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考公务员,竟然来乡镇,是就业难

这几天,听到了一个朋友讲了一则同行的消息,一位来自澳洲国立八大名校的考生报考了公务员,还来到了乡镇工作。这一点让很多在县城的公务员不能理解,甚至他的领导作为曾经的老中专也不能理解。缘何国外留学家里投资四五十万,习惯了国外的生活方式,偏偏要来考公务员,更甚还要来乡镇工作。在外人看来,海归背景完全可以去北上广深或者外资企业就业,一方面收入高;另一方面,价值观也接近,何乐而不为?

当然,也有人议论说,人家有天线,来乡镇工作就是给自己的履历镀镀金,过几年直接往上升,和你们乡镇没有什么交集,你们顶多不能理解仅此而已。当然,不排除人家确实像我们一位哈佛毕业的研究生,一直在农村当村官,带来群众脱贫致富,后续服务期到了依然坚守岗位。当然,有这样坚守精神的基层干部太少了,毕竟基层的苦,基层的累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

图片来源时政百分网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也看到了就业难得一面,现如今就业困难,想找一个体面而稳定的工作非常难。每年有大量的海归回国,他们需要好的就业机会,他们也要有自己的一份职业选择。公务员自然而然就成了其中之一的选择。但是很多人对澳洲包括英国、欧洲一些国家的研究生持鄙视态度,因为这些国家以教育产业化立国,只要有钱就能入学,入学门槛极低,学生的水平自然而然就很水,或者说都是流水线出来的,很多人甚至在国外读书几年,连基本的口语也没有练好,这何谈学习深入?

从竞争的现实看,学历贬值是一个趋势,十几年前,本科生还很稀罕,大学生在政府部门成立香饽饽。近年来报考公务员的学历水涨船高,研究生起步的岗位越来越多,你说有这个必要吗,其实没有必要,只是竞争过于激烈,招聘单位不得已提高了招考条件。

图片来源时政百分网

当前,有一种社会心态,当今的社会下,学历贬值是常态。社会总需求就这么多,每年批量产生大量的毕业生,现有岗位工作人员一时半会也退不了。所以要适应社会新常态。

实际,这种趋势慢慢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了。无论是留学生考公务员,还是博士考公务员,或者清华北大毕业生扎堆考公务员,这都是一个社会整体的价值心态,当然,这种心态都是趋于安逸,追求稳定,也追求体面的高收入。这种求职心态已经深深的影响到了90后、80后,对于社会的创新发展当然是一种阻力。

但是,高学历人员愿意抓根基层,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好的趋势,也是一个信号。毕竟这是就业心态的成熟的表现,而不是所有人涌向了大城市。所以,鼓励更多的海归来基层工作,提升专业技能,最终也能建设乡村,实现人生的抱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