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城市之七昆明

今天是周五,又到了城市频道的时间。今天更新的是我与昆明的故事。
第一次知道昆明,大概是小学的时候。那时通过语文课文的学习,知道了昆明,又叫春城。那时的昆明在我眼中四季如春,是一个美丽的南方城市,
第二次知道昆明,就是大学的时候了。那时我的音乐小伙伴蒋炜来自昆明,师锐来自距离昆明很近的城市玉溪,我们三个人成为了天蓝色乐队始终的组合。师锐担任主唱兼节奏吉他手,我担任主音吉他手,蒋炜担任鼓手。天蓝色乐队的贝斯则先后由四个人担任过,田云星、龙飞、朱赟,还有一个我已经记不清名字的合工大同学。
因为师锐和蒋炜,我开始越来越了解昆明,可以听得懂甚至会说云南话,因为他们两之间的对话始终说的是云南话。那时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师锐和蒋炜在春秋天似乎可以两个星期每天穿不同的衣服,这让我非常吃惊和意外。后来才知道,因为昆明四季如春,他们的衣服主要就是春秋款,所以会非常多。
那时的昆明到合肥是距离非常遥远的旅行,乘坐飞机花费超过千元,对于学生来说非常奢侈。而乘坐火车,则需要三四十个小时。
那时的昆明对我来说是小伙伴的故乡,是我经常可以听到的地方,但远隔千里无缘到访。
第一次去到昆明,是2007年的5月。那时我在所在集团的共青团部门工作,负责带领集团评选的十佳青年到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游。

(上图是昆明之行所有成员的合影)



(上图是我在石林的照片,可以看出那时的我比现在体重要大的多)
这一次昆明之行,见到了师锐和蒋炜。毕业之前我们各自奔忙,天蓝色乐队就此解散。这是毕业之后,我们三人的第一次相聚。目前为止仍然还是唯一的一次。从大学时为音乐理想的奋不顾身,到毕业后环境和状态的巨大差距,我们之间的感慨不是语言可以表达的。这一晚师锐开车带着我和蒋炜来到了昆明的酒吧,蒋炜拍摄了一段珍贵的视频。不得不佩服蒋炜的潮,2007年就开始玩视频了,领先多少年啊。
(上面是2007年在昆明酒吧的视频,拍摄者和画外音来自蒋炜)

(上面是2007年第一次昆明之行我和师锐的合影)
第三次提起昆明,是我大学好兄弟姚博士去到昆明工作。这大概已经是2010年了。大学我们班的同学里,吴江和小霞也先后定居昆明,不得不说我们班与这座城市也是非常有缘分的。姚博士、吴江、小霞三人家乡都不在这里,也不曾在这里读书,但最后都神奇的留在这里。这不就是缘分和命运吗?小霞后来大概是2014年回到了合肥,回到了我们2000经济学的大本营。
这时的昆明,承载了我更多的挂念和惦记,除了师锐和蒋炜,除了天蓝色记忆,这里又有了姚博士和吴江。
第二次去到昆明,是2017年的3月。距离第一次到访昆明整整十年。这一次是代表我所在的集团参加省国资委组织的职业经理人培训,第一站培训地点是北京人民大学,第二站是四川的西昌。合肥是没有直飞西昌航班的,在选择转机的时候,我毫不犹豫选择了昆明,感觉是蓄谋已久的。我的同事和老大哥李茂兵和我一起。
师锐开车去机场接我们,他这时的座驾已经由2007年的桑塔纳2000换成了宝马X3,他这时已经是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云南省分行的部门负责人。这一次昆明之行,同样行色匆匆,只呆了一晚。这一次我还有一个想法和任务,就是建立师锐、蒋炜和姚博士、吴江的联系,他们之前彼此并不曾见面。有点遗憾的是这次蒋炜出差不在昆明。这一晚姚博士、师锐、吴江、我和我的同事把酒言欢,这也是姚博士和吴江来到昆明工作之后,我第一次看他们。

(这一张我与师锐的合影,距离第一次到访昆明正好十年。十年时间留在我们脸上多少岁月的痕迹)


(喝酒从来不是姚博士的对手,当然其他很多方面也不是)

(与姚博士、吴江三人的合影)

(酒酣耳热)


如果不是同事的提醒,这一晚我们一定会喝多。结束时不知道有多么的意犹未尽。结束的路上我的同事告诉我,你们同学的感情真的很深。
这一次的昆明之行,与天蓝色有关,与同学有关,与同事和学习有关。昆明这座城市承载了我更多的记忆和牵挂。
对我来说,昆明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那么大家的昆明记忆是什么样的呢?欢迎留言分享。如果你还没有去过,那么赶快安排行程吧。
今年八月份计划带全家去昆明度假一周,这样的美好生活就是我追求的目标。
最后是每天都有的一段话:
如果关注了这个公众号,那就请定期来看看感兴趣的内容。
如果觉得写得挺不容易,那就请给个点赞。
如果觉得公众号的内容有共鸣或者有错误,那就写下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