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 |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多少种?究竟因何传承至今?

【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简述】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多少种?
1957年
刘致平先生在《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一书中
将木构架分为两种形式:穿斗式与架梁式
1970年
刘敦桢先生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中
将“架梁”改为了“抬梁”
并且,刘敦桢先生在该书中
指出中国古代木构架形式为:
井干式,抬梁式,穿斗式
第一种 / 抬梁式
简单来说抬梁式就是在立柱上架梁,在梁上又抬梁
宫殿,庙宇,寺院等大型建筑中普遍采用
更是皇家建筑群首选形式
是木构架建筑的代表
小知识
刘敦桢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中抬梁式被定义为“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在石础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构成一组木构架。在平行的两组木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络柱的上端,并在各层梁头和脊瓜柱上安置若干与构架成直角的檩。这些檩除排列椽子承载屋面重量以外,檩本身还具有联系构架的作用。”
抬梁式构架
绘 / 周扬
原来抬梁式是这样
但它可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呦
抬梁式可以算是三种形式里的“老大哥”
适用范围很广泛
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窝棚
这是地面建筑木构架的开始
秦汉时期窝棚发展出 “大叉手”结构
这是抬梁式的前身
窝棚
图源: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大叉手屋架结构图
@fennessey根据《古建园林历史与理论》改绘
后经时间累积和建造技术的进步
逐渐发展形成了抬梁式结构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存在
使抬梁式木构架的组合及用料有很多差别
最显著就是只有宫殿、寺庙及其他高级建筑才允许安装斗拱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式建筑
太和殿剖面图
图片源自 公众号 木材人
抬梁式应用这么广泛不仅靠“颜值”,更是靠“实力”!
抬梁式木构架因用柱子少,跨度大
可以营造出开阔的大空间
能较好体现建筑内部雄伟壮丽的气势
但抬梁式却会用大量横梁,造成了耗费木材较多
需要大量整根木材作为屋顶的支撑
且由于并不构成三角形的架构
所以抬梁式的整体稳定性还是有不足之处
抬梁式内部空间
摄 / @fennessey
第二种 / 穿斗式
穿斗式是用穿枋将柱子串起来
形成一榀(pǐn)榀房架
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
在沿檩条方向
再用斗枋将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屋架
穿斗式构架
绘 / 周扬
小知识
刘敦桢所著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将穿斗式的定义为“沿着房屋进深方向立柱,但柱的间距较密,柱直接承受檩的重量,不用架空的抬梁,而以数层“穿”贯通各柱,组成一组组的构架。”
穿斗式构架
图源 公众号 木材人
穿斗式用料较少,且可以预先拼装成整体屋架
然后树立安装,便于施工
网状结构的牢固性强,整体的韧性也较强
主要特点是整体结构具有高度的完整性
穿斗式木构架在汉代时候就已经相当成熟
所以在汉代那时候我们就有预制装配了
汉代明器中的穿斗式
图源《中国传统民居》
穿斗装配
图源:公众号 木材人
但由于采用大量的柱枋相接
导致室内没有贯通的大空间
所以穿斗式无法满足类似于宫殿,寺庙等
需要多人跪拜、集会等活动的大空间需求
因此在很多大型建筑中使用较少
穿斗式内部
图源:公众号 木材人
穿斗式因柱子与穿枋的排列方式不同
有以下五种形式:
壹 | 
柱子全落地,柱子之间用通长的穿枋连接,且每根柱子上用一根檩条,在四川等地较多.
示意图
绘 / fennessey
贰 |  
落地的长柱与不落地的瓜柱交替使用,柱子之间仍用通长的穿枋相连,并且瓜柱全部叉立在最下一根的穿枋上。
示意图
绘 / fennessey
叁 | 
仍是落地长柱与不落地瓜柱交替使用,柱子之间也仍是通长的穿枋相连,但是瓜柱只穿过一枋,叉立于下一枋之上,瓜柱的长度均相等。
示意图
绘 / fennessey
肆 | 
立柱及瓜柱的用法同第三种,但是柱子之间不再采用通长的穿枋,而是在每两柱之间用短枋,在湖南广西一带使用较多。
示意图
绘 / fennessey
伍 | 
柱上用人字斜梁,檩条放在斜梁上,这种做法减少了立柱,但是形式使用的极少。
示意图
绘 / fennessey
第三种 / 井干式
井干式结构是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中国房屋结构
用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堆叠
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的四面墙
其实就相当于用整根的木头垒墙~
井干式
图源:httpsj.17qq.comarticlehlnchhklv.html
井干式转角处
图源:公众号 和樂Harmony
井干式转角处
图源:公众号 和樂Harmony
据刘敦桢先生所著的《中国建筑史》中所写,井干式在商朝后期的陵墓内出现,周代到汉代的陵墓曾长期使用这种木墩,汉初宫苑中还有井干楼!
小知识
《汉书·郊祀志》中有井干楼较详细的记载“立神明台,井干楼高五十丈,辇道相属焉”
陵墓井干
图源《中国传统民居》
不过井干式结构需要大量木材堆叠成墙
而非其他木结构成框架体系
太过耗费木材,不够经济划算
所以使用不及抬梁式和穿斗式广泛
但在多树木的地区
材料充足使得井干式结构仍然保留
北欧、北美、韩国、日本等全球许多地方都类似建筑
这种被称为Log house的原木结构建筑
和我国的井干式构架建造方式大同小异
欧洲木屋
图源:公众号  和樂Harmony
为什么木构架流传久?
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历经几千年发展
才形成了现有的庞大体系
那这木构架结构到底因为什么样的优点
才值得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传承至今呢?

承重与维护

两种结构,分工明确
中国抬梁式木构架结构类似现代的框架结构
主要靠柱承重,起围护作用的墙体并不承重
俗话说的“墙倒屋不塌”也是指的木构架形式的这种优点

适应不同气候条件

中国木构架在不同地区面对不同气候时
只需调整房屋高度,墙面与屋顶材料、薄厚
窗的位置和大小等方面
就能在各个方面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
湘西凤凰吊脚楼
摄 / 微博用户@若愚学者666

能有效减少地震产生的伤害

木构架结构的节点所用斗拱和榫卯都有若干伸缩的余地
能够在一定限度内减少地震产生的灾害
榫卯节点
摄 / @fennessey

材料供应很方便

木构架虽然有防火,防腐等严重问题
但在中国古代的大部分地区,木材是种充足的建筑材料
比砖石更容易加工和维修
因此木结构在古代的中国普及十分广泛
湘西吊脚楼
摄 / 微博用户@乖巧小狐狸的绿海
参考文献
出版物
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_刘致平   1987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战国—北宋)_陈明达    1990
中国古代建筑史_刘敦桢   1984
中国建筑史_潘谷西   2004
学术期刊
抬梁?穿斗?中国传统木构架分类辨析——中国传统木构架发展规律研究(上) _赵潇欣
从建构思维看古代建筑结构的类型与演化_张十庆
中国木构架古建筑结构特性分析_陶瑞峰
讨论古建筑木构架类型在历史演进中的关系_肖旻
致谢与声明
(0)

相关推荐

  • 古徽州建筑结构

    非解构 建筑与结构语汇的非常解释 33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认识徽州古建筑 徽派建筑多以木为结构,石头为基础,砖土为墙.梁形硕大,酷似冬瓜,故有"冬瓜梁"之称.徽州古建筑由木结构承 ...

  • 每日一记DAY1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每日一记系列          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的理论复习 艺构建筑考研将从5月23日起 推出'每日一记' 该系列主要针对深大理论为主的每日知识干货 根据五本参考书目中的考点 ...

  • 中国古建筑·木构架的特色

    绪说: 宋<营造法式>殿堂大木作制度示意图 中国古代传统木建筑,所采用的木构架体系是由柱.梁.椽.檩.斗拱等组成的主要承重结构,统称为"大木作".这些构件通过榫卯结合, ...

  • 中国古建筑结构特征

    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我国的先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建筑文化.中国建筑在世界的东方独树一帜,它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中国古建筑如同一颗颗无价的珍宝点缀在大地上,成为历史最深厚的见证者 ...

  • 0元图解建筑史第三季-16 | 传统木构建筑构架及其特征

    老四校领衔+top10倾力助阵! 0元图解建筑史第三季全新升级!▼ 建筑画图题总是画不准确? 对建筑画图只会死记硬背? 没有完整的建筑史图册的画图逻辑? 为了解决大家的困境,几凡推出了"0元 ...

  • 为何古代中国选择木构架为主的建筑体系!

    在谈论中西方建筑文化的时候,我们会想起中国亭台楼阁的宁静优雅,也会想起西方教堂的庄严肃穆,会想起佛光寺大殿,也会想起巴黎圣母院.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带给人们不同的精神洗礼,追根究底,中西方建筑的差异先是 ...

  • 营造构法丨张十庆:从地栿做法看中国古代木构技术的特色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技术发展进程中,柱脚构造做法始终是一重要节点,而柱脚构造做法中,地栿又是一重要而关键的构件.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教授.<建筑史学刊>编委张十庆撰写<从地栿做法看中国古代 ...

  • 小考“椎牛”宰杀方式,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科学、人道的屠杀方式

    长歌君按 远古壁画中的牛 饲养动物作为人类食物的来源,早在远古时期就已出现.再把动物加工成肉类食物之前,必有一道工序,那就是宰杀.在中国古代,有一种别致的宰杀方式"椎击",多用来宰 ...

  • 说说中国古代主要的几种“帝王权术”(下)

    --谈古论今话管理之七十九 第三,法.术.势相统一的帝王权术 在论述"帝王权术",中国古代的儒.道.法三家很不一样,儒家是以比较正统.比较有道德意味的方式来阐述其统治策略的:而道家 ...

  • 悲壮的爱情——霸王别姬,集中中国古代美女的三种美:色,才,情

    项羽退守垓下后,诸侯联军重重包围楚军. 在寒风吹彻长空的夜里,在高岗的山岩之上,汉军高举火把,有如群狼窥视,夜空之下绿眼闪烁,仿佛无数荧光屏.这就是传说中的十面埋伏. 但是,更让人要命的不是这如山峦涌 ...

  • 中国古代的刑罚“五马分尸”,究竟的活着行刑,还是死后行刑?

    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在和平的背后,其实是因为我们国家有着完整的法律制度及体系,而我们国家最高刑罚是死刑,会被判处死刑的都是穷凶极恶的犯人.曾经我们执行死刑是枪毙,如今大部分是注射死亡.不过在古代,刑 ...

  • 中国古代媒人别称有多少?古代媒人又叫什么

    媒人,婚姻介绍人称为"媒人".媒人在中国的婚姻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早有孟子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关于媒人的演变史在此不一一详述,简单搜罗 ...

  • 宗教宽容:对中国古代宗教的一种误读

    2010年6月25日     佛学研究网 内容提要:学界关于中国古代存在宗教宽容的看法是对中国古代宗教兼容的误读.中国古代宗教之所以长期存在多神兼容现象,乃是宗法社会.原始思维与专制政治这三大因素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