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单车的女孩
『写在前面的话』
一件事细思极恐。
我们一直以为,孩子表现好,是我们教的好;孩子表现不好,是他们自己的问题。
可反过来想,如果孩子表现好,是因天赋所在;孩子表现不好,是我们未满足他们的需求。那么,我们整天团团转,是不是就白忙活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
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是由大大小小的场域所形成的。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场域间奔波,生活,学习,工作。
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场域就是家。我们在家的环境中互相影响,彼此滋养,共同成长。
这就好比是太阳系中共生的大小星体,有的是给与光和热的,有的是给与引力的,有的是帮助抵御天外飞仙。有公转,也有自转;有距离,也有潮汐。你有你的轨道,我有我的周期。你温情地看着我,不远不近;我偎依在你的力场里,不离不弃。
每个星体都自成一体,自有特色,但都离不开太阳系。
(正文与前言无关)
『正文』
棉棉最近迷上了自行车。
只要问她去公园玩,带不带上她的小红自行车,她一定会说,“要带!”
出了楼门,她便会迫不及待地骑上她的小自行车。
一路上,我们有时跟在她的后面,有时也会握住一侧的把,引导着她靠在路边骑。
想想去年外出,路上还要时不时抱着她,和她说抱着太累,可不可以下来,她却把胳膊搂得更紧了。现在看来,离她彻底不让抱的日子也不远了。到最后,便只剩下怀念了。
五一期间,我们带她在附近的公园玩。
到了公园的主路上,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她便如同脱缰的野马,奋勇直冲了。车小人小,瞬间便已经冲出了十数米。即使是我们快走紧赶,也不能保证跟得上。只好一个人迈开步子,跑了过去。
就这样,一个人跟着她,另外一个人便可以缓几步,远远在后面望着。
这几天都很热,公园一个大圈下来要近三公里。每一次,棉棉都决意要骑满一圈。
我跟在她的一侧,慢跑着。偶尔,还找些角度抓拍她。
而她则时不时回过头,看看妈妈跟上来了吗。如果近了,她就猛地蹬几下了,把距离拉大;如果远了,她就和我聊天,调侃,有时哼上几句,看我跟得慢了,便来上一句,“爸爸加速,妈妈输。”
骑着骑着,她突然一个打把,掉头,拐进了旁边的小路上。
小路的尽头连着一条弯曲的土路。土路的两侧是一大片高低起伏的草地。有人在草地上放风筝。
这些并吸引不了她的注意力,她仍在土坡上艰难地骑着。如果不是在公园里,真的就有一种在野外骑行的感觉。
我们跟着她翻过草地,路过一个巨大的土坑,来到一片桃树下。桃树上挂满了小毛桃,树叶间时隐时现。树下一片一片都是去年落下的桃核。桃树林的边上是一大片苜蓿。苜蓿随着风起伏,似一片绿色的海洋。
妈妈在一片叶子上发现了一个小瓢虫。棉棉接过那片叶子,兴奋不已。可惜的是,没几分钟,那只小瓢虫就飞走了,她露出十分失落的神情。
“我要和这只小瓢虫一起生活在大自然里。”最后,她说。
我们也试图再去找一只小瓢虫,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穿过桃树林,棉棉又在略微崎岖的土路上骑了一段,便上了柏油路,继续向前骑。
。。。
棉棉的自行车的后轮两侧各有一个小轮,来帮助她保持平衡。
我想,明年这个时候,这两个小轮或许就可以撤掉了。那时,她骑得会更快了。
待她更大些了,她便可以拥有更大的自行车,她也可以和我们一起骑行去更远的地方了。她也可以侧坐在我的自行车后面,和我一边轻聊,一边荡着双腿,咯咯地笑着。
再远些,她会拥有一辆真正属于她自己的自行车,她也会和朋友们骑着一起去出游,去追逐如血的残阳,而没有我伴在身旁。
成长就像不断更换的自行车,不断骑行的路和未知的远方。
远方没有我,因为那是她的远方。
这里有我,因为这是她回望的地方。
『写在后面的话』
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一些物品的陪伴。
比如说自行车。自行车不仅承载着孩子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也饱含着父母的关注和爱。
当我们在后面看着孩子在前面欢快地骑着车子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的未来,还是我们的曾经,还是深深体会到我们的父母为父母时的喜悦,还是希望时间就在这一刻定格下来,不要一下子就流失掉。
『题外话』
棉棉说过一句话,“路的另一头还是路,路的这一头没有路。”
仔细想想,好像想明白了什么。
— END —

*** 第一百三十五篇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