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李佩甫平原三部曲《羊的门》《城的灯》《生命册》

(0)

相关推荐

  • 乌托邦的消解

    摘要:作者在<春尽江南>文字的把握上十分细腻精到.让中国古典诗化的语言,逐渐精细的语言风格以及情节处理.作者将三部曲的人物关系以及花家舍的乌托邦世界构想到其解构消解贯穿成为故事的主线.作者 ...

  • 茅奖系列之格非 | 尚待命名的小说写作实验

    2019年,中国作家网与<文艺报>社合办 "文学观澜"专刊,开启一次新的聚合.拓展与碰撞.其中"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专版旨在总结获奖作品以及当代 ...

  • 沈宏芬:走向明确的“悬置”

    摘 要:格非的"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是新世纪格非转型的"现实主义"之具体表现形式,也是新的历史 ...

  • 专访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江南三部曲》写的就是三代人的桃花源

    张英 1994年秋天上海复旦大学作家班读书.期间,因为华师大中文系读书的朋友刘勇和缪克构的缘故,我认识了他们的老师格非和评论家杨杨. 当时正是文学的低潮期,格非正在写<欲望的旗帜>.因为家 ...

  • 超高票获茅盾文学奖,莫言力挺,格非《江南三部曲》凭什么惊艳众人?

    2015年夏天,作家格非以全场最高票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这部耗费17年心血的<江南三部曲>一出,便惊艳了无数人. 它是莫言心中的当代"红楼梦",也有很多人说,它简直是中国 ...

  • 试论格非“江南三部曲”中存在的宿命意识

    陈英  山西大学   自2011年<春尽江南>出版后,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终于完成.这三部作品以优雅.诗意的文字书写了近百年来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既有执着追梦后的破灭 ...

  • 格非《江南》之《山河入梦》

    每次读小说,都会期待书中人物一个很好的结局,或者期待主人公和书中喜欢的另一个人物终成眷属.比如,格非的<江南>第二部<山河入梦>,总希望县长谭功达和秘书姚佩佩结合. 1956年 ...

  • 从《人面桃花》和《山河入梦》看格非的“女性书写”

    格非的小说"江南三部曲"力图让人重新审视"乌托邦"理想,它呈现了百年来中国社会的精神衍变的轨迹,让人正视时代困境与精神问题.而在<人面桃花>和< ...

  • 烟雨江南 梦幻人生||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读后感

    格非的力作"江南三部曲",是一套耐读的小说.小说以一家三代人的命运,照映出江南普济.梅县.鹤浦三个地方,在三个时代的社会现状,用小人物的生活诠释了大时代的变迁. 江南三部曲之一是& ...

  • 江南三部曲(格非)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是作者呕心沥血十余年,深入思考并描写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历史.知识分子等问题的系列作品的三部曲.    第一部<人面桃花>,写的是民国初年的知识人对精神世界和社会理想的探索; ...

  • 《人面桃花》:格非笔下的女性意识探析

    文/酱子 <人面桃花>是格非先生"江南三部曲"的开篇之作,该作品取材于清末民初风雨飘摇的江南腹地,讲述了一位没落宦家小姐陆秀米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在与厚重的时代背景交织 ...

  • 清华教授格非:中国孩子人格单一,国民生活在对平凡的恐惧中

    因为社会的发展,资源的竞争,许多中国父母在接受自己'平凡'一面的同时,渴望着孩子的'不平凡'. 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之下,家长们慷慨地.激情昂扬的,在孩子们的生活和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平凡,原意为 ...

  • 格非:远方的消失与经验传播途径密切相关

    我们总是用"文学"这个概念,来指称有史以来一切文学写作和作品,殊不知现代意义上"文学"这一概念,最早也是从18世纪末才开始出现.从根本上来说,现代意义上的&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