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慰祖|两宋印章的渊源与走向
相关推荐
-
方寸之印
远古先民在石制或陶制的印面上雕刻花纹,先在湿润的泥坯上钤盖出印迹,然后烧制成陶器,这便是中国印章最初的应用形式.现存最早的铜制印章产生于商代,镌刻图案或族徽.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印章成为凭 ...
-
罕见印钮 || 战国楚玺 (一)
战国 · 楚玺 第一集 共计 30 件 (如有侵权,请告知) 战国 楚玺 楚国为南方大国,其中心辖地包括今天湖北.湖南以及河南的大部分地区,为战国时期疆域最为辽阔的国 ...
-
古代玺印的制度、功用、类别、制作
篆刻艺术脱胎于古代玺印,古代玺印又是后世篆刻家学习.取法的主要对象,印人在印学方面的修养,直接关系到印人对篆刻艺术的理解,故本节先重点介绍古代玺印. 一.玺印的制度 印章制度是指在古代政治.经济.文化 ...
-
极简识篆180
识义 识形 识用 扫叶林风后,拾薪山雨前 出自 孟贯 <寄张山人> 编外链接 钮制 古代的玺印大多有钮,以便在钮上穿孔系绶,系在腰带上,这就是古代的"佩印&qu ...
-
学术经纬|孙慰祖:两宋印章的渊源与走向
隋唐制度是秦汉以后中国印章制度史上的又一个枢纽.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官印,完全是隋唐官印体制的延续. 北宋 拱圣下七都虞候朱记 隋唐的印制是两宋印章的渊源.由于北宋在代表汉文化的 地位上居于优势,隋唐 ...
-
没有无缘无故爱和恨,两者都不能走向极端!(两宋繁华往事136)
章惇再见到哲宗. 两人都有恍如隔世之感. 哲宗有些失望. 他没想到,章惇那么老了.在他印象中,章惇还是金刚怒目.雷厉风行的盛年模样.可如今的章惇,头发花白.满脸沧桑.脚步迟滞.只有依然锋利的眼神,让哲 ...
-
大辽因为一人走向衰亡,此人究竟是何来头?(两宋繁华往事103)
在剿灭重元叛乱中,有个人立了大功. 这个平叛功臣,在后来若干年里,掀起了辽国的滔天巨浪.因为他,无数人命丧黄泉,人头落地.血流成河:无数个家庭支离破碎,妻离子散.阴阳相隔,甚至包括道宗皇帝自己.大辽国 ...
-
金匮之盟,最好的解释是杜太后的母亲情怀。(两宋繁华往事150)
杜太后,生于唐末,历经五代,直至北宋建国.60岁的人生,一个甲子而已,却经过了七个朝代.如此乱世,会赋予人怎样的思考?至少,会迥异于四海升平之世. 北宋初立,所占不过中原之地,南方割据称雄.北方契丹虎 ...
-
皇宫是个寡情地,缺少母慈子孝、兄友弟恭。(两宋繁华往事149)
可惜,皇宫是个寡情的地方. 皇宫内,母慈子孝.兄友弟恭,从来都是稀缺品. 在赵匡胤化家为国的时候,有些东西就永远失去了.老太太为这家操劳了一辈子,家一下子变成国了,她能习惯吗?后世,很多人说杜太后有大 ...
-
赵太后临终遗旨,改变了赵光义和大宋朝。(两宋繁华往事148)
丈夫去世,儿子称帝,大悲大喜. 悲喜之间,似乎耗尽了四娘子的心血,她的人生走到了终点.不过,她人生最后的决定,再次改变了历史. 赵匡胤登基次年,杜太后病危. 赵匡胤.赵光义跪在榻前,兄弟俩泪如雨下.太 ...
-
胜者为王,胜利者的传说都是杜撰的多!(两宋繁华往事147)
赵匡胤称帝,国号大宋,是为宋太祖. 赵弘殷,被追封为大宋宣祖.杜四娘子,成了大宋太后. 再回头想想,那四十多年前的大雪,看门的门房,杜庄主.那时的他们,会想到多年后的事吗?眼光独到的杜庄主,即便有千条 ...
-
知子莫若母,赵匡胤黄袍加身,赵母不意外。(两宋繁华往事146)
岁月如梭. 当四娘子年近花甲,她的人生,再次迎来巨变. 公元956年,相伴40年的丈夫赵弘殷去世.终年58岁.年少时,正厅门后短短的凝视,约定了一生的缘分.40年来,身处乱世.飘若浮萍,相濡以沫.不离 ...
-
乱世,是掌权者的天堂,更是百姓的地狱!(两宋繁华往事145)
五代,百姓的乱世,武人的舞台. 18岁的赵弘殷,横刀立马,用刀.用剑,用命去拼杀.15岁的四娘子,紧紧地跟在丈夫后面,风雨飘摇.颠沛流离,努力照看和经营着他们的小家. 一个刀口舔血.一个含辛茹苦.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