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到底算谁的?丨每天学一“典”

对于小朋友来说

过年最有“年味”的、最开心的

莫过于兜里有红包!

不过不少爸妈都会说

“爸爸妈妈给你存着”

结果就是存着存着就没了

......

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到底属于谁?

最近在微博上

大家也对这个话题展开热议

↓↓↓

网友们的意见五花八门

不过大多数人的压岁钱

都“随了爸妈”

那压岁钱到底归谁?

下面,小编就从法律的角度,

和大家探讨压岁钱的归属!

01

给孩子压岁钱在法律上属于赠与行为,

应当归受赠人(即孩子)所有

接受长辈的压岁钱属于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未成年人可以独立接受,因此,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应当归其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02

孩子不能随意支配!

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受到不同限制,

只能从事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压岁钱应当由其父母代为支配已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仅能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购买大件用品或者大额打赏主播等,这些都需要经过父母的同意或者追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03
父母要妥善保管未成年人的财产,
未成年人造成他人损害的,
从压岁钱中优先支付。
压岁钱归未成年人本人所有,父母可以代为保管,但不能据为己有,也不能单纯为自己消费。若未成年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父母可以从压岁钱中优先支付,也可以用压岁钱为未成年人购买供其本人使用的学习、生活用品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妥善管理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

未成年人的红包归属问题,

我们搞清楚了!

那成年人的呢?

不一定,

还有这种情况呢↓

04
如果赠与人明确说明,压岁钱只归受赠人一人所有,此时该笔压岁钱是受赠人的个人财产;否则,若无明确说明,则为夫妻共同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综上所述,

孩子的压岁钱归其所有,

但是怎么支配,还要跟父母商量,

在大额消费上,父母有绝对的发言权。

而长辈给已婚子女的压岁钱

除明确说明外,

属夫妻共同财产!

有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部分来源丨人民法院报、中国普法、新浪微博

编辑丨佛山中院微信编辑小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