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雪域飞歌:26.欢乐的藏历新年

作者简介:
陈琳,女,出生于重庆市,现在郑州市某企业工作。1985年大学毕业后来到西藏,在藏工作十三年。在杂志报刊发表过多篇小小说,杂文。第一次创作长篇小说“雪域飞歌”。

26.欢乐的藏历新年
田笑雨从办公室出来,闷闷不乐跟着林江涛和李小虎来到八廓街。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看见张浩天和李红在一起就心生醋意?为什么见到他和别的女人在一起就想哭?为什么看见有女人对他献殷勤就要落泪?走着走着她忽然想起第一次来八廓街走丢了他来找自己的情形,当时,多么激动,多么喜出望外啊!此时,田笑雨的醋意中又夹杂着丝丝甜蜜。难道这就是爱情吗?她想。
节前的八廓街人潮涌动,年货增加了不少,来来往往的游人也多了起来。人们愉快地挑选着自己喜欢的物品:男人们试戴着样式各异的毡帽,女人们捧着色彩鲜艳的“帮典”(围裙),老人们精挑细选各色哈达,孩子蹦蹦跳跳,在拥挤的人群中穿来穿去。每个商铺的门都大开着,货摊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沿街的居民有的在清扫院落,有的在擦洗玻璃,有的在晾晒衣物,还有的把花花绿绿的花盆搬到太阳下。热闹非凡的八廓街和熙熙攘攘的人流让田笑雨暂时忘记了刚才的不快。她一边感受着节日的热闹气氛,一边细心观察着群众挑选的商品,并随机上前采访。
李小虎在林江涛和洛桑的多次纠正下,再也不盲目按快门了。此时正认真调试着各种拍摄角度,往往一副照片要思考很久。
林江涛的注意力集中在他俩身上,并不时过来指点。
“笑雨,过来看看!”林江涛握着一根白色的牦牛尾巴喊道。
“商店还卖牦牛尾巴,这有什么用啊?”田笑雨十分好奇。
“这你就不懂了,牦牛尾巴按上这个木柄就是一个很好的拂尘工具,还可以当工艺品,挂在墙上很好看的。”林江涛说。
李小虎放下一个看了许久的铜铸佛像,突然钻进一间古董店。林江涛和田笑等了许久还不见他出来,就进去找。见他正捧着一块精美的唐卡出神,林江涛脱口而出:“宗喀巴!”
李小虎纠正道:“不是宗喀巴,是唐卡!”
林江涛和店主不约而同大笑起来。
江涛指指画面中端坐在一片祥云上,手持宝瓶、头戴黄色桃形僧帽的僧人:“他就是宗喀巴!”
李小虎眨眨眼睛,问:“何许人也!”
林江涛说:“他就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立者、佛教理论家。在这里估计除了你,没人不知道他了!”
李小虎若有所思,说:“这么有名,一定很值钱!”
田笑雨帮他问店主:“多少钱?”
当店主说“三百块”时,李小虎吓了一跳。林江涛把李小虎往外推:“连宗喀巴是谁都不知道,也配买这幅唐卡?”
李小虎不舍地看了一眼唐卡:“总有一天,我要把它买回家!”
他们穿过一条街,见一户居民开着门。院子里鲜花盛开,阳光满院,刚换好的经幡和窗帘异常醒目。林江涛带他们走进去。藏族大爷正在自家屋顶悬挂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仰望蓝天,幸福微笑。老阿妈在给一盆盆郁郁葱葱的青稞苗浇水,表情平和而满足。李小虎觉得场面温馨动人,端起相机对着他们细心寻找拍摄角度。
田笑雨闻到里屋飘来一阵阵油香,走进去一看,是这家媳妇正在油锅里炸着花色各异、形状美观的面食。她身边围着两个垂涎欲滴的孩子,脸上挂着对美食难以克制的欲望神情。
李小虎一进屋就观察到了孩子的眼神,端起相机不停按快门,害怕错过这难得的瞬间。
老阿妈跟进来,端起竹篮里炸好的面食让他们品尝。林江涛笑着对田笑雨说:“这叫‘卡赛’(油炸面食),是考验未过门的媳妇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李小虎收起相机在衣服上擦擦手,美滋滋地吃起来。
田笑雨请求主人让她试做一个。她做了一只蝴蝶形状的卡赛扔进油锅里,可捞出来却怎么也咬不动。
老阿妈笑着说:“面太厚了!”
田笑雨笑着说:“完了,不合格!”
李小虎发现高桌上一个木盒子装着青稞面,上面还插着染过颜色的青稞穗,忍不住抓起青稞面吃了一口。
林江涛立刻纠正:“这是象征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的‘切玛’,应该先从钵中取出一点青稞面,向空中抛洒三次才能吃!”
“这么麻烦!”李小虎拍拍手上的青稞面。
“不要小看了这个简单的形式,其中包含了藏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感恩之情。”林江涛说。
李小虎一听,立刻让藏族大爷端起来走到阳光明媚的院子里,认认真真拍了好一阵。林江涛仔细观察他的角度,频频点头。
下午,田笑雨他们采访完藏剧团在社区的歌舞表演回到单位,张浩天和洛桑还在赶写稿件。田笑雨见他们连饭也没顾上吃,就去食堂打饭。可“李三丝”双手一摊,说:“今天食堂的汽油烧完了,没油做饭!”见田笑雨看看冰冷的锅台一副要哭的样子,“李三丝”又从一个木箱子里掏出两个发芽的土豆塞给她,“煮煮,算一顿!”田笑雨推给他沮丧地往会走。这样断顿的情况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没有燃料就要挨饿。有家有室的职工还可以想想办法,买个煤油炉去老乡那里找点汽油来烧水做饭,可他们几个单身汉就只能大眼瞪小眼。田笑雨只好去报社外面的小卖部买了一包饼干回来。她把饼干分给大家,放了几块在张浩天桌上。不知为什么,还没等她说话,只看了张浩天一眼泪水就在眼中打转。正要转身,张浩天一把抓住她的手,说:“笑雨,我有话对你说!”
田笑雨挣脱开,转身跑到门外去了。
张浩天紧跑几步走出来,说:“笑雨,你听我说。”
田笑雨停下来,背对着他抹泪。
“早上你看见的,不是那回事!”
“哪回事?”田笑雨明知故问。
“我和李红,我根本就不喜欢她!”
“和我说这个干啥?”田笑雨赌气说。
“因为……因为我想让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
田笑雨感觉自己的心“砰砰”跳个不止,一天的不悦瞬间随风吹散。她意识到最初对他的那些好感已经由小小的水滴慢慢形成了看得见的小溪,此时,正朝着它该去的方向汇入他的心海。她转身看着他,问:“那你是怎么想的?”
“我想……”张浩天的脸很红,不知如何表白。
“你们俩在这嘀嘀咕咕干什么?浩天,洛桑让你去定稿!”李小虎走出来不早不晚打断了张浩天的话。
张浩天只好走进屋来,转身看了田笑雨一眼。田笑雨对他温婉一笑,好像心领神会,满心欢喜。他笑了。
刚校对完稿件,梅朵提着一壶酥油茶走了进来。她把一个纸包打开说:“刚打的酥油茶,还有油条。”
大家都围过来。洛桑抓起油条放进嘴里,突然对梅朵吼起来:“给你说多少遍了,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报纸!你怎么又用报纸包东西!”
梅朵含着奶渣,笑着解释道:“是前天的旧报纸!”
洛桑说:“什么时候的报纸也不行!你不知道一张报纸从采访、编辑、印刷要经过多少人的手,我们要付出多少心血?”
梅朵叽哩咕噜用藏语和他吼了几句,转身提着酥油茶走了。
林江涛对洛桑说:“你这个人,有话不能好好说吗!”
洛桑把没吃完的油条扔进报纸,气鼓鼓地坐下来。
李小虎拿着空杯子,说:“酥油茶是啥味都没闻到就提走了!”
张浩天说:“油条,吃油条!”
第二天,梅朵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似的又送来一堆好吃的。进门就说:“尝尝今天的甜茶好喝还是昨天的酥油茶好喝?”
张浩天喝了一口甜茶,说:“昨天的酥油茶还没喝就被你提跑了,无法比较!但是,今天的茶甜丝丝的,很浓的奶香味,好喝!”
梅朵咯咯笑了起来,指着洛桑说:“都怪他!”然后抽出半条“大前门”烟给李小虎。
李小虎难以置信:“还给我们送烟,你太好了!”
梅朵又递给田笑雨半条。田笑雨吓得后退几步。
梅朵说:“这是过节单位发的烟,每人半条,我替你们领回来了!”
张浩天接过烟,说:“过节还发烟,真没想到!”
李小虎一把抢过来,说:“你又不抽烟,给我得了!”随后把田笑雨的也拿了去。
梅朵从口袋里摸出几张布票和半块肥皂给田笑雨:“洛桑说那天去帮你们搬行李,看见你的被子很薄。布票我们用不完,拿去买床被单吧!这块肥皂也是给你的,女孩子洗洗涮涮的多!”
田笑雨接过来,感激地看看洛桑,说:“谢谢你们!”
洛桑笑笑摆摆手,说:“有什么困难尽管说!”
这时,刘信义走了进来,拿起张浩天他们几昼夜才完成的新闻稿,说:“你们没有白忙乎,这篇稿子我看过了,很有分量啊!饱含深情地歌颂了中央对西藏建设的关心、支持和各兄弟省市援助西藏的无私精神,谱写了民族团结,共建西藏的伟大篇章!”
洛桑指指张浩天:“从构思到起草,浩天出了不少力!”
刘信义压制住内心的喜悦,对张浩天说:“看着你们一天天进步和变化,我心里高兴啊!我也不表扬、不鼓励你了,照着这个思路做下去就没错!”
洛桑拍了一下张浩天:“主任说不表扬不鼓励,其实就是表扬,就是鼓励!”
张浩天说:“不容易啊,到现在才上路!”
刘信义说:“笑雨是我最放心的一个,不论做什么事都稳稳当当,恰到好处!出乎意料的是李小虎进步也这么快,这次捕捉到了不少精彩瞬间,看似普通平常的人物都变成了很有新闻价值的画面。”
张浩天接过刘信义手中的照片端详起来:藏族大妈端起一盆绿油油的青稞苗幸福微笑,从她充满希望的眼神中看见一个即将来临的春天;两个孩子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凝神屏气地看着飘着酥油香的卡赛,口水都顺着手指流了下来;藏族大爷在自家屋顶升挂国旗,神情庄重,仰望未来无限幸福的生活……
刘信义说:“虽然人物不同,画面不同,但却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藏历新年里人们的祈福、幸福、和谐和满足。”
林江涛补充说:“每张照片拍摄的角度都很独特,构图新颖,特别是人物的神态令人深刻。”
李小虎喜上眉梢,说:“主任,就让我干摄影吧。”
刘信义眼睛一瞪,说:“你小子,实习期还没满已经给我提了多少次这样的要求了?”
【待续】
【前章回顾】
- 雪域飞歌:14.抱着狗睡了一晚
特别提示:
赞 (0)