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三境界:身在山中不自知

阅读第1343天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宋·青原行思《三重境界》
前几周,应一位老家长的要求,和多年前的学生进行交流,主要是了解他这段时间的学习状态,以及对于高中阶段分科的理解。
学生过来后,从开口到结束,前后只花了十多分钟。这在我的沟通案例中,属于相对较少的。并不是因为我的效率高,而是他的言谈中,逐渐和之前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就是所谓的“成熟”。
是不是真的成熟了?生理上可以这么理解。不过,从心理上,他恰恰处于一个转折点。这时候的他,面对着父母、老师的谈话,就是一副“我就知道……”的表情。
我认为,此时的对话,意义已经不再,那就不妨让他多经历点,也许才能看得更通透。是的,经过期中考试的毒打,可能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01
大概半年前,我曾经写过对于家庭教育认识的“三部曲”:分别从父亲、母亲和孩子三个角度,去阐述对于家庭教育的认识。如果按照传统的说法,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而在现实情况中,我也会经常劝孩子的妈妈,应该让孩子的父亲适当陪伴。
这种陪伴的意义在哪里?因为父母亲在孩子面前扮演的角色不一样,尤其对于男孩子更为显著。至少,我是不少见到初三、高一的男生行为举止像女生。这种男生,不能定义为“娘炮”,而是由于长期在母亲的影响下,才转化如此。
对于小孩子,尤其男生,在某个阶段,父亲就是如同英雄一般的角色。甚至在孩子心里,这世界上就没有父亲不知道的事,没有父亲不能做到的事。所有困难,有父亲在,貌似都可以解决。
随着长大,稍微懂事,有的孩子慢慢就会发现,好像有些东西父母不一定知道。至少自己的练习题他们是不能辅导了,至少自己课堂上讲的那些内容,父母也不一定理解清楚。这时,孩子可能就会陷入一种小纠结吧。
如书中所言,由于乔布斯养父母确实开明,这个兔崽子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确实得到很强的锻炼。当自己通过实验发现,父亲说的某个理论出错的时候,乔布斯有点惊慌。惊慌的原因在于,他发现自己貌似比父母聪明。
02
或许,对于父母而言,他们也在努力扮演着无所不知的形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树立在孩子心中的威严。我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如同公司的领导会不会在员工面前犯错,老师会不会在学生面前出错呢?会!
但是能不能正视这个问题就值得商榷了。父母如果想着一直扮演这个角色,终究会被拆穿,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或许有的家长心存侥幸,能够晚一天是一天,只要能够保留这一份权威即可。可是,这世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权威啊,尤其在家中。
暑假和一位初二男生,及其妈妈一同聊天。孩子进入初一下学期后,成绩越来越差,越来越贪玩。作为妈妈,只能不停地骂,甚至动手。这个男生,私下和我说过:我非常讨厌这种管教方式!
那天,聊着聊着,男生突然爆发,指着他妈妈说:她不过是小学毕业,凭什么这样管我?她知道怎么去管好我吗?他妈妈楞了下,红着眼睛也呵斥道:没错,我是小学毕业,你爸也不过读完初中,他能不能管你?
那一刻,整个小教室的环境突然安静了。我知道,这不是孩子突发奇想,而是压抑许久的爆发;我也知道,这也不是个别孩子的念头,只是有的孩子没有把这种“心声”喊出来而已。父母,既然只是这样的水平,为什么还能管呢?
仅仅因为,他们是你的父母。
03
我见过这种奇葩的家长,不管孩子小学还是初中,甚至高中,对待孩子都是非常强势。注意,我说的是强势,而非仅仅严格。这种家中的强势还体现在一个地方:对孩子的掌控欲非常强!
这种家长,基本上属于交流的绝缘体之一,至少以我目前的水平是这样。我猜想,他们在小时候,或许也经历了不好的童年,从而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继续上演。从而,循环往复,造成家族的连锁悲剧。
前面一段,那位孩子的想法,我知道会存在,但是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现实存在呢?很简单,因为父母的认识也好,社会的认识也罢,都觉得孩子应该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过,“出于蓝”是根本。
孩子到了中学、大学,其视野确实更加宽广,这时候再回来看父母,甚至以前的老师,可能觉得不过如此。虽然可以说教他们,不过,最开始的教育,可能已经偏离方向。
在我想来,父母也好,老师也好,不必太过讳言在孩子面前的失误。我曾经说过,一位老师如果因为讲错一道题就被学生、家长diss,这个老师是失败的。说明他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对于错误的认识,就是有问题。
至于感恩教育,我觉得是太过玄幻。能够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父母不是神, 但是真心爱着他们;老师不是神,愿意呕心沥血帮助他们成长,那就足够了。孩子终究会长大!
04
孩子这样的心路历程,应该是很多人都会经历。当然,前面说的那番经历,更多的是从幼时到中学,或者大学。走上社会,还会迎来不一样的蜕变。
某一天,你突然发现了自己和之前不一样,或者和身边的人不一样,自己的认知和某些能力明显提升了,你会怎样?如果这不是自恋,那这时候的状态,就类似于你刚进入青春期,思想发生变化的时候。
由于有过类似的经历,这次的应对应该会清晰很多。要么就是继续深耕自己,要么就是随波逐流;要么就是想着去改变身边的环境和人,要么就跳出来,找到能够让你发挥的大舞台。无论哪种,蔑视的状态定是危险的,不管你认为事实如何。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当你继续往前走的时候,以前那些你不屑一顾的观点,或许会再次出现在你的眼前。只是,这时你才会意识到,之前的你不是了然,而是没有懂。
每一个当初觉得自己父母教不好自己,父母如此啰嗦的人,想不通父母怎么找了对方的人。当自己长大,遇见了心仪的另一半,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走进婚姻,结婚生子后,也会仰天长叹:历史,就是不断重演啊!
【结语】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句话不仅适用参禅,还能用于阅读,生活和工作。它看起来是一个轮回,但是经历了轮回,来到当初的地方,还是一样的景色,但是已经是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念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