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女人》之丹花(44):让猪听戏

55
猪场进入规范化饲养,丹花忙起来了。一是要给饲养员吕中文讲些饲养知识。猪圈的粪便怎么出,母猪怎么喂,种猪怎么喂,肉猪怎么喂。二是一有空便要亲自到猪场,帮忙勾兑饲料。饲料是养猪最关键的一步。鱼骨粉、麦麸子、玉米面、柳根粉、草糠等等,都要按一定比例。这比例,还要根据猪的体重大小配。猪的体重不同,配的比例也不相同。丹花严格按照书上的比例配。白中文听不懂,他道:“俺喂了一辈子猪,还没有想到养猪有这么多道道儿!”
丹花说:“二大,以前咱养猪,一家养一头,长快长慢,不用急,慢慢喂。现在,咱们集中养,就要讲点科学!”
铁蛋说:“丹花,俺出力行,你让俺计算,兑饲料,俺记不住。你把饲料兑好,俺喂就中了!”
丹花没法,每天收了工,不回家,先到猪场兑饲料。兑好饲料,再看看猪。猪一天天地长,到了夏天,六头猪都长到100余斤,个个油光滑亮。丹花看着,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白中文、白铁蛋两个人服了。他们说:“还是知识人不一样,这一科学,猪就是长得快,咱们得好好学着点!”

丹花的喂养方法越来越让白中文、白铁蛋听不懂了。丹花在每个猪棚里装了小喇叭。一根线,扯到了白中文的住室里。白中文的住室里放了一台老式留声机。丹花装上唱片,猪棚里的喇叭就响了起来。上午,下午放歌曲唱片。《茉莉花》、《年轻的朋友们》等。喇叭一响,猪便卧下,不动,直着耳朵听。歌星们在喇叭里甜甜地唱,猪认真地听,边听边摇着头,摇着摇着,不到半个小时,便睡着了。一睡着,丹花便让白中文把留声机关了。早晨、中午、晚上,放戏曲。放淅川曲剧名旦邢树青的《陈三两爬堂》。邢树青一唱,猪便跑出猪棚,吃食儿,喝水。
中文说:“丹花,这猪咋比人还金贵呢?听音乐,喝自来水,吃配方美味!”
丹花说:“就是要让它们金贵些,这样才能长得快!”
铁蛋说:“猪听音乐能长得快?这真是听都没有听过的事儿!”
丹花说:“俺这也是从书上学来的。这样给你们说吧!你们看,小孩子睡觉,当妈妈的总要拍着哄着,还要给他们唱曲儿,这样,才能睡着觉。孩子睡着,才长得快。猪也一样,听了歌,睡着了,就不动,它吃了咱们那么多好东西,不动,就不消耗体力,把养分全吸收到身上,长了肉呢!再说,听了歌,心情高兴,更长肉呢!”

白中文、白铁蛋似懂非懂,但还是按丹花的吩咐,严格地按照时间去做。一次,铁蛋安错了唱片,本该放歌曲的,他安成了《陈三两爬堂》。邢树青在喇叭里一唱,六头刚吃完食儿的猪又跑出棚,站在猪槽边,等着吃食。铁蛋没法,只好又喂了一遍。
铁蛋对中文说:“这猪咋比人还聪明呢?”
中文说:“丹花聪明,养的猪当然聪明了。咱们得听丹花的!”(未完待续,图片摘自网络,与内容无关)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
通联: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人民路县委大院一号楼3楼县文联 田野(收)
邮编:474450 电话:13569243979 0377—6922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