梁教授表示,随着清朝灭亡,皇族没落,北京的戏曲文化中心一直在南移,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那么多大剧团、戏曲学校都不约而同建在丰台,“看似巧合,这实际上是历史、习俗和文化惯性决定的。”

他回忆起中国戏曲学院当年搬迁选址,有海淀和丰台两个选择,“当时院里不少人说,戏曲文化的中心是在北京南边,咱不能往北搬,于是最后还是搬到丰台了。”

   剧团戏校汇集成就梨园之乡

也许正是如此深厚的戏曲文化历史渊源,才使今天丰台区能够吸引这么多的专业院团和学校,成为戏曲艺术人才的摇篮,“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地区还是很少见的,例如建在丰台区的北京京剧院,是千人以上的大剧团,是中国戏曲界最大的剧团,这样的规模世界罕见。此外还有北京市曲剧团,北京评剧院都是代表北京特色,深受老百姓喜欢的剧种和剧团。”谢柏梁教授说。

除了专业剧团,北京人都知道,两大戏校也都在丰台。坐落于丰台区的中国戏曲学院是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是北京地区唯一的戏曲艺术高等职业学校,两家戏曲院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戏曲专业人才。正因为此,“梨园之乡”的美称才不胫而走。

丰台区还有一组统计数字让人惊叹,其戏曲文化“家底儿”之厚可见一斑。全区戏曲文化院团共有专业人员约1250人,当中有各流派的知名优秀表演艺术家、当红名角和后起新秀。其中,教授以及正高职称约110人,副教授以及副高职称约190人,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2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7人。“确实人才济济!”谢柏梁教授感叹。

深厚的戏曲文化传统使丰台区群众戏曲活动也非常丰富。全区群众戏曲文艺团队60余支,如马家堡街道的“和韵京剧团”、东高地街道的“长虹京剧团”、卢沟桥乡的“小井村隆韵戏社”;70多个社区的居民学会了戏曲健身操,常年坚持活动的有3000多人;“戏曲进社区(村)”活动先后共吸引了23万居民和戏曲爱好者参与;万芳亭公园修建了全市第一个戏曲主题广场。

从金元到当代,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丰台区目前正在发掘更多的历史文化资源,使“梨园之乡”能够重现戏曲的辉煌时代。

(0)

相关推荐

  • 宋元时代新的艺术形式--杂剧

    杂剧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早的戏曲种类,因发展衍变的地域.时期的不同,又可分为宋杂剧.金院本和元杂剧. 杂剧的名称在晚唐时已经出现.到了宋代,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繁盛,百姓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东 ...

  • 中国古圣先贤,您知道几位?

    明朝的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写到:"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在儒学的王道信仰之中,生命的境界被分为圣人.贤人.君子.士人.庸人."圣贤"即是圣 ...

  • 苏联万名科学家投奔中国,西方高薪挽留这位教授,最终遭拒

    苏联和美国是当年全球并驾齐驱的两大军事强国,只可惜后来苏联这个超级大国却因为内部矛盾轰然倒下.而苏联解体后,其庞大的科研人才团队就成为了世界各国都想挖到手的宝贝资源.但让很多朋友至今无法理解的是,西方 ...

  • 日程更新 | 明日开幕:ADHD大会中国分会场可免费观看30位讲者的中英文报告

    第八届国际ADHD大会即将于2021年5月6日-9日(周四-周日)召开,由于疫情原因,本届大会改为纯线上会议,这种参会方式极大的方便了广大ADHD领域的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者.教师群体.患者及患者家属 ...

  • 中国历史上,这三位名将绝对处于顶尖位置,你心目中的第一是谁

    中国历史上,这三位名将绝对处于顶尖位置,你心目中的第一是谁

  • 为什么中国就只出了一位梁志天?

    在国内室内设计行业,梁志天是一个传奇,从普通设计新人通过努力成为顶级设计师.他的成功不仅仅是努力,还有规划.定位.专注.营销.团队.跨界交流. 比如说定位:从竞争激励.机会极少的建筑师转型成为室内设计 ...

  • 合伙搞大事!福特中国成立商用车事业部 这位老总担任总经理

    中国的商用车市场是如此"多娇",引得众多跨国汽车巨头"竞折腰".最近商用车行业的一起大事件,就发生在福特汽车这个跨国公司以及江铃汽车这个合资公司身上. 首次成立 ...

  • 中国最会赚钱的 5 位女人

    作者:李彤炜 周佳丽 来源:投资界(ID:pedaily2012) 透过她们的故事,可以隐约看到一位女性投资人的成长历程:毕业于名校,却进入风投机构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做起. 她们正踏浪而来. 不久前, ...

  • 中国最会赚钱的5位女人?

    透过她们的故事,可以隐约看到一位女性投资人的成长历程:毕业于名校,却进入风投机构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做起. 作者 I 李彤炜 周佳丽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她们正踏浪而来. 不久前,随着The ...

  • 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七位得意徒弟

    2019-07-08 19:23:18·大可写意 齐白石是全才,赋予了文人画新的生命力和现代性.作为一个孜孜不倦的追求者,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奋斗中所显示的创造精神极具楷模性.作为我国近现代的一代宗师,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