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2日24日下午,东北军骑兵旅...

1925年12日24日下午,东北军骑兵旅长王永清带人在一户农家的地窖中,抓获了藏在那里的郭松龄夫妇。王永清上前给郭松龄敬了一个军礼,说:“军长请到房子里坐吧。”郭松龄说:“好,走吧。”

东北军骑兵师师长穆春也闻讯赶到,穆春向张作霖打电话报告情况,接通后,还没等穆春开口,张作霖就说:“你是穆春吗?抓不到就拉倒吧。”

穆春说:“报告大帅,郭松龄夫妇已经抓到了,现在老达房押着呢。”

张作霖高兴的问:“真的吗?”

穆春说:“真的,不敢说谎。请大帅命令怎样处理?”

张作霖说:“我可不要活的呀!好啦,等一会儿再说吧。”一小时左右,张作霖又打来电话说:“你是穆春吗?你把郭松龄枪毙了没有?”

穆春说:“没有,等候大帅的命令。”

张作霖说:“没毙就不用毙了。我明天派人去接。你们这次的赏额是二十万哪,派人来领吧。”

据当时穆春骑兵师的参谋房书溪回忆,郭松龄曾同他作了一次昼夜长谈。房书溪曾是郭松龄任东北讲武堂教官时的学生,称郭松龄为老师。

穆春对房书溪说:“你们是师徒,你带卫队连负责看着他,借此问他点口供。”

房书溪问郭松龄这次倒戈是什么动机。

郭松龄说:“原因很多,主要就是为杨宇霆一人,我对张氏父子并无嫌隙。去年二次奉直大战成功后,我对大帅上了多次建议,我们决不要进关争夺地盘。东三省地上地下,物资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全部力量进关,日军一旦发难,东北三省非我所有矣!那时我们必然弄成进退维谷的局面。当时大帅颇首肯我言。不料过了两天,我又去见大帅,他对我说:杨总参议不同意你的建议,他的见解比你高。我们打下关里的地盘,绝不能让别人享受,终归我们派人,四个督办,一个都统。”

25日清晨8时,张作霖的上校副官高金山带着卫队,乘着5辆大车和1辆小车,来到老达房。

高金山问穆春:“大哥,夜里没事吧?”

穆春说:“我们这里有这么多队伍还能出什么事,大帅说怎么办?”

高金山说:“早晨出来的时候,大帅还说要活的呢,把他带到沈阳去审问;等到我们路过辽中县时,接到大帅一份电报,说是不要活的。大哥你看怎么办好?”

穆春说:“你们既然来了,我把郭松龄夫妇交给你们,你们愿怎么办就怎么办。”

高金山说:“那也好,我看这么办:你交给我们之后,把他带出老达房三四里地,在辽河沿上把他枪毙了。我们再带尸首回沈阳,你看好不好?可是你们问了口供没有?”

穆春说:“我们没问,兄弟你现在问问他好了。”

高金山说:“好,我去问问,你们赶紧准备交差吧。”

这时郭松龄夫妇正在吃早饭,穆春并没有虐待他们,让人给做的大米饭,还炒了四个菜。郭松龄听到外边汽车响,知道是奉天(沈阳)来人了,吃了半碗饭就不吃了。接着,高金山进屋来到郭松龄面前。郭松龄夫妇在炕上坐着,高金山问:“军长这次反奉的理由是什么?”

郭松龄说:“我反对为少数人想当督军而带兵进关打仗,致使东北人民受到穷困,奉票毛荒,给东北人民增加了严重的负担,东北三省,地面辽阔,物产丰盛。如果不进关打仗,好好建设,是立国有余。而大帅不事建设,穷兵黩武,以东北的民脂民膏作孤注一掷,进关打仗,争夺地盘,为少数人利益连年作战。我曾一再反对,而大帅不听,反遭一场辱骂。因此,带兵退回东北,请大帅下野,不再进关,而共同建设东北。”

这是郭松龄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阐述了自己举兵反奉的理由。

高金山说:“好了,请军长准备回奉天吧。”说完,高金山立即退出,郭松龄知道这是最后时刻了。他由炕上下来,要纸笔。卫兵给找来一张毛头纸,将笔砚拿了过来,搬把椅子,郭松龄坐在柜子旁边,写道:“汉卿弟:兄夫妇愿速死,请按左项办理:(一)兄为国为民而战,主倡一切,勿罪部下;(二)兄历年所经营之动产和不动产,请由鲁(鲁穆庭)、沈(沈振荣)、张(张振鹭)三位军需官核清,除还债外,尽数捐同泽同学;(三)……”

刚写到“三”字,高金山等的焦急了,走了进来不让写了。郭松龄也不想写了。卫兵把郭松龄写的那张纸交给了穆春。穆春到奉天后交给了张学良。

25日10时,高金山让卫兵在辽河岸边枪杀了郭松龄夫妇。郭松龄临刑时说道:“吾倡大义,不济,死固分也。”

郭的妻子韩淑秀说:“夫为国死,吾为夫死,吾夫妇可以无憾矣!”当年郭松龄42岁,韩淑秀34岁。郭松龄夫妇的尸体在小河沿暴尸三天,任人观看。

郭松龄死后,房书溪把同郭松龄谈话的笔录交给了张学良。张学良看完后,长叹了一口气。张学良对郭松龄夫妇之死,很是痛心。

张学良在得到郭松龄夫妇被抓获的消息后,曾命令秘书速拟电报,想把郭松龄夫妇接到他的司令部来。

可是未等电报发出,郭松龄被杀的消息就传来了。张学良跺脚叹气说:“完了。”并在总部送往各部传示的郭氏夫妇尸体照片及文件上,批了“以火焚之”四个大字,不忍看郭氏夫妇被杀的惨状。

郭松龄为何反奉,说法不一,有指责的,也有赞许的,在此就不妄加评论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