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补阳气胜良药,艾灸这6个穴位,益气养血、补阳扶正,增强体质少生病!
春三月,经过隆冬的秘藏,阳气逐渐旺盛,催动万物复苏。人体毛孔由闭合逐步开放,人的精气神开始生发,就像春天的小草,刚刚萌芽,生命力很强。
但是现在也正值天气乍暖还寒之时,此时人体阳气犹如刚刚发芽的幼苗,气血已经从内脏开始向外走了,又因天气阴寒未消,身体虚弱之人阳气会生发无力,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饮食、运动和艾灸达到升发阳气的目的。

艾灸是古今公认的补充阳气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名医别录》中说艾草「主灸百病」。春季艾灸既能发挥艾草的纯阳之性,养阳护体,又具备灸通经络的作用。
把握春季养阳好时光,用艾灸促进、保护体内阳气的升发,让养生的效果事半而功倍。
春季艾灸好处多
调体虚
清代著名医家张志聪曾说:「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艾灸能激发经气,促进体内经络气血的正常运行,起到补内虚之阳的作用。
养脏腑
春属木,与肝脏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升阳。艾灸具有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有益于肝脏保健。

解春乏
俗话说春眠不觉晓,春雨纷纷时易水湿内困,造成脾胃运化不畅。因而在内则阳气不足,在外则有外邪(即水湿)入侵。通过艾灸补阳可以祛水湿、解春乏。
强体质
中医学上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是导致发病的因素有很多且复杂,若想避免疾病的发生,根本方法就是要使正气充足。艾灸有助于补阳扶正,提高抗病能力。
春季补阳六大穴
大椎穴:属督脉,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络、清心宁神、消除疲劳、增强体质的作用。
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

足三里:此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位置:小腿前外侧,犊鼻下三寸,胫骨前外缘一拇指横指处,按压有明显酸胀感。

关元穴: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是重要的益肾补阳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可在小手指的下缘取穴。

神阙穴:艾灸神阙穴,能温通元阳、调和脾胃、益气养血。
位置:人体前正中线上,就是我们俗称的“肚脐眼”。

太冲穴 :肝经原穴,能调动肝经的元气,调节脏腑功能。
位置: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太溪穴:为肾经的原穴,是肾经原气经过和停留的腧穴。肾藏精,分化阴阳,因此无论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都可以用太溪穴来补养。
位置: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用力按压时,脚趾会出现麻木感。
温馨提醒:艾灸调理建议到专业理疗机构根据个人体质,在理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不可盲目自行操作,以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