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改革大背景下,怎样才能系统地学好古诗文?

【上面的视频一定要看,这有短短28秒,但是……】
众所周知,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入,语文在孩子们的整个学习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了,家长们都语文也越来越重视了。但是,问题紧跟着就来了,就是怎么才能学好语文,尤其是这次改革的重中之重——古诗文怎么学习,成了一大困惑。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难题,只要能够抓住语文学科的特性,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掉。
那语文学科的特性是什么呢?
一是内容广博,二是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三是要把学过的内容化为己有,加以利用。
针对这几个特性,就要求语文要有体系地长时间地学习,而且要越早开始越好。为什么说越早开始越好呢,因为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所学的学科越来越多,等到了初中,想要抽出时间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了,时间上就不允许,所以,语文最好的学习阶段,其实是小学!小学把语文的基础打好了,到了初中,再进行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等方面的训练,语文就不用愁了!
那小学阶段从什么时候学习语文,尤其是古诗文会更好呢?还是那就话,越早越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幼儿园阶段开始积累语文知识、积累古诗文知识都不算早了。
有人说,让孩子学得太早,他又不能理解,不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吗?有这种疑问的人可以想一个问题:很多古人三岁就开始识字、写字,六岁就开始写诗写文章,那时候连个拼音都没有,你见过几个被伤害了?你又见过几个有成就的人是很晚才开始学习的?别听什么苏洵二十七始读书,他那是开始发奋读科举考试相关的书,不是做启蒙开始识字,否则他能有个臭气的成就啊!而他儿子苏轼可是十岁就读《汉书》了啊!最起码了,早学肯定强于晚学!
所以说,我们可以把6——7岁,作为语文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可以开始对语文尤其是古诗文开始启蒙了。除了必要的识字任务之外,孩子可以在这个时候接触成语典故、有意思的短小的诗词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最大的作用是培养孩子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扩大孩子的知识面,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借助什么资料来学习比较好呢?有三本书可以推荐给大家,一是《声律启蒙》、二是《幼学琼林》,三是《唐诗三百首》。前两本书,兼顾了识字和学习成语典故的作用,了解了这些成语典故,到高年级学习诗词鉴赏,学习文言文,就有了基础,学起来更轻松。而《唐诗三百首》呢,这一阶段读、背其中的短小的五言、七言的诗歌就可以了,能力强的,可以全面读。为什么呢?因为以后课本上的唐诗部分,几乎都是出自这本书,所以读不读,自己看着办。
8——10岁,可以作为语文学习的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绝大多数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可以接触真正的古诗文的原文的学习了。而且,从三年级开始,学校的课本上正式出现了文言文,而且难度上面来讲,并不算低,要是到时候临时抱佛脚的话,就有点晚了啊!
这一阶段学习什么资料比较好呢?
古代的寓言、神话、人物轶事是最好的学习资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有趣,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啊!而这些有趣的故事里,又包含了文言文学习的必需的实词、虚词、句式等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掌握对未来的考试可以说是受益无穷。如果要推荐自学的资料的话,还真的不太好找,因为有趣又有用的东西,几乎都是散落在各种各样的古籍中,需要有专门的时间去挑选。如果非要一本资料的话,《世说新语》、《搜神记》是可以自己选读一下的。诗词方面,《宋词三百首》是一个很好的资料。
11——12岁,可以作为语文学习的第三个阶段。
这一阶段,已经是语文学习的提高阶段了。有了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基础,这一阶段的学习,要特别关注以后考试中要遇到的常见的实词、虚词、句式等基础的总结、积累了。实词的一词多义在这个时期要特别注意。学习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品质等要特别注意。这一点,靠自学是有些难度的,最好能有一个综合性的课程学习。如果说要自学,有一本书是必读的,那就是《三国演义》。原因很简单,通过《三国演义》的阅读,可以学习文言文知识,还顺便把这部名著给读了,何乐而不为呢?这里顺便插一句,所谓的“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西游记》有时间可以看下,其他两部就算了,压根儿就不适合孩子读,要不是考试需要,初中生都没有必要读!
除了《三国演义》之外,《史记》、《汉书》、《三国志》中的著名人物的传记有能力的可以挑选着读,这些知识既可以让你学好文言文,又可以为高年级的写作积累素材。我们看到古人或者名人的文章中经常引经据典,让人钦佩他们知识广博,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小时候书读得多而已啊!
诗词方面呢,这一阶段回去复习一下前面两个阶段的唐诗宋词就好了!但是这时候要注意理解诗词的意义和主旨了,这是考试的要求。

以上三个阶段,基本上是整个的小学阶段的全部了,按照这种步骤去学习,语文就肯定不是问题了!

当然,古诗文的学习有时候是需要毅力或者是外力来推动的,有一个好的课程,好的老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