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的庆功宴上,姜文为何给投资人发了800万红包?

有大腕的地方,就有故事。

譬如这部集周润发、葛优、姜文三腕于一体的匪霸电影,曾在2010年拿下了第6届亚洲电影最高票房奖,至今已经火了十余年了。

即便在当下,影片内外的那些梗,依然够人们热闹许久。

究竟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热闹?

别急,让悬念先飞一会!

两封信诓来周润发和葛优两个大腕

窦文涛说:“姜文情商真高,求人,一求一个准。”

说求,还有点宠着姜文。周润发和葛优两个大腕,真不是姜文用剧本或片酬求来的,而是他靠着两封信和套路诓来的。

《让子弹飞》的剧本还没写完时,姜文就写了一封信给周润发。在信中,他言辞恳切,笔下生辉,酣畅如流水,诚邀周润发出演。重点是,这份“情书”,真的撩到了发哥。

周润发曾在《让子弹飞》的首映礼上说:“我收到信之后哭了,因为看不懂,而且很久没有男的写情书给我,我还真以为姜文对我有什么企图。”

随后,姜文又写了一封信给葛优,葛优收到信时,也被这份正儿八经的仪式感撩到,直呼姜文讲究。不过,对于信中的“愚弟同床,耳鬓厮磨”,葛优的鸡皮疙瘩抖了一地。

信寄出后不久,姜文给葛优发了一条短信:“?”,葛优回了个“妥。”

对于姜文的这波操作,论套路,绝对优+。最绝的是,他在给周润发的信中透露葛优已经同意出演,在给葛优的信中表示周润发也同意出演。

就这样,姜文凭借两份信,空手套白狼,套来了两个影咖。

大咖到位,下一步就是角色的分配。

葛优拿到剧本后,特别欣赏黄四郎的霸道,提出想要出演黄四郎。

姜文并未一口否定他,而是抛了一个问句:“你演黄四郎,谁来演马邦德?”

葛优一听,周润发演马邦德确实不合适,就说了句:“行,听导演安排。”

就这样,姜文不仅套来了大咖,还把大咖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怪不得连著名语言学家郝铭鉴都赞他才情斐然,是肚子里有大墨的人。

陈坤“激将法”博得角色

如果说周润发和葛优两位大咖是被别人诓来的,那么陈坤的角色完全是靠自己智取的。

他问姜文:“你敢用我这样偶像型的演员吗?片子里有我能演的角色吗?”

被陈坤这么一质疑,姜文马上给他安排了悍匪胡万的角色,并打算在片中将陈坤彻底“毁容”,不让他打偶像牌。

与此同时,姜文专门邀请张叔平为陈坤量身打造了五种造型,从粗布麻衣,到中山西装,堪称一场时髦的变身秀。目的就是让观众的眼睛从陈坤的脸上移到角色中去。

但有意思的是,在正式拍摄的时候,姜文却被陈坤的帅气打败了,他不忍心下手毁他帅气,最终,在影片中保留了陈坤那张帅气的脸。

陈坤也用实力证明了,什么叫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却偏要靠才华。

在“小六子之死”的那场戏里,陈坤与姜武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他吊儿郎当的笑容中埋着一种冷暴力,在一唱一和之间,让小六子硬生生地将刀子捅向了自己。

“杀人诛心”,虽未刻意彰显狠,却已将角色的狠劲种在了观众的汗毛里。

不得不说,陈坤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教科书般的演技。

三条短信喊来弟弟助阵,连老父亲都跑来帮忙

王朔说:“姜文身上有股劲,让他身边的人愿意为他做点事。”

这一点,从影片中看,毋庸置疑。

据说,武举人的角色最初邀请的是孙红雷,但由于孙红雷的档期满了,便拒绝了。

一天,姜武正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姜文发来一条短信:“嘛呢?”

姜武:“家呢?”

姜文:“胡子还在吗?”

姜武虽然刚刚剃掉胡子,但料到哥哥肯定有事,便回:“在。”

姜文:“ 给我演一个角色。”

姜武:“妥。”

就这样,姜文三条短信喊来弟弟助阵。不仅亲弟弟,连自己的老父亲都跑来帮忙,在片中,姜文的父亲姜宏齐客串了一打麻将的老头。

老婆周韵出演花姐。本来这个角色的戏份不多,但姜文为了感谢老婆,在拍摄中,将老婆的戏份有意加多,妥妥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还有一个人也是奔着帮忙来的,这个人就是冯小刚。直到进剧组之前,冯小刚都不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

进组后,姜文想给他换个发型,冯小刚二话没说,配合着理了一个贼兮兮的莫西干发型,并架了一副无框原片眼镜。虽然就短短两分钟的镜头,冯小刚也毫不含糊。

对姜文来说,这部电影,身边的朋友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就连他身边的助理赵铭,也帮他救过场。

剧中有一民女被强暴的戏,原定的演员,嫌角色太露骨,临时缺阵。幸运的是,姜文身边的助理赵铭跑来救场。虽然是短短的30秒,却也为这部经典,聚焦了口碑。

一个有才情的人,一定有磁一般的引力,吸引更多的同道者相互成就,是法则,亦是共性。

站着就把钱给赚了

《让子弹飞》,姜文不仅成就了别人,立了口碑,还站着把钱赚了。

在剧中,有这么一句台词:“你是想站着呢,还是想赚钱呢?”

姜文说:“我是想站着,还把钱赚了。”

果真,站着站着,剧火了,钱包豪横了。

但姜文曾在节目坦言:“《让子弹飞》这部片,一开始没想过它赚,不知道它怎么赚的,就赚了。”

当然,这与他的鬼马密不可分,这部片的投资人杨受成对姜文说了这么一句话:“只要周润发和葛优来,这片我必投。”

就这样,姜文凭借两封煽情的信,拐来了大咖,也拿下了投资。

然后,票房就爆了,姜文的钱包胖了N圈,投资人杨受成也跟着赚了一大笔。

在《让子弹飞》的庆功宴上,杨受成为了感谢姜文,要给他发红包。姜文一听,不但拒绝了,还眼睛不眨地给杨受成发了800万的红包。

姜文的讲究就在于他讲究的有节操,从给葛优写信,到给投资人发红包,他讲究的一如既往。

然而,《让子弹飞》给了观众一种错觉:“经典,本不是经典,只是影咖多了,便成了经典。”

从表面上看,这部影片,是靠着大咖的流量撑起来的,但真正深入剧里,才会让人明白所有的成功都是有伏笔的。

姜文的伏笔便是他的严谨和细腻。他不惯着观众,也不惯着演员。

葛优拍完这部片,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剧本,在别人那里叫剧纸,在我们这里叫剧本。”

《让子弹飞》的剧本,是6个编剧加上姜文,7个人,耗时3年的成果。

即便如此,剧里的许多台词还都是姜文现改的。拍摄中,台词一旦角色不合姜文的意,他就现场调整。

为此,普通话不好的周润发很不高兴,与他拧巴了半月之久。

据说,鸿门宴的那场戏,足足拍了35次。葛优拍火车翻在水里的镜头时,在水里泡了三个多小时,那场戏还是没有通过。

张默和陈坤的那场戏花了十万尺的胶卷,才算通过,但姜文觉得差了点意思,又重新拍了一遍,白白扔掉了十万尺的胶卷。

由此可见,一个严谨的人,往往不经意间,就在严谨中成就了自己。

所以,《让子弹飞》,它的经典,不是天降大运,而是认真的人于细微处一步一步踏出来的。

所以,有时候,我们也要像这部片子一样,要想成功,就先让汗水飞一会。

. END .

【文| 夏北北】

【编辑| 小龙】

【排版 | 枇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