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讲评】M档手动模式为什么没有曝光补偿 第1597讲?

为什么M手动模式下没有曝光补偿。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摄影的曝光。所谓摄影曝光,是指被摄主体所反射的光,通过相机的感光元件,使之发生化学变化,让被摄主体转化成图像的过程。

在实际拍摄中,曝光分为曝光不足、曝光正常、曝光过度这三种类型。当面对一个场景时,相机会先通过内置置的测光表测光,然后半按快门对焦,相机就会显示出一组快门、光圈、ISO感光度的曝光参数。

在测光指示那里,如果出现的数值是负值,就是欠曝、在0刻度位置就是正常曝光、如果数值前面是加号,那就是过曝。在相机里,控制曝光的主要是快门、光圈、ISO感光度。它们称为曝光三要素。

为了我们的拍摄方便,相机里设置了不同的曝光组合,这些曝光组合我们称为曝光模式,常用的曝光模式有光圈优先(AV或A)、快门优先(TV或S)、程序自动(P)、手动(M)等,参数调整主要是针对光圈、快门、ISO曝光三要素来说的。

比如光圈优先(AV或A)可以人为调整的是光圈与ISO,快门则由相机自动调整。快门优先(TV或S)是针对快门调整来设置的,而程序自动(P)则是光圈与快门是联动的,调整其中一项,另一项会产生联动,这种状态偏向于光圈与快门由相机控制,ISO人为控制,当相机控制某一项参数与人为调整的参数进行匹配的时候,这当中的匹配标准是要相机曝光保证在曝光正常的状态。

相机上之所以设置这三种半自动曝光模式,就是为了我们拍摄时更方便,拍摄速度更快,但是有利也有弊,半自动模式,有时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需要。

比如使用光圈优先拍摄,把光圈调到F8,ISO100,半按快门,相机会自动匹配一个快门速度,如果是过低的快门速度,手持拍摄很可能会拍模糊,这时就需要调整快门速度,但是在光圈优先模式下,快门速度是不能直接调整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相机就增加了曝光补偿这个功能。所谓曝光补偿,简单的说,就是在现有曝光的基础上,再来增加或减少曝光。这个变化并不是凭空发生变化的。在光圈优先模式下,调整曝光补偿其实是通过间接改变快门来实现曝光的增加或减少。

以此类推,在快门优先模式下的曝光补偿,则是通过间接改变光圈来实现曝光的增加或减少,而程序自动,则是通过光圈与快门的联动变化来让曝光发生变化。前面说的这三种曝光模式的共同特点是至少有一项参数是由相机控制的,如果想要人为改变这个参数,就需要通过曝光补偿功能来实现。

最后再来看一下手动(M)曝光模式。在M手动模式下,快门,光圈,ISO,都是可以单独调整的。当调整其中一项参数时,其他参数都不会发生改变变化,不过曝光数值却会随着这个参数的变化而变化,会出现过曝或欠曝。

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大家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在手动模式下没有了曝光补偿,那是因为,所有参数都可以手动调整,要增加曝光或减少曝光,直接调整某一项参数就能实现,完全不需要通过间接调整。

不过这里有一点需要指出的,那就是如果把ISO调到自动,那这个曝光补偿的功能就会被激活,这也就是让一些人感到困惑的地方,认为手动模式下还是有曝光补偿的。那就来看看,此时改变曝光补偿,哪个数值会发生改变,看到随着曝光数值的改变,ISO数值发生了变化。其实这种情况,相机曝光模式已经变成了半自动模式,因为现在ISO是自动的,由相机控制。

所以从这里可以清楚的知道,在手动(M)模式下,相机是没有曝光补偿功能的。

想要获得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摄影者需要处理好高光与阴影的关系,正确突出主体,让画面呈现清晰的影像。毫无疑问摄影是光影的艺术,在摄影创作中,安排好高光与阴影的关系十分重要。

什么是高光?

高光即指光源照射到物体然后反射到人的眼睛里时,物体上最亮的那个点就是高光,高光不是光,而是物体上最亮的部分,而且这些区域中仍然包含很多细节。

什么是阴影?

阴影是指照片中曝光比较暗的地方,光线被物体遮挡会在光源的相反位置产生阴影。这些较暗的区域仍然具有一定能看到的细节。

如何处理高光与阴影?

通常一幅画面里的反差太大时,就无法同时兼顾高光和阴影部分的细节。这个时候就需要摄影者结合图像进行选择了。

在大部分的风光摄影中,高光都更为重要一些。为什么要强调高光呢,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会被明亮的区域吸引,所以观者就能够一眼看出来照片是否过曝。而相应的,我们常常不会去注意阴影里的细节,试想你看到一张过曝的照片必然会不舒服,而看到非重点表现区域的阴影过重的照片。

在没有办法做到两者兼顾的情况下,摄影者可以选择牺牲阴影保留高光部分,来完成整幅画面的完整。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白平衡?

什么是白平衡?

白平衡是相机中的一种算法,它试图了解当前的光照情况并判断可能的光源,然后补偿以消除其中可能的色偏。

判断的准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算法。事实是,它永远不会是完美的。我们有必要在拍摄前期通过一些技巧,或者在后期处理时进行修正。

为什么需要白平衡?

由于日光(晴天),阴天,荧光灯,钨丝灯等不同的照明条件,对象/物体的颜色会受到影响。

以开尔文(K)为单位测量光源的色温。理想情况下,相机需要了解特定场景中光源的色温,并进行所需的色彩校正,使白色显示为白色。如果未选择适当的白平衡,将会有明显的偏色。

超过5,400K的色温称为暖色 (看起来是橙色),而较低的色温(2,700-3,500 K)称为冷色 (看起来是蓝色)。

如果光源使用了正确的白平衡设置,那么颜色校正就可以完美地使照片看起来与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完全一样。如果没有,将会有一个色片。

如果选择错误白平衡,对照片会有什么影响,下表是使用错误白平衡时,照片的影响。

上表看似复杂,其实就是一句话的意思。

如果场景的实际色温为X开尔文,则选择X以下的白平衡则照片偏蓝,选择X以上的白平衡则照片偏橙。

另一种表达:

(WB色温=实际光源温度)=无偏色;

(WB色温<实际光源温度)=蓝色调;

(WB色温>实际光源温度)=橙色调;

例如,我们在一个5400K的场景拍摄。但是错误的将白平衡设置为3200K,则照片将显示蓝色。为什么?因为实际光源偏暖,那么环境中的白色会变得偏暖色,这时白平衡就会起作用了,相机会在画面中加蓝色来中和这种暖色,使白色就是白色,而这时,我们又将相机色温设置为3200K(偏冷),所以画面会变得更蓝(冷)。

让我们看看在相同环境光的条件下,应用不同白平衡会出现什么效果。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选择不同的白平衡会对照片的颜色产生不同的影响,下面将介绍五种方法,让我们获得完美白平衡!

方法1:使用自动白平衡

这是最方便最简单的方法。但是,在选择自动白平衡时,我们需要使用RAW格式拍摄。如果您仅以JPEG格式拍摄,在后期将无法更改。自动白平衡是让相机自己计算当前场景的色温,大部分时候可以将相机设置自动白平衡模式,但它不是完美的,我们需要后期再LR或者其他软件中更改该白平衡。

简单设置步骤:

  • 选择自动白平衡

  • 选择RAW格式

  • 拍照

  • 在后期处理中纠正它

方法2:根据不同场景选择不同的白平衡预算

每个相机都配有标准的白平衡设置,如日光,阴天,荧光灯,白炽灯,闪光灯, 阴影和自定义。

我们可以使用更高级的白平衡设置方法,自定义白平衡,它可以更加准确的确定场景白平衡。自定义白平衡设置可以让我们自由的调整开尔文数值,如3000K,4000K等,这样我们就可以更自由的掌控白平衡。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选择自定义白平衡并更改开尔文数字。使用即时取景模式可以直接在液晶监视器上查看效果。

当您有复杂照明条件下拍摄时,这可能非常有用。像白炽灯和荧光灯一起或阳光和阴影在一起时等情况。

由于白平衡问题仅适用于相机,而不是我们,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光线选择正确的设置。只需根据不同光源来选择正确的设置即可!同样建议使用RAW格式拍摄,RAW格式保存了很多数据,方便我们在后期制作调整。

方法3:实时视图中实时调整白平衡

在现场获得正确白平衡的另一种方法是切换到实时取景模式并查看照片的色彩是否准确。通过实时取景可以让我们轻松的调整白平衡。

简单步骤:

  1. 切换到实时取景模式

  2. 将白平衡更改为日光,阴天等标准设置,并在液晶显示器上查看效果

  3. 如果您认为白平衡正确,请按快门按钮。

问题是,使用实时取景模式耗电快,如果长时间拍摄,需要配备备用电池。如果环境光经常变化(比如出去旅游等情况),设置起来会慢一些,影响拍摄效率。

方法4:使用自定义白平衡工具

我们在拍摄时,多多少少画面中会带有一些白色的物体,比如室外拍摄时,白云,白墙,比较专业的是使用灰度卡等。

简单步骤,以佳能相机为例:

1、首先要拍一张灰卡照片,而且灰卡要布满全部画面,这时由于画面中没有对焦点,所以要将镜头调整为手动模式。

2、在菜单中找到“自定义白平衡”,然后选择灰卡照片。

3、在白平衡菜单中选择用户自定义即可。

方法5:后期处理

以灰度卡举例,在一个固定场景中,我们可能要拍摄很多画面,这时在拍摄前需要先让模特手持灰色卡拍一张照片,之后就可以随意拍摄了。在后期我们只需使用白平衡吸管工具对准色板中的灰色吸取即可(一般要调整白、灰、黑,让画面更有层次),之后可以将这一组照片批量调整白平衡即可。

在室外拍摄时,选择白云作为参考会获得很准确的白平衡。

后期调整也很简单,以camera raw软件为例,然后选择“白平衡工具”,这时会出现吸管,点击灰板位置即可。

首先来看下面的图。

图1

我对原片信息检查过了,肯定是未作修改的原片,偏色的原因主要是自动白平衡失效而造成的奇异偏色。此图处理起来肯定有一定的难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试?可以看看你对通道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下面是我对此图的初始处理过程。

(1)进入通道面板查看RGB通道,其明暗灰度分布与正常通道相反,但是各通道的层次细节基本正常,如图2。通过查看图片信息,可以判定这幅照片没有被人为篡改。如图3所示。

图2 图3

这样的图怎么处理呢?相信许多朋友自有很多办法,但我注重从通道这个核心来解决问题,并且坚持认为通道才是真正解决所有色彩问题的根本。只要紧紧抓住通道这个色彩中的牛鼻子,一切色彩问题迎刃而解。

通过百度查询世博园地球馆相关的其他照片,发现场景的确是蓝色的,应该是灯光的缘故,所有照片中人像的肤色都不正常。因此,在这里,我们将尝试用通道把人的肤色找回来,然后再利用蒙版把场景颜色恢复到原来的蓝色。

(2)单击通道面板右上角的小三角符号,在出现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分离通道”命令,如图4。我们立即看到RGB三个通道被分离为三幅独立的灰度图,如图5就是分离后的蓝色通道图像。

图4

图5

分离通道更多用在印刷上,在RGB调色中很少用到。但有时遇到奇异偏色时,分离通道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奇异作用,不信咱们瞧!

(3)在蓝色通奥上,单击通道面板右上角的小三角符号,在出现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合并通道”命令,如图6。

图6

(4)在弹出的“合并通道”对话框中,设置模式为“RGB颜色”,如图7。

图7

(5)单击“确定”按钮,在接下来的对话框中指定通道位置。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开始我说过,此图的通道灰度分布与日常照片的通道灰度分布正好相反,现在利用这点对肤色进行纠正。如图8,我把原图红色通道图指定到蓝色通道中,把原图蓝色通道图指定到红色通道中,也就是把原图的红通道与蓝通道相互对换。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8

(6)哇噻!整个色彩变成了图9,一片红。咱们暂且先别管是否符合客观真实色彩,但最起码人的肤色色彩比较正常了,由三位阿凡达变回了地球人。可能还有些色彩过重或溢出,但这个问题稍有PS经验的朋友都可以自己解决。

图9

(7)在当前的基础上,我对人像色彩做了仔细调整,然后利用图层蒙版,将背景恢复到原图,最终得到图10的效果。

图10

虽说最后的效果没有达到正确拍摄的色彩效果,但也尽力达到这种偏色下所能达到的效果了。疲倦了,我就不再深入做了。有兴趣的还可以再环境反射光上下功夫,因为人物的皮肤、衣服等肯定会反射环境中的蓝色光,这是此图中我没有深入做的部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