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私企,做财务要不要坚持高标准原则?

财务做事高标准、严要求是没错的,但是,没必要也没有可能事事都按规定做。

老话怎么说的——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这句话是借口也是事实。所有的规定都是基于经营管理需要制定的,而经营管理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公司的规章制度也要随着不断修订,没有永远适用的规定。

规定有滞后性,总会有不适用的时候,这时就要上管理,临时应变做决策。比如,公司规定,一般员工只能坐高铁二等座,A员工去上海出差,回程时发现飞机票打折,比高铁票还便宜200元,就坐飞机回来了。按规定这肯定不对,但员工也是为了公司省钱(自己省时省力),那你给不给他报?

我们说核算会计要向管理会计转型,管理有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善于应变,处理突发事项,如果事事都只会按规定来,那是机器,也不可能做到。

话是这么说,具体到日常事物怎么做?

掌握一个原则——企业利益最大化,个人风险最小化。

举个例子,业务员年底请人吃饭,饭店没给发票,按规定没票不给报销。但请客是事实,也是为公司,总不能让个人出钱,这时应该允许业务员找其他发票抵,不能是白条或收据,因为收据不能抵税,漏税还可能被罚款。

找发票可以抵税,维护了企业和员工的利益,票是报销人找的,只要是正规发票,手续齐全,财务就可以报销,个人不用承担风险,这种事就可以灵活掌握。

企业利益优先,但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比如老板想倒卖增值税发票获利,能给公司赚很多钱,但个人风险太大,这是底线,就不能干。

企业性质不同,做事也不一样。国企做财务不仅要配合领导,还要团结同事,否则成了众矢之的领导也保不了你,这种情况即使领导没想法,要坚持高标准也不容易;民企看上去不规范,如果能取得老板信任,标准怎么高都行,不用担心得罪人(不过取得老板信任本身就是高标准高要求了)。

当然,最理想的——企业利益最大化,经营风险最小化。但事实上很难兼顾,会计认为风险很大的事老板往往认为不是事,这是因为高风险高收益,老板冒风险可以博取更多的收益,亏了他也认。会计只能当看不见,出门在外,注意保护好自己就不错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