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转 | 智永《千字文》临写秘诀详解

智永《千字文》在书法学习临写的过程中,

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学习对象。

《千字文》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本身的教化意义,

更在于它在是书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文将《千字文》笔画拆解,

将书写拟作搭房子的方式,

归纳分析各常见笔画,

如”横”、“竖”、“撇”、“捺“……

让我们由细节入手,

一篇文章带你详解重塑《千字文》。

横画分为“长横”与“短横”,且每种各两种形态

长横:

  1. 由粗至细:露锋起笔、中锋行笔、轻收笔。形态“凸”式,收笔上横钩。

  2. 由细至粗:轻起笔、流畅自然、重回笔。

短横:

  1. 短横:多用于多横第一笔,提案变化大,上扬“凹”式,短促饱满。

  2. 中短横:提案小,较长横收笔形态不同,呈回笔。

“点画”大致分为短点、长点、连点笔。

短点:短促有力,略弯曲,尖入笔,避免过尖刻。

长点:略带弯度,起伏变化小,收笔圆润饱满。

连点:顾盼生姿,笔断意连。

“撇画”分为斜撇、兰叶撇、短撇。

斜撇:起笔变化多,根据字帖灵活变动,如方切横入笔、斜切方中带圆入笔……中侧锋并用,撇出圆润饱满,从一侧出锋。

兰叶撇:似'兰叶',长而优雅,由细至粗,粗细变化略大。

短撇:逆入摩擦,起笔重压,运笔饱满。

钩画为复合笔画,如竖钩、斜钩、斜撇钩等。

短钩、斜钩等:重压缓慢提笔,提案变化小,略向里钩,圆润饱满中出尖。

两段式直钩:较特别,重压后短距离内提笔,出锋。

斜撇钩:兰亭笔法,似撇画,重压后提笔出锋。

竖弯钩、右斜钩与钩画相似,方向不同:

竖弯钩:借右上顺势而出边按压边提笔。

右斜钩:钩出后有缺口,反出笔峰,似两段钩

钩势笔:书写时不出钩,有笔势。

部首部分各有细微区别,字势相似,个别问题个别对待。

综上,笔者归纳《千字文》有以下三大特点:

起笔作“势”

智永《千字文》继承了《兰亭序》妍美的“帖学风格”,智永《千字文》整体雍容 平和,起笔多空中作“势”,即欲扬先抑,欲左先右,尖锋翻笔入纸,但并非直落直行, 而是在笔锋落纸的一刹那有一个轻微的切笔动作,调锋而后不露痕迹地行笔。

这种起笔法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需要对笔法的熟练掌握和对毛笔有极强的控制能力才能够做到。

方圆辉映

笔画中方笔圆笔并用,方圆交替。结体上笔方体圆,笔圆形方,方取刚健,圆取妍美,刚柔相济,蓄展兼优。

笔断意连

在全篇的字中,突出主笔,兼顾次锋,彼此和谐,增强了协调感和立体感。笔画之中有虚有实,实则浑厚凝重,虚者秀丽飘逸。笔法上注意此按彼提,时断时续,点画呼应,笔断意连。

总结

书法创作要取法自然,要善于观察发现自然之美,多体会多感悟,而不是一味的抄录,书法艺术最终要落到创作中去,一些客观条件如果改变不了何不试着去利用它,使之为我所用,价值和作用发挥至最大。

现在的生活和古人以相距甚远,时代环境,书写工具,执笔方法等很多因素都出现了变化,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习古人的共通之处,如果一味的追求形似最终只会貌合神离。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并不是古人所有的都是好的值得学习的,例如很多碑刻并非出自名家而是民间工匠任意刻之,现在出土后却被后人当成至宝来学习,这都是盲目的,学习时要选择经典的、主流的、可靠地东西,从这选择适合自己的,另外也不能全部照搬而要有选择性汲取长处,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由于书法是书写作者性情的一个艺术,所以每个人的书写都会有所不同,打破临的概念束缚而抒发自身的性情才能将书法的自然之美更好的表达出来,做到真正的书为心画。

(微信电话同号:18551712797)


微信又改版了,请喜欢“书法聚焦”的书友

将“书法聚焦”设为星标

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