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中:厚朴温中汤,用之重在祛邪

(0)

相关推荐

  • 专治胃病,效验方——香砂温中汤(国医大师李振华)

    香砂温中汤 [组成]党参12克白朮10克 茯苓15克 陈皮10克 半夏10克木香6克砂仁8克 厚朴10克 干姜10克 川芎10克丁香5克 炙甘草3克 [主治]适用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返流性胃炎. ...

  • 脾胃虚、食欲弱、易乏嗜卧?可用李东垣《脾胃论》之“升阳益胃汤”

    图片系转载,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升阳益胃汤出自金代大医家李东垣的<脾胃论>一书,为治疗劳倦伤脾.温热中阻.营卫不和的名方. 本方主要由黄耆.半夏.人参.炙甘草.独活.防风.白芍.羌活.橘皮. ...

  • 李东垣《脾胃论》的现代临床应用

    和在一起.如人参芍药汤参芪扶脾阳麦冬.五味滋养肺胃之阴又如黄芪人参汤.清暑益气汤均体现扶脾阳为主兼顾养胃阴的治则. 3.升清阳与降浊阴同施 清浊升降失调原因劳倦饥饱伤脾胃之元气造成营气下 ...

  • 胃疼,胃胀,用厚朴温中汤来调理!

    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聊聊:胃疼胃胀 厚朴温中汤:(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 配方: 厚朴(姜制) 橘皮(去白,以上各一两) 甘草(炙) 草豆蔻仁 茯苓(去皮) 木香(以上各五钱 ...

  • 中焦湿寒,与厚朴温中汤

    有些病家,因为脾胃湿寒,找大夫求医,或者,自己按症状,看看说明书,就选择吃些个中成药了. 但是,效果却不好. 细细一问呢,症状是这样的. 症状特征 饭后胃胀.病程有几个月了,吃过饭之后,感觉胃胀.腹胀 ...

  • 脾胃虚寒吃什么中药好

    脾胃虚寒用什么药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是脾胃虚寒的主要治法.临床中用药,虽然同为脾胃虚寒,也需要辨证施治,针对具体症状加减用药.中药代表方为黄芪建中汤.附子理中汤加减. 如果腹中冷痛更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六)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来看一个医案,当代赵守真的<治验回忆录>的一个医案:男,50岁,性嗜酒,近月患腹痛,得呕则少安,发无定时,惟饮冷感寒即发.昨日又剧痛,遍及全腹,鸣声上下相逐,喜呕,欲饮热汤. 一个50 ...

  • 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历代医家对...

    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运用心得 ★李杲<内外伤辨惑论>:戊火已衰,不能运化,又加客寒, 聚为满痛.散以辛热,佐以苦甘,以淡泄之.气温胃和,痛自止矣. ★ ...

  • 李东垣脾胃学说的特点与用药规律探讨

    李东垣的脾胃学说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李东垣师承张元素 ,对其"古方今病 ,不相能也"的观点颇为推崇.在尊重实践 ,反复验证的基础上 ,提出了"内伤脾胃 ,百病 ...

  • 厚朴温中汤重在祛邪---高建中

    引子:赵守真在<治验回忆录>中载一案:刘健英,男,50岁.零陵芝城镇人.性嗜酒,近月患腹痛,得呕则少安,发无定时,惟饮冷感寒即发.昨日又剧痛,遍及全腹,鸣声上下相逐,喜呕,欲饮热汤.先以为 ...

  • 高建中:养阴祛风治牙痛、舌痛

    赵某,女,70岁.2011年4月10日就诊于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高建忠.持续性牙痛.舌痛10余天,口服抗生素.中草药及"齿痛消炎颗粒"等中成药,牙痛.舌痛不减,近5日反增干咳,自 ...

  • 高建中:明辨外感、内伤,拓展经方运用

    同一个病案,用六经辨证难度较大,用脏腑辨证和方证对应两种方法,所用方剂又是不一样的.笔者认为,明辨外感内伤,拓展经方运用,便可化解这种尴尬. 一.讨论一则经方医案 张某,女,28岁.2010年11月2 ...

  • 踝关节扭伤---高建中

    踝关节扭伤是临床最常见的关节扭伤,多见于青少年.当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行走,或下坡.下楼梯,或跑步.跳跃.由高处落地,踝蹠屈位,突然足底向内或向外翻转,即可造成踝关节扭伤. 临床以足内翻位扭伤多见,根据 ...

  • 赏宜兴紫砂壶之美(高建中)

    宜兴紫砂壶在古今茶具中是最具特色.最富文化内涵的,它不仅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的特殊功能,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有一定的文化品位,是一种耐人玩味.惹人宠爱的特种手工艺品. 紫砂壶之美,莫过于 ...

  • 艺术家高建先人体油画中的性感女神

    艺术家高建先人体油画中的性感女神

  • 谁才是真正的匈奴人后裔?高建群在《最后一个匈奴》中透露信息

    近现代以来,西北作家在我国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除了贾平凹的<废都>.陈忠实的<白鹿原>,高建群写的<最后一个匈奴>,也被称为一部高原史诗作品.他在这部小说中,提到过 ...

  • 高建忠 | 小青龙重在温通

    小青龙汤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也见于<金匮要略>.方药组成为麻黄.桂枝.细辛.干姜.五味子.芍药.半夏.炙甘草.原方主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