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词##每日思考#杜甫为什么是...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直奔主题,不说废话。
第一,杜甫虽说“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是他最重要的一点是“修辞立其好诚”。他的惊人的语句,不仅总是与他内心的感发配合起来,而且都能配合得恰到好处。
例如《秋兴八首》里有这么一句:“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乍一看,你会不会觉得这太不合乎常理了?而且,在文法上。这2句也是讲不通的。因为香稻不是鸟,不能啄,梧桐不是树,怎么能栖老凤凰呢?明明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梧桐枝“!
很明显,杜甫把正常的诗词颠倒了。那么,他的这种颠倒有道理吗?当然有他的道理。这首诗,他主要是写开元盛世的富足,是一定要这样颠倒才能够表现。他为了表现香稻的富足,而不是为了说鹦鹉。如果不颠倒,变成”鹦鹉啄余香稻粒“,那就变成写实,就是说鹦鹉在吃稻子,他要传达的意思就没有了。所以,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有理的。
第二,杜甫能把他的词语和他的感情配合得恰到好处,而后来的人就只注重外表用字,用他们的脑子来选择,寻找一个个出奇的字来让诗出奇制胜。
举个例子,比如唐代大诗人韩愈,他这个人就很有才华。可是,什么叫有才?我们说一个诗人有才,就是说他的语汇很丰富,可以用的词语很多。
韩愈就是从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一点得到启发的,你看他的《山石》,很多字都不是我们常见的字词,需要你专门去查字典才能搞明白。韩愈以为这样做,就是对的,就是好的。可实际上了?语汇再丰富,如果没有真实的感情做基础,都是空谈。
比如你要盖一所房子,你光构想得很好,但是你有多少瓦,有多少泥土,有多少水泥,有多少木料?你有材料才盖得起房子来,如果你没有材料拿沙土一堆是不行的。所以说,你作诗要有丰富的语汇。可是,如果你对于语法的运用能力不行,你一样盖不起房子了。
从这两方面来说,杜甫的才华都是非常过人的。
第三,杜甫一直都注重描写现实,是个对社会很有关怀的诗人。
例如,他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说:“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幼子饥已卒”,“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可以说,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是发自肺腑,是不管他自己处于何中境地的。所以,他“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戊卒”,以至于“忧端齐终南,演洞不可缀”。
可以这么说,杜甫的诗都是流自肺腑,没有一句是假话官话套话。他一直到老,登上岳阳楼时还说“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您看,这就是杜甫,就是他的真性情,是没有其他人,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的。
后世的韩愈和白居易也关心人民和国家,但是他们永远把自己的生活追求放在第一位,而后才去关心周围的世界。这与杜甫是不一样的。这些人写出来的诗,感情的深度也自然是没办法与杜甫相比较的。
第四,杜甫是用他的心、他的感情来写诗。而韩退之与白居易、元稹这些人,却是用脑、用才来写诗的。
杜甫诗句中所写的现实,都是他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甚至感同身受的。很多诗句,都是不得不然,自己跑出来的,都是发自肺腑的。而韩愈他们呢?找个好题目来作诗(比如“新乐府”),这样的刻意为之,写得再好,也不过是逞才炫技之作,美是美,但说不到人的心里去。
杜甫是一个伟大的诗人,是用他的生命来写诗的,是真的付出了自己生活的代价来实践他的诗里面所说的东西。简言之,他干的是一套,诗里面写的也是这一套。所以,讲韩愈,讲白居易,可以放下他们的生平,只看他们的诗。但是讲杜甫,你就必须要结合他的生平。
对于杜甫,亲爱的读者朋友,你是怎么看待的呢?你认为韩愈和白居易,能与杜甫相比较吗?欢迎下方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